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革命精神的不朽赞歌

    【选文一】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后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妇女之友》,有删改)

    【选文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沈重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编文章

    (1)同学们选取了上面两篇素材,请你一起品评完善。先读选文一。

    ①【思维导图】根据选文一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②发挥想象,请将第④自然段横线处补充完整,表现“我”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③对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草地行军的恶劣环境。 
    B.烘托了当时悲壮的氛围。

    C.暗示革命事业尚未成功。 
    D.只体现了草地天气变化多。特约评论

    【答案】
    (2)【阅读要素】联读选文一和选文二,当好特约评论员。

    ①两篇选文在写作上各具特色,请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②【思辨探究】现在这个年代,还要读像选文这样的故事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可以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注意要突出阅读革命故事的意义,强调珍惜当下,传承奋斗精神。
    【答案】
    (3)【创意表达】青青文学社将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英雄”评选活动,请你为入选的狼牙山五壮士写一段颁奖词。

    颁 奖 词

    1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6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科技之光]班级科学小组的同学认为科技也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多彩。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依据阅读任务卡的任务去探索科技的奥秘吧!

    阅读任务卡

    1. 分析材料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2. 探究可擦笔的原理。

    3. 畅谈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材料一:

    出门旅游时,很多人会打开手机导航,以便于更加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其实是运用了手机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而手机的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材料二:

    “明前茶,贵如金。”温度适宜时,茶叶每2至3天便会冒出新的芽叶,人工采摘劳动量大。如果采茶机器人“眼疾手快”,就可以解放出大量人工。采茶机器人不仅有“高智商”,还有“好视力”。

    茶树新长的芽叶和老叶的区别很小,形状又不规则。采茶机器人通过对大量茶树芽叶图像数据的学习,就可以自动识别茶树芽叶,记住芽叶的形状和纹理等,自己归纳出照片中芽叶的特征,输入的照片越多,机器人的知识库就越丰富,对芽叶识别的准确率也就越高。

    除了聪明好学的脑袋,采茶机器人还有一双厉害的眼睛。智能采摘机器人所使用的摄像头扫描茶叶,就和人的两只眼睛一样,实现3D定位,从而精准找到芽叶所在位置

    识别、定位好茶叶芽叶后,就需要用到另一个法宝————机械臂。机械臂采茶要分两步,一剪一吸。机械臂一刀下去,芽叶从枝头分离,同时会把剪下来的芽叶吸进机械手的暂存盒中。

    材料三:

    当我们使用可擦笔时,用笔杆上带的“橡皮”就能擦掉写错的字。仔细观察可擦笔留下来的字迹可以发现,字迹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变得透明了。可擦笔的神奇之处在于,它采用了特殊的材料作为油墨基料。这种特殊的油墨主要由染料、显色剂、变色温度调整剂构成。

    可擦笔的油墨会随着温度变化而转换颜色,在整个变换过程中,温度是其“钥匙”,能将有色的字迹变成无色。在常温时,染料与显色剂结合,字迹显示有颜色。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变色温度调整剂开始发挥作用,阻碍染料与显色剂的结合————这时,字迹的颜色消失。

    当我们用笔杆上的“橡皮”擦拭的时候,就是在利用摩擦生热,使温度升高,让变色温度调整剂发挥作用,使字迹“消失”。

    课外阅读(一)。

    ①一次,徐霞客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的,令人望而生畏。

    ①读了第①自然段,我体会到____。

    ②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湿透了。”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③又走了一段路,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④好不容易爬到了离峰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他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鼓励他说:“咱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2)第④自然段中“____”这几个词用得真好,一下子把朋友不想爬山的心理给写了出来。

    ⑤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的衣服湿得还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鞋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在流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不叫苦呢?”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徐霞客的不叫苦体现在神态上是____,体现在语言上是对朋友____。

    课外阅读。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ㅤㅤ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ㅤㅤ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ㅤㅤ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ㅤㅤ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ㅤ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ㅤ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ㅤㅤ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ㅤㅤ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ㅤㅤ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都会在西湖龙井茶乡举行“西湖龙井开茶节”活动。请你完成“龙井茶”主题阅读,为现场会出谋划策,将咱们浙江的特产推荐给游客们。

    【材料一】

    ①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弘扬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当天的活动现场准备了龙井绿茶、英德红茶、云南普洱茶等。碧草蓝天的映衬下,茶艺师温壶、冲泡、分茶、敬茶,每款茶都别具特色,茶汤茶色各有不同。嘉宾们品味、分享茶文化魅力,并就各国特色茶种和国际茶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活动现场还穿插了古筝、舞蹈等表演。

    ③“千百年来,茶从中国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意义重大。”广德福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2021年5月24 日

    【材料二】

    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山一带。其特点是茶叶形态扁平,色泽嫩绿,香气清幽,味道鲜爽,有着极高的香气度和鲜爽度。此外,龙井茶还具有降脂减肥、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作为茶文化的代表性产品之一,龙井茶深受中国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百度百科

    由浙江大学等机构联合组建的课题组发布了《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在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前100位名单中,龙井茶从全国1568个农业品牌中脱颖而出,入列50强。

    ——新浪新闻

    【材料三】

    片段①:与其他绿茶相比 , 西湖龙井茶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其品质卓越、口感鲜爽、香气持久,因而名声大噪。

    片段②:龙井茶为春茶,其芽嫩初迸、形似莲心。每公斤干茶,需鲜芽8万个左右 , 且炒制工艺复杂,要经过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10大手法和捡剔、摊凉、杀青、揉捻、搓团、整形、烘干7大工序

    ——百度百科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