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课外阅读。

____

①沈括小时候,有一次正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突然,一阵风吹来,将院中树上的桃花吹落在地。沈括心中产生了疑问:山下的桃花四月已经凋谢了,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怎么还不开放呢?

②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沈括特意邀请几个同伴一起到山上去观察,他们来到山上,果然满山的桃花正在怒放,这可把小沈括难住了。同样是桃花,为什么这里的却开得这么晚呢?他仔细看了看桃花周围的景象:山外已经是初夏时节,天气暖和,人们只穿单衣就行了,可是山里还是阴凉阴凉的,上山的人们都穿着夹袄;山外的柳条已经随风轻摆,山里的柳絮还没有落尽……就在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沈括恍然大悟 , 拍着自己的脑门大声说:“我明白了!山上地势高,温度低,所以花开得就晚啦,这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

③沈括回到家后,立即把这一重大发现记录下来。从此,沈括对气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阅读有关气象的书籍,注意观察气象的变化,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

(1)、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凋谢:

恍然大悟:

(2)、沈括在背颂唐诗的时候,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3)、沈括在山上观察了人们穿的树在山里和山外的不同之处,展开了想象,他还可能会观察到
(4)、第③段中,“这一重大发现”指的是
(5)、下面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    )。
A、山下的桃花 B、沈括小时候的故事 C、背颂古诗 D、大科学家沈括
(6)、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①“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②过了一会儿,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③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钞票,就往镇里走。

④山路湿滑,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⑤快到镇上,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女人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上搜寻,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⑥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上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崭新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⑦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近一看,天哪!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⑧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得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得想起刚才教育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事情果然如此,于是顺利地物归原主。

⑨直到天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今天发生的故事。这时又听儿子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流出来了。

⑩____

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杨靖宇

佚 名

①1940年2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东北风呜呜地吼叫,在林间肆意奔跑。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和战士们被数千名日寇包围了。

② 战士们边打边退,到了晚上,队伍只剩下七个人。

③ 一天没吃东西了,杨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苞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儿干粮,捣碎熬点儿汤给大家喝吧!”

④ 警卫员用半边钢盔盛水,将苞米干捣碎,让每人喝了几口汤。大家想要趁天黑翻过山,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 同志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第五天的中午,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虽然战士们如同红了眼的豹子,英勇奋战,但还是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⑤情况危急,杨靖宇让大家分开走,但是同志们紧紧拥在一起,说:“死,就一块儿死;活,也一块儿活。”

⑥“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批注:____

⑦ 山间狂风咆哮,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撞击着树林和山野,发出“呼——呼——”的吼声。

⑧ 杨靖宇将负伤的同志安排在老乡家里,自己则带着另外两名战士继续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前方前进,争取能与友邻部队联系上。他们忍着饥饿和寒冷,奋战了三天三夜后,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重伤。杨靖宇把受伤的同志藏到一个树洞里,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⑨ 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最终被敌人团团围住。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 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⑩ 敌方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右手负伤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

⑪ 这时杨靖宇的枪里仅剩下一颗子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他高呼着,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⑫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解剖了杨靖宇的遗体。剖开肚子,敌方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寇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⑬风停了,山静了,整个山间一片肃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有删改)

手“穿”拖鞋的植树人

①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邱厚福开始向山上走去,望着远处那片林子——近6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12万多株树迎风摇曳,他心中洋溢着激情和幸福。

②邱厚福5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并落下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可邱厚福不甘心做一个“废人”。双腿不能支撑行走,他就用双手代替双腿走路。刚学走路时,双手经常被泥沙擦破,他就在双手上套上拖鞋或缠上布带。慢慢地,他学会了种田、裁剪衣服、骑摩托车、开拖拉机……

③山里人对山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看着家乡的荒山增多,邱厚福觉得太可惜了,正好碰上国家提倡种植生态林和退耕还林,于是他就萌发了植树造林的念头。从此,每天天一亮,他就用自己改装的小三轮驮上工具,带着午饭爬行到山里,一干就是一整天,直到天快黑了,才从山上爬下来。垦地、挖坑、栽种,日复一日,邱厚福左手“穿”着拖鞋撑地,其他活全靠右手完成。他挥洒着汗水,有时拖鞋被竹子戳穿了,刺破了手,他就挖把泥在伤口上一擦,接着干活。

