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中考真题】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①【法新社5月3日报道】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北京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②报道称,嫦娥六号的目标是从月球背面采集约2公斤样本并带回地球分析。这是一项技术复杂的任务,为期53天,将尝试从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一侧进行史无前例的发射升空。

③该探测器将降落在巨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一旦到达那里,探测器将释放一个着陆器,表取和钻取月壤、月岩,随后着陆器会发射一个上升器,将这些样本送回轨道器,最后带回地球。

④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

——选自2024年5月3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二

①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4次任务的10余个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并开展科学探测及技术验证工作。

(一)天线展开、链路接通太空再架新“鹊桥”

②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后不久,一把“金色大伞”缓缓展开。柔软的合金细丝编织出金属反射网做“伞面”,18个天线肋做“伞骨”,天线口径达4.2米。它是月面探测器与鹊桥二号建立联系的关键。通过它,地面才能遥控探测器工作,探测器才能传回遥测和科学数据。

③卫星侧面还有一个支出去的“小锅”——0.6米口径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用来与地面站建立联络,实现中继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④鹊桥二号携带了3类载荷,分别负责中继通信、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继通信载荷,承担为探月四期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重任。

⑤“展得开、能到达、对得准、链路好、稳得住”,研制人员介绍,这是鹊桥二号的5个成功要素。

(二)____ 首登环月通信“天路”

⑥月球中继通信任务主要有两类可选轨道,一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二是环月轨道。第一条路,鹊桥中继星已经走过,成功为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任务提供支持;第二条路,鹊桥二号中继星正在实践,并将为后续月球背面和南极探测任务提供服务。

⑦环月冻结轨道是环月轨道的一种,环月冻结轨道的拱线就像被冻住了一般,轨道的远月点一直在月球南极地区上空,因此能够为月球南极地区的探测器提供足够长的通信覆盖时间。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 , 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

⑧环月轨道距离月面近,通信时延低,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码率的中继通信,但它的运动特点也使得单颗卫星无法对月球背面等不可见区域实现连续通信。

(三)____ “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⑨鹊桥二号兼顾多项任务,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花小钱、办大事”的风格。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层楼。

⑩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公斤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⑪在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10路,“车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

⑫除了增加“车道”数量,每条车道的“车流量”——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与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与探测器之间的前向和返向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则提高了近百倍。

⑬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将帮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

⑭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4.2米口径天线开展月球轨道VLBI试验,提升对航天器的定位精度……总之,这些新技术将让未来的星际航行精度更高、连通更顺畅。

——选自胡蓝月《一“桥”飞架地月,奔月之路从此变坦途》,有删改

材料三

①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所谓“通导遥”,即“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功能。和地球卫星对比,月球通导遥系统类似于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发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②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中国将分三步走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更远的未来,“鹊桥”架起的不仅仅是地月之间的通信,更是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的通导遥综合服务系统。

——选自徐勉等《“嫦娥”探月前为何要先建“鹊桥”?》,有删改

(1)、对下面两个句子按照要求进行分析。

①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

②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 , 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材料二采用了小标题形式,请仿照小标题(一),把另外两个补充完整。
(3)、材料二第(三)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梳理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回答我国发射“鹊桥”系列卫星的用途。
举一反三
阅读《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一文,回答小题.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 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赢了比寨开心吗? ”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复杂,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⑤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_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 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电动汽车的电池难题

郑岳久

    ①近期,德国汽车品牌保时捷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功率高达450千瓦的超级充电桩,充电3分钟可续航100公里,15分钟即可充电80%。特斯拉也发布了新一代超级充电桩,充电时间可缩短一半。这种超级充电桩技术能否帮助电动汽车克服短板呢?

    ②的确,超充技术将有助于电动汽车的长途出行,但尚不能彻底解决续航短、充电不便的问题。

    ③与体积小巧的慢速充电桩相比,超级充电桩对供电线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无法安装在普通车位上。考虑到建设与运营成本,超级充电桩多见于城市郊区、高速路沿途。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消费者用车场景90%以上为市内短途出行,长途出行不到10%。因此,为住宅区、办公区与商业区的车位普及慢速充电桩,比建设超级充电桩更加务实。

    ④此外,超充技术的实现,不仅需要建设强大的充电桩,也对锂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达数百千瓦的充电功率下,电池可能出现寿命衰减问题,甚至安全风险。因此,为了与当前锂电池性能匹配,实际应用的充电桩功率要比预期低很多。目前,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夜间慢充为主,日间快充为辅”。超级快充的普及尚需时日。

    ⑤如果说基础设施决定了补充续航里程的便利性,那么锂电池本身则直接影响续航里程的长短。对传统燃油车来说,想要实现续航里程增加一倍,只需将油箱相应扩大一倍,基本不会增加整车成本。这一招对电动汽车不管用。一方面,电池价格不菲,增加电池会显著增加购车成本;另一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很低,增加电池容量会显著增加车重,从而降低续航里程。

    ⑥随着技术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锂电池成本会逐步降低,而能量密度就成了主要难题。目前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两种。前者能量密度较低,主攻低成本与高安全性,应用在空间较为宽松的大客车上;后者能量密度较高,主攻高能量密度,应用在布局紧凑的轿车与SUV上。所谓三元锂,一般是指电池的正极由镍钴锰三种元素组成,调节三种元素的比例可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研究发现 , 能量密度越高的元素配比,稳定性、安全性一般也越差,这使得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前路困难重重。

    ⑦新能源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年来,风能、太阳能等产业发展历经起伏。其中的技术瓶颈、产业化掣肘等问题,仍有赖于人们共同努力去解决。电动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类似挑战。目前,世界各国的研发机构一方面尽可能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极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下一代锂电池,例如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其中,固态锂电池被寄予厚望。不过,下一代锂电池的量产乐观估计仍需5—10年。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虽然这一技术的完善可能需要更大的投入,但可以避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为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8日)

读下面的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图读懂“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政府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明确“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材料二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四川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强化基础研究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重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建设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科学数据中心、科教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等创新平台。

二是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四川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集聚优势,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型研发实体,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用好市场机制、项目机制,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攻关,切实增强科研项目的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改,解决“不愿转”“不敢转”的问题。着力完善技术成果交易服务体系,解决“不能转”的问题。如,加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布局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持续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1+4+N体系建设。

(选自2024年4月1日《四川日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