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四上 第四单元 15.女娲补天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

佚名

很久以前,点宁暴发了一场瘟疫,人们用各种办法治病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小伙子,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他便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月桂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可以治这种瘟疫。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挂榜山上有天梯通向月宫,他就可以去采摘桂花。过了农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这天晚上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时间紧迫,吴刚马上动身,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爬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月桂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就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儿带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花摘多了他抱不动,于是他使劲地摇动着月桂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頓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了河水,疫病全都好了。

这天正是天宫的农历八月十五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玉帝派仙官调查。得知月宫的月桂树上的桂花全没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将吴刚抓来。

玉帝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被吴刚的孝心和善心打动了,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如不惩罚就不能树立威信。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月桂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他的要求。玉帝说:“只要你把月桂树砍倒,你就拿去吧。”吴刚找来大斧砍起来,想立刻砍倒月桂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月桂树随砍随合,就这样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批注:____】

(选自《中国神话传说》,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思维导图】阅读短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完成思维导图。

(3)、神话故事充满神奇色彩,请结合自己的感受给文中画“”的句子作批注。
(4)、下列对故事中的人物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吴刚有点自不量力,竟然想把月宫中的月桂树砍倒。 B、吴刚善良、孝顺,一心想着救母亲,救乡亲。 C、玉帝横行霸道,为了树立威信而重重地处罚了吴刚。 D、观音好心办坏事,导致吴刚触犯天规受到重罚,
举一反三
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校园故事,体会镜头里的师生情谊。

举手的秘密

黄林

①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因为课程进度不同,老师讲的很多内容,我都听不懂。提问时,别的同学全都高高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而我往往不知道怎么回答,不敢举手。后来,出于虚荣心,有的问题我明知自己不会答,也举起了手。刚开始还蒙混过关几次,可不久就露馅儿了。

②那是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位刚调来的姓高的女老师给我们上课。高老师提问时,我习惯性地举起了手。那次,高老师偏偏就叫了我。我的脑袋“嗡”的一下蒙了。我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我隐约听到旁边同学窃笑,眼泪很快流了下来。

③那一节课我什么也没听懂。放学了,我仍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里伤心。就在我泪流满面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吃惊地回头,看见了高老师亲切的笑容。

④高老师耐心地问清了我的情况,微笑着对我说:“这样吧,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举起右手。如果你不会,你就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会还是不会了。”

⑤从此,每次提问我都可以从容举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举起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每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直到今天,我的心里仍然保存着一份感激。 (有删改)

老师用投影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下面的文章,请你深入品读并讨论。 

船冻梨逆水行

徐徐

①天刚亮,我便跟父亲划着船,驶向下洼村了。

②我们要去收冻梨,下洼村满山都是梨树,他们把秋天未销完的梨子,窖藏在山洞里,待到冬天,再拿出来作冻梨卖。因此父亲想趁着冬闲去收些回来零售,赚些差价补贴我们那穷困致窘的家。

③下洼村要划一上午船才能到。中间还要翻越一次圩(wéi)埂,把船从内河里拖上岸,再放到外河里继续走。去时顺风顺水,空船行似箭,无需费力气。中午时分,我们就到达了下洼村。

④路远,来一趟并不容易,父亲想尽可能多收一些;直到船吃水越来越深,他才停了手。一船沉重的冻梨,又是逆风逆水,回去的路变得异常难走。我跟父亲每人一只桨,不停地划,即便如此,船还是行进得很慢——逆水行舟,阻力太大了。

⑤更麻烦的,是中途我们还要将满载冻梨的船从外河拖进内河。而这次拖船比来时困难得多,一船冻梨无法翻越圩埂,只能先卸下一些,把船拖上岸,推进内河,再把冻梨重新搬回船舱。

⑥到内河里没行多远,天便暗了,寒意也袭上来。一小时后,船进入了浅水区,由于吃水过深,船身触碰到滩底,我们使尽全力去划,船却如蜗牛散步。

⑦父亲说,你留在船上控制方向,我去岸上背吧。河堤上,父亲拽起的缆绳绷得笔直,一端连着他的背,一端连着船头。俯身前倾的父亲形如一道弯弓,步履沉重地逆水而上。船受了拉纤之力,渐渐轻快,迎风向前。

⑧天完全黑沉下来,河面上生出一层白亮亮的薄冰,夜空之下,满河生辉。而水里泛起的冰碴子撞上船身,沙沙作响,阻力更大了。

⑨回到船上,父亲又想出一个办法下河去推。他边说边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河里,我看 到河水瞬间淹到他的膝盖处。

⑩父亲双手撑船,一步一推,横冲直撞的冰碴子犹如锋利的刀划过他的双腿,水面浮起一层血红。就这样,一条落满星辉的银河,在夜幕之下,开出了一朵一朵火红的花。我心疼不已,也跳入河水中跟父亲一起推船。

⑪天地间一片寂静,伴着船体破冰之声的,只有我和父亲一脚一脚起起落落搅动河水的声音。月光之下看一船冰梨,竟发现它们也在熠熠闪光。

⑫深夜里,那一船冻梨才终于跟随浑身冷得打颤的我们到了家。接下来的一周内,那船冻梨被父亲卖出了好价钱,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新年。

⑬谁的生活中没有艰难呢?看清后,依然用力去解决,或许就是父亲想告诉我的人生道理。自始至终,父亲没有说教一句,而那一船负重逆水而行的冻梨却让我终生难忘。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过难事,不能亲身体验如何去战胜困难,实现逆流而上,那么,他就很难真正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

(文章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苏联]高尔基

①外祖父那干瘦却匀称的身躯依偎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讲得很流畅,有条有理。

②[A]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绒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

③“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拉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阳晒得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得头点地,弯得浑身骨头咯咯响,汗流满面,浸得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倒了,跌个嘴啃泥,这倒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到集市。这三趟足足有好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我的聪明才干!”

④听着外祖父的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变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艘巨大的灰色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⑤[B]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一面给我演示纤夫们拉着纤绳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他的声音更加深沉、粗重了,继续讲下去:

⑥“你听着,阿廖沙,当我们停下来歇脚的时候,那情景就不同啦。夏天的傍晚,在日古利山,我们通常是在那座绿色的山脚下找一个地方,生起篝火,在篝火上煮稀饭。一个穷苦的纤夫唱起了心爱的歌谣,所有的人也都跟着他唱起来,歌声震耳,让你听了浑身直打战。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仿佛流得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这时,一切的痛苦都像尘土似的随风而去。有时候,大伙儿只顾唱歌了,锅里的稀饭溢出来,那个专管煮饭的纤夫头上就得挨勺把子。玩耍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但不能忘了该做的事!”

(选自《童年》,有删改)

放飞蜻蜓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jié jué),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