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4单元质量检测卷

修改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抄写下面的字。

  • 2. 读拼音,写汉字。

        她蹲在lǜ  tǎn似的草原上,眺望着远处的花儿,因没有灵感神情有些jǔ  sàng,连风儿吹开了她的yī  jīn 也没有察觉。huǎng  rán间,她的wén  sī闪现,quán shén guàn zhù地去写作。

  • 3.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méng  měng)古族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shang  cháng),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奔过来。带着客人感受一下(hǎo  hào)客的族人,谁都有礼貌,一点儿也不拘(sù  shù )

  • 4. 判断加点词在句子中运用是否正确,用正确或错误表示。
    (1) 爸爸和爷爷一起斩钉截铁地唱着军歌,这歌声令我心潮澎湃。
    (2) 从邻居的阳台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我家的花园。
    (3) 汽车在迂回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行驶。 
  • 5. 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3) 从“迷蒙”和“别出心裁”中选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二、选择题(2分)

  • 6. 下列句子跟原句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B . 霜月定相知,不管江妃怨。 C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按要求完成任务(6分)

  • 7.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1)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宿建德江》中借景表达自己孤寂的诗句是“ ”:而在《过故人居》中,因为友人的热情招待,在临走时,他率真地表示出“ ”的美好愿望。
  • 8. 阅读《童年》和《寄小读者》,完成下面的问题。
    (1) 在《童年》里 ,“阿廖沙”在外祖母身上看到了什么好的品质?请用事例简要说明。
    (2) 在《寄小读者》的通讯二里,作者因为什么动物产生怜悯之情,表达什么感情?

四、阅读与鉴赏(37分)

  • 9. (一)实用性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书本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缩微胶卷”是一种奇妙的新型图书。 B . 东汉时期的东方朔用3000片竹简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 C . 古往今来,人类通过书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 D . 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2) 简牍出现在(      )时期。
    A . 商周 B . 两晋南北朝 C . 宋代 D . 清代
    (3)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很大的冲击。你认为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吗?请结合材料和读书经验谈谈你的观点。
  • 10. (二)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 下列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忽”字用得很巧妙,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表现了夏天天气美的特点。 B . 本诗表达了西湖景色的奇特。 C . “醉书”交代了作者写诗时的状态是喝醉酒的。
    (2)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 11. 阅读

    丹霞山游记(节选)

    一个初秋的早晨,我离开了客栈来到丹霞山脚下,寻幽探径而上。此时只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山上奇花异身草散发芳香,怪石嶙峋雄浑陡峭。小憩时回望,身后宁静的小村庄被一层层薄薄的晨雾所(萦绕 缠绕),如梦似幻,阡陌纵横,风光优美迷人。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因典型的丹霞地貌和它的雄、奇、险、幽、秀而闻名于世。丹霞山由红色砂研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方圆是292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名言道:色如渥丹,如若明霞。所以丹霞山又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据说丹霞山日出之景十分美丽,今日有缘亲自一睹,不胜欢喜。观日出的最佳场地是长老峰上的观日亭。但必须经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丹梯铁索。这条铁索是通向顶峰的唯一小径, 也是丹霞山最奇险的地方。

    为了将那一瞬间的感动定格,我拽紧了铁索,屏气凝神,(战战兢兢 悠然自得)地挪移着脚步,额头豆大的汗珠冒出。山势高险,让人不寒而栗。终于到了观日亭。放眼望去,起初天还是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色, 不久,天空翻起了鱼肚白,此处好像是人生最明净的地方。一会儿,东方呈现出一些淡红色,一点一点地凝聚,紧接着天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红( yùn  yūn )。慢慢地,太阳露出了半只脸,通红通红的脸色,就像半边火球。刹那间,宇宙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 shì  sì 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犹如一条横卧在天际的大鲤鱼。突然,太阳努力往上一跃,把整个笑容都露了出来,顿时万道金光射向大地,把整个丹霞山染上了片片玫瑰色,重重叠叠的峰峦间,镶起了道道银边,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

    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这个神奇的传说让更多的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更向世人展现了丹霞山的神奇所在。

    (1) 请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 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不胜欢喜: 

    ②不寒而栗:

    (4) 第4自然段中,“为了将那一瞬间的感动定格”一句中的“感动”指的是
    (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或错误表示。

    ①除了丹梯铁索之外,还有其他小径可以通往顶峰。

    ②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境内。

    ③终于到了观日亭。放眼望去,起初天还是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淡绿色, 不久,天空翻起了鱼肚白,此处好像是人生最明净的地方。

    (6) 文章中,作者重点写了日出时的美景,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日出时的美丽景色 。 B . “突然,太阳努力往上一跃,把整个笑容都露了出来”,写出了日出时太阳的轻松 。 C . 作者抓住日出时的色彩变化写出了丹霞山日出的美丽。 D . 作者由日出的美景想象到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如由刚露出的太阳想到了“半边火球”;由云霞想到了“花絮”;由太阳出来后,阳光照射群山的情景想到了“道道银边”“金蛇狂舞”。
    (7) 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8)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关于丹霞山的传说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9) 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丹霞山的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表达交流(40分)

  • 12. 按照要求写一篇习作。

        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请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