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哪些职业将会被取代?
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编写为Al。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自从2016年第一个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AlphaGo 以全胜战绩击败所有围棋高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威力所在。
②近日,由三名剑桥法律系学生打造的一位名为 CaseCruncherAlpha 的“人工智能律师”在一次挑战中击了100名法律专业学生。这名机器人和100名来自剑桥的法律系学生互相反对,并给出了数百个PPI (支付保护保险)不当销售案例的基本事实,并被要求预测金融调查官是否会允许索赔。比赛现场他们一共提交了775份预测报告,结果显示 CaseCruncher 的准确率为86.6%,而学生的准确率只有66.3%
③如今,人工智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从各个行业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人们不禁感慨: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来了!然而,在感叹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产生担忧,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就意味着工作机会的减少。人们担心某一天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大部分人将失去工作。家长们也在担忧孩子未来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危险。
④ 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d Osborme和 Car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有三百多种职业在未来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政府职员、客服、人事、房地产经纪人、厨师等职业将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大于70%!毫无疑问,这些职业的共性就是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而对于基于大数据学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
⑤研究还发现,演员艺人、化妆师、写手、翻译、理发师等被取代的可能都为30%左右,而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等只有8%的可能被取代。这充分体现了人与机器的差别,机器人可以胜任重复性的、模式化的工作,也可以具备分析和模仿的能力,但是无法完成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
⑥另外,人类是有情感的,是感性的动物。人类在社交活动中都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机器人能做到模式化的信息交流,无法做到进一步的情感交流。所以类似于记者、公关,心理医生等需要情感交流的职业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尽管前面的案例之中人工智能律师击败了100名法律专业学生,但这只是数据上的胜利,现实的案件中还有情感的部分和道德的部分,这是机器人无法做出判断的。下面是一张网上流传的图,姑作为一个参考而已。
未来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 未来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 ||
1.速记 | 6.司机 | 1.科学家 | 6.诗人 |
2.翻译 | 7.电话销售员 | 2.尼姑、道士等 | 7.心理咨询师 |
3.记分员 | 8.搬运工 | 3.企业家 | ·8.酒店管理者 |
4.接线员 | 9.瓦匠、园丁、清洁工等 | 4.运动员 | 9.建筑师 |
5.客服 | 10.证券交易员 | 5.设计师 | 10.手工艺人 |
⑦未来科技的发展我们无法阻止,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做好准备去迎接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而迎接挑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提高知识层次和创造力。机器需要升级,人也同样需要升级。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于想象空间的培养、创造力的拓展和主动性的接触能力。
⑧人工智能再先进也是由人类制造的,受人类控制的。人的智力有无限拓展的空间,人类是有意识的,而智能机器人有的只是算法,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历史淘法。面对人工智能,我们许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坚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结构,做最好的准备,迎接挑战!把难以服的,变成可以掌控的,最终为我所用。可能这就是人类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生存的价值所在。
⑨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链接材料】
《2023年度热门行业排行榜》十大风口行业包括生产制造、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汽车交通等行业,它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选自“中国经济新闻网”2024年1月10日, 有删改)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网友声音】
①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②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③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④野百合: 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⑤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①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王忠武
②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都加凡
③“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④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⑤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一孔屏
(摘自互联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