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五上 期中素养监测B卷

高粱情

牛 汉

①高粱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笔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②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③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那么坚韧,等着对手向它扑来。

④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⑤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要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要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⑥我虽然练不出高粱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有删改)

(1)、【新题型】阅读短文,感受高粱身体部位的特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2)、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高粱和麦子、豆秧进行比较。           

②这句话突出说明了高粱的根扎得很深、很稳,难以被拔动。               

③这样写是为了表明这里的土壤不适合麦子和豆秧生长。                    

(3)、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描写了高粱的生长环境,侧面表现出高粱顽强的生命力。 B、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高粱的根坚强有力的特点。 C、第④段中写“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流露出“我”对高粱根的嫌弃。
(4)、短文第⑥段点明了高粱对作者的巨大影响,抒发了作者之情。
(5)、文中的高粱具有怎样的品格?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人?想一想,写一写。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巴   金

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 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地退去了。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 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 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或远或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在这些时候我常常想:这个被我们大家敬爱着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禁想着:这难 道不是梦?我又想:倘使这个老人一翻身坐起来呢?

(有删改)

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认真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烟火已被飞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课外阅读。

①“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②过了一会儿,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

③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钞票,就往镇里走。

④山路湿滑,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⑤快到镇上,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女人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上搜寻,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⑥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上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崭新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⑦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近一看,天哪!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⑧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得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得想起刚才教育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事情果然如此,于是顺利地物归原主。

⑨直到天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今天发生的故事。这时又听儿子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流出来了。

⑩____

阅读《我家的哈巴狗》,完成练习。

ㅤㅤ我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哈巴狗,它的名字叫“小白”。它圆圆的头上镶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显得很机灵,在灯光的反射下还会变色呢!它除了耳朵垂下来的部分是黑色之外,全身雪白雪白的,很漂亮。

ㅤㅤ小白能吃能睡。它虽然才三个月大,一次却能喝一瓶牛奶,吃一大块午餐肉。它还很能睡,睡着的时候,就把肚皮朝上,四只小爪子蜷起来,还会像小孩子一样打呼噜呢!样子可爱极了。

ㅤㅤ小白跟家里人很亲。每当爸爸妈妈回来或我放学回家的时候,( )一听到开门的声音,它( )跑到门口站着,等我们一进门,它就围着我们又蹦又跳,使劲儿地摇着小尾巴,用舌头舔我们,好像在说:“主人,你们回来了,我可想死你们了!”

ㅤㅤ小白很淘气。尤其是正在长牙期,总是爱咬东西,家里的竹椅子、沙发等,都成了它磨牙的对象,有一次还差点把我的床单给咬坏了,这当然免不了妈妈的大声呵斥。这时候,小白就蹲在一个角落里,身子缩成一团,两只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我们,那神情分明是说:“主人,我知错了,下次不敢了,请原谅我吧!”

ㅤㅤ小白还很勇敢。有一天,我把狗窝拉到自己的小房间,让小白陪我过夜。深夜,我忽然被它急促的叫声惊醒,随后听到房门似乎有撞击声。我去看时,小白紧跟在我后面。我轻轻推开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大野猫,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我。当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小白突然从我的脚边蹿了过去。它“汪汪”地叫着,向比自己大几倍的野猫扑过去……那只野猫好像胆怯了,连连后退,然后转身跳到一旁,悻悻地离开了。

ㅤㅤ这就是我家的哈巴狗——小白!它( )有时会惹点小麻烦,( )给我家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很喜欢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翻越大雪山

①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②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③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④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先头班用刺刀挖了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

⑤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

⑥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⑦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要一起翻过雪山。”

⑧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⑨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⑩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⑪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