④不久,邱厚福就把自家的荒山全种上了小杉树。接着,他又找到村支书说:“我活了四十多年,无妻无儿,是村里的乡亲们照顾我,帮了我不少忙。我想为村里种点儿树,也算是对乡亲们的回报。”

⑤邱厚福又承包了村里的50多亩荒山,连续三个月,他每天带着饭到山上种树。50多亩荒山种好了。自己村的荒山种完了,他又开始承包其他村的荒山,50亩,100亩,150亩……一直到 600亩,而他被戳穿的拖鞋也从1双增加到27双。邱厚福的行为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树热情。“现在石子坝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树了。”一位村民说。

⑥眼下正是万物萧瑟的冬天,而由邱厚福种植的600亩荒山却酝酿着无限的生机。

(有改动)

一副腰鼓板

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如同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

②几个精疲力竭的红军战士,或躺或坐在草坡上休息。

③穆迪翻了个身,看到两米多远外背对着他的苏红坐在一堆枯草上。她埋着头,两条短辫翘着,右臂一动一动在做着什么。穆迪抬起头,看到了苏红左臂夹着的红腰鼓。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翻身跃起,几步跳到苏红面前。果然,他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

④腰鼓一头的鼓皮,已被苏红用刀子撬开了两个铆钉。他一下子夺过腰鼓质问道:“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你的?你知不知道,这鼓,可是咱宣传队唯一的一面鼓啊?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

⑤苏红看着因发怒涨红了脸的穆迪,没有回话。她将目光投向荒草萋萋、积水乌黑、泥泞不堪的来路……

⑥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苏红掉了队。阴沉沉的天下起了小雨,本来就容易打滑的草甸子像抹了油,她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泥水里。她双手按着盘根错节、长势旺盛的草甸子,艰难地爬起来,往前一迈脚,腹部抽搐般疼痛……苏红感到双腿越来越沉重,每落下一脚,总被茂密的藏蒿草、乌拉苔草牵绊着,强扯硬拽地不让她把脚抬起来。她腿一软,右脚从草甸子上滑脱了,身体不由歪向泥潭。泥浆很快没到了膝盖。她明白自己陷入了沼泽,手忙脚乱拼命挣扎起来,可双腿却越陷越深。

⑦“苏红,接着,伏上鼓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儿。”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原来,从师政委那里赶来的队长,发现苏红陷进沼泽来施救时,竟也落进了沼泽。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队长又将腰鼓抛过来:“苏红,听话。你身轻,腰鼓托得起你。我身沉,腰鼓不顶事儿。你出来,才能报信求援啊。”苏红镇定下来,她伏在腰鼓上,双手紧抓着草甸子。当她从沼泽里挣脱出来想要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甸子上……

⑧苏红眼里噙着泪,看着穆迪说:“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队长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我怎能忘记队长临终前的话呢?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腰鼓呢?”

⑨这几天,他们将皮带、腰鼓的皮背带等都煮着、烤着吃了。穆迪站起身,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能吃的草根、野菜。”

⑩苏红摇摇头:“我已找了几圈儿,周围没有野菜。草,都是有毒的,不能吃。”她顿了一下,“刚才,我看到受伤的小王,饿得快要不行了……”

⑪苏红说着,噙着的两汪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角。

⑫穆迪的眼眶红了,他蹲下来,拿过苏红手中的刀子,一下一下将腰鼓两头紧绷的牛皮起了下来。一簇篝火,在茫茫草地的这块高坡上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的野草火舌,吱吱啦啦舔吻着两块浸湿的鼓皮。

⑬穆迪将腰鼓腔体的十二块红彤彤的鼓叶,收拢在一起,捆成一束,白在内,红朝外。他背起来,走在了这支小小的队伍的前面。队员们跟着前面的那抹腰鼓红。走。走。走。

⑭他们提前大半天到了吴起镇。

⑮苏红在一个乐器铺找到穆迪,那副腰鼓板上已蒙上了新的牛皮。

⑯当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时,苏红扭着秧歌,擂响了腰间通红的腰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