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宜昌市东部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

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⑾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⑿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1)、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划线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
(3)、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4)、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柯裕棻

    有时候,走着走着,离了扰攘的正路,踏上一条没名没姓的、比正路还长的巷子,那个又惊奇又迷惘的感觉,多么像人生啊。

    走进长巷子里,两侧的房子低首敛眉,没有大马路上的高楼那样霸气,在这以人的尺度打造出来的屋檐底下,活动的幅度小些,说话的派头小些,那气味也浓密些,生活的气味,水沟的、铁锈的气味,午饭剩余的油腻味,亦步亦趋跟着,如同一只熟识的狗。洼坑里隔夜的雨水,像一段委屈的心事,泪汪汪闷坏了,阴着脸,映着来人,踩着了它,就回溅你一脚的怨意。

    城市里的长巷实在没办法安心走,红砖道宽仅仅几尺,有些地方有高低不齐的骑楼,忽上忽下,怎么走都是颠沛流离,心里很不舒坦。有些地方连骑楼或红砖道都没有,只身走在上面,慌慌的,没有归属,像是离乡背井的人,走在不属于自己的城

    如果在冬夜,一个人走在两侧大门紧闭的长巷子里,有时候会有进京赶考的书生赶路的心情,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却不断被后方来车的车灯打扰,那种灯的亮度非常恼人,在人的心里投下一道慌乱的影子,走几步路就得频频回首,躲闪,这种惊扰无奈的程度,犹如一段挥之不去的往事,化成了鬼魅,准备重返噬人。

    至于乡下的长巷,真的很狭窄,车子很少进去,少了车,就多了从容,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从房子铺到田边,从大马路铺到菜园,聚落密了,那条任意铺下的路就变成了巷子,弯弯曲曲的,尽头一样还是水田跟菜圃,但中间的转折出乎意料的多,如同这一村百年的兴衰。

    我曾经拜访过住在台南乡下的朋友,他们门前是一条很长的巷子,仿佛从郑成功之后,这一村的人便开始增建巷子的长度,以此做史。巷子尾是一畦菜圃,黄色的油菜花,踱步的鸡,巷子两旁人家的围篱是扶桑花和紫藤。在巷子的尾端,照例只有蛙鸣、狗吠、炊烟。

    午后四点我们蹲坐在阳光倾斜的骑楼下,朋友端出一盘红草莓,一包紫菱角,搁在地上。

    鸡群走过。

    邻居老太太佝偻行过。

    蝴蝶飞过。

    苍蝇来过。

    猫影子飘过。

    千百个念头闪过。

    没有一辆车经过。

    那是一条很长的巷子,时间行走其中,百转千回失去了影子,因此看上去不存在。我们坐在那儿看它,仿佛看见人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墙丝瓜满院香

    走在家乡小街上,家家户户的墙都绿了,上面爬满了丝瓜藤。飒飒秋风,艳艳秋阳,窄窄小街,面面绿墙,格外有田园风情。

    母亲每年都会在墙根下撒一些丝瓜籽,丝瓜好打理,不用搭篱笆,它们就会顺着墙根往上爬。秋风起,一墙丝瓜形成农家小院特有的风景。满墙宽大的绿叶,密密麻麻,挨挨挤挤,把矮墙铺得厚厚的,绿了个水泄不通。有细嫩的藤蔓伸展出来,末端卷曲,像一只只翘起的兰花指。绿叶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丝瓜花,明黄色,很耀眼。这些花朵极为可人,娇嫩嫩,俏滴滴,仿佛一群俏皮的阿妹,在风中笑着闹着,无限欢欣。等到丝瓜花开得繁盛之时,千朵万朵齐齐开放,绿莹莹的丝瓜墙像是布满了繁星,亮亮的闪烁在阳光下。花朵们与秋风耳语,与蜂蝶嬉戏,还有的昂首与飞过的鸟儿打招呼。一墙丝瓜,在悄悄酝酿着一场秋日盛事——待到丝瓜爬满墙时,满院都是秋天的香。

    丝瓜长出来了!没过几天,已经有手指大小了,头上还顶着黄花。它们个个像羞涩的顽童,从妈妈的身后钻出来,怯怯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它们探头探脑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风起时,还羞涩地躲进绿叶中与人捉迷藏。又过了几天,很多小丝瓜开始急不可耐,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大大方方垂落在一墙绿叶上。此时,它们的身躯变得细长,稍稍弯曲,仿佛袅娜的少女的曲线。再看那一墙丝瓜,更加富有活力了,绿墙如一道天然的艺术屏风,上面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黄花如珠散落,丝瓜垂满绿墙,蜂蝶飞舞其间,农家小院因此显得格外有情趣。

    站在一墙丝瓜前,从绿墙中摘取丝瓜,真有点“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清晨刚摘下的丝瓜顶花带露,新鲜无比。母亲把丝瓜洗净,要给我们做丝瓜炒鸡蛋。这道菜应该算是纯粹的农家菜,丝瓜是刚摘的,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青嫩嫩的丝瓜,黄灿灿的鸡蛋,单从视觉上就算得上完美搭档。这道菜清脆爽口,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

