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六上 第二单元拔尖测评

革命精神的不朽赞歌

【选文一】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后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妇女之友》,有删改)

【选文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沈重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编文章

(1)、同学们选取了上面两篇素材,请你一起品评完善。先读选文一。

①【思维导图】根据选文一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②发挥想象,请将第④自然段横线处补充完整,表现“我”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③对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草地行军的恶劣环境。 
B.烘托了当时悲壮的氛围。

C.暗示革命事业尚未成功。 
D.只体现了草地天气变化多。特约评论

(2)、【阅读要素】联读选文一和选文二,当好特约评论员。

①两篇选文在写作上各具特色,请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②【思辨探究】现在这个年代,还要读像选文这样的故事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可以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注意要突出阅读革命故事的意义,强调珍惜当下,传承奋斗精神。
(3)、【创意表达】青青文学社将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英雄”评选活动,请你为入选的狼牙山五壮士写一段颁奖词。

颁 奖 词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阅读短文《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ㅤㅤ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ㅤㅤ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ㅤㅤ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ㅤㅤ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ㅤㅤ儿子的眼睛红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ㅤㅤ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ㅤㅤ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劳动节里话“劳动”

[材料一]

    “五一”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给孩子们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甲:我儿子从4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6岁多,他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他现在8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乙:我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丙: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丁: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材料二]

某省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用,耽误工夫

无所谓或很讨厌

59人

63人

328人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148人

148人

154人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不清楚

13人

355人

82人

[材料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课外阅读(二)。

垃圾分类学问多

垃圾常给人臭的印象,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垃圾山也能变金山! 回收1个易拉罐,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回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厨余垃圾可制成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

我们怎样才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呢?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便是最好的途径。

这里为什么用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常见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厨房用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采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为了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很多地区将垃圾桶分成不同的颜色: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桶,红色为有害垃圾桶,绿色是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则投进灰色垃圾桶。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呢?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的行为方式才能渐渐养成,城市才能更加靓丽宜人。

阅读理解

梅 香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红艳艳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样子开放,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饭。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了出去。

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____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芬芳。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香的气息。

可见,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内在的人格香气。

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反观自我,欣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己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进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束缚,认真品味自己的芳香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