    丝瓜还可以做很多道菜,什么丝瓜蛋汤、爆炒丝瓜,等等。有一次,母亲竟然还别出心裁,把家里剩下的两根油条和丝瓜一起炒,出锅前放上些蒜,没想到还别有风味呢。我总觉得,丝瓜里有家的味道,虽然普通平常,却胜过山珍海味。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丝瓜都从墙里长到了墙外,母亲就让四邻都来摘丝瓜吃,路过的人也会毫不客气地摘墙外的丝瓜吃,母亲见了很高兴,好像她的“作品”终于有人赏识了一样。如今,农村家家都有一道丝瓜墙,母亲就摘下丝瓜,让我带到城里给邻居们尝鲜。

    到了秋风萧瑟的深秋时节,一墙丝瓜绿色已褪,叶子和藤蔓都枯萎了,墙上宛如枯笔画。几只老去的丝瓜零星地挂着,也已经干瘪枯黄了,却可以拿来当做洗碗的用具,非常好用。母亲总说,丝瓜是宝啊!在我看来,丝瓜几乎成了家的符号,总让我念念不忘它的好。

    一墙丝瓜满院香,香在流年里。丝瓜岁岁枯荣,却留下美味和真情在心间。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抱抱曾经的自己

张亚凌

    ①7岁时的那个夏日,我拎着镰刀,跟着母亲去收麦子。

    ②母亲的胳膊一划拉,就揽住了四行麦子,一镰下去,都放倒了,脚一挑,就是一堆,割得很快。我只割两行,也只是一行一行、一小把一小把地割。很快,我就被母亲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想赶上母亲,可心里一着急,手底下就出错了。

    ③一镰下去,没割到麦子倒割破了自己的鞋面,还有脚背,我疼得直呲牙咧嘴。脱了鞋袜,一道血口子。我没有喊没有叫,就像母亲平常处理伤口那样,抓了一点土,在手里捻细,而后撒在直流血的伤口上。看着母亲不直腰地割着,我将那只袜子悄悄塞进兜里,忍着疼往前赶,只是割得更慢了。

    ④母亲性急,头也不回地催促着我“快点,手底下快点”。她已经打了个来回,折到我跟前。见我绷着脸慢吞吞的,就轻轻踹了我一脚,骂了句“慢腾腾,没听见麦子都炸开了”,而后继续弯腰猛割。

    ⑤那天临近傍晚,母亲照例拉我到池塘边冲洗,我死活不下去,她才瞅见了我没穿袜子的那只脚,还有脚背上的伤。“没事,都结痂了,两天就好了。”母亲说时语气很轻松,就像受伤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或许不知道,一个7岁的小孩子,自己受伤了很疼很想休息却不忍心丢下母亲独自割麦子的矛盾心理吧?

    ⑥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小孩。我的脸颊会轻轻地贴在她的小脸蛋上,说,好样的,你真是个乖孩子。

    ⑦10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考试没考好,很伤心,老师表扬别的孩子就像在批评我。

    ⑧如果没记错,那时应该是一块橡皮2分钱,一支铅笔5分钱,一个本子8分钱。家里是不会经常给我钱买学习用具的,可努力是必须的。贫穷出智慧吧,我想到了电池里的碳棒。那时电池也是稀罕的东西,不是开玩笑,家里带电的就一手电筒,还舍不得经常用,怕费电。我后来在亲戚家找到了一节废电池,砸开,取出碳棒,从此我拥有了一支可以长久使用的“笔”。

    ⑨学校的操场是我的练习本,碳棒是笔,反反复复写,边写边背。有同学从我身边走过,像看怪物一样看我:成绩不好,还显摆着这点学问?我才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只知道该好好写,好好背。就那样,脑子并不灵光的我,渐渐地靠拢了优秀生。

    ⑩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蹲在地上的小女孩,在她耳边轻声告诉她:想办法自己拉自己一把,为你的坚持点个赞。

    ⑪14岁那年,上初二了,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作文写得挺不错。只是,我不是一个长得清爽且伶牙俐齿讨人喜欢的孩子。

    ⑫语文老师很是奇怪,每次讲评作文,都会先说一句“这次作文写得好的有某某、某某等”,而后将点到名的学生的作文当范文读。我从来没被点名表扬过,作文自然也没被读过。而翻开作文本,评语、分数和优秀的一样----我一直在“等”里面,这让我欣慰又窝火。

    ⑬3下学期的3月份,全县举办了一次中学生作文比赛,我是全县唯一的一等奖,也是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颁奖回来,学校又召开了一次师生大会,让我在大会上读自己的获奖作文。读着读着,我的声音哽咽了。下面的掌声响了起来,他们一定认为我是声情并茂。那一刻,我终于将自己从作文讲评课上的那个沉重的“等”里面解救出来了。

    ⑭如果可以,我想回到过去,抱抱那个少女。我会揽着她的肩膀说,你真棒,陪自己走过了泥泞与黑暗!

    ⑮再如果可以,我还想抱抱那个在别人都已酣然入梦她依旧点着蜡烛勤奋学习的18岁少女,没有她的刻苦劲,我怎么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顺利跨进大学的校门?

    ⑯回望走过的路,点点滴滴都是付出和努力,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过去,抱抱每一阶段里从没懈怠过的自己。感谢她们一路扶持,才让今天的我没有让自己失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