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同步练习

分析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但是最近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比如生物学家皮斯用发根农杆菌转化柠檬天竺葵,发现转化植株中芳香族物质有显著提高,花朵散发出迷人的甜香味,植株矮化,枝叶更繁茂。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神秘的植物自燃

      ①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常有一些植物会神秘的自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生长得很茁壮的植物突然化为一堆灰烬呢?

      ②在南美洲的大森林里,有一种名叫“看林人”的杜鹃树,花色金黄,枝干挺直。这种植物的花朵和茎叶里,饱含着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油脂,当森林炎热干燥时,这种芳香油脂极易引火燃烧,酿成森林火灾,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纵火花”。

      ③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骄阳的照射,常常把树脂点燃,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1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灰烬。

      ④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万公顷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动物。这些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怎样引起的呢?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树自燃引起的。原来,这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再加上长时间干燥无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⑤白鲜生长在我国新疆天山地区。春天一到,白鲜的花朵就渐渐变得鲜艳起来;到了夏季,更是越长越美丽、越长越成熟,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炎热干燥的晴天,它却会突然起火燃烧,不长时间,一株白鲜便烧成了一堆灰烬。原来,白鲜的叶子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当白鲜的果实日趋成熟之际,醚的储量也几乎达到饱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强烈的太阳光直晒,白鲜也就自燃了。

      ⑥此外,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说,每隔5~25年,森林会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当的空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原来每隔20年都会自燃起火,但是该公园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未发生火灾,导致森林生长缓慢,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更加充满了生机。

                                                                                                                                                                              (据《科学之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节选)

    ①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④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⑤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⑥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⑦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⑧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⑨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⑩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⑪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们对“吃撑了”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又该长肉了”。摄入过多食物,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久而久之肯定会造成肥胖。吃太饱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体重的变化。肥胖已被太多的研究证实是引发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胆囊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常吃饭过饱的人自控力会变得越来越差,人体对食欲的调控机制也会慢慢失灵,从而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话告诉我们,吃得过饱的直接危害是胃肠道。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充进来,就会令消化系统负荷过重。现代人常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人体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如果胃总是处于他肤状态,胃黏膜很难得到修复,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胃部炎症,容易引发胃糜烂、胃溃疡、胰腺炎、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增加胃癌、肠癌的患病风险。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英国伦敦大学健康与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发现,小鼠的食量减少40%,其寿命可延长20%~30%。与此同时,在狗和与人类享有60%共同基因的果蝇等动物身上,科学家们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主导该研究的皮蓬博士表示:“按照该比例推算人类少吃40%,可延长20年的寿命。”

吃得少能延缓衰老。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产生一种被称为B一羟丁酸的分子,是由肝脏产生的酮基分子,可以减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胃部产生的胃饥饿激素能刺激脑细胞分裂和扩增,防止脑细胞老化。这意味着该激素或可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物。

德国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少食会使人体胰岛素水平下降、炎症减少,进而促进大脑细胞生长,改善记忆。

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实验结果大都指向一个结论:适度饥饿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而且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元退变等疾病相当有效。

(选自顾奎琴《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有删改)

材料三:

民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科学也证明吃七分饱就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并且长期坚持七分饱,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怎样做到“七分饱”呢?

按时吃饭。想要控制饭量,一定要保证按时吃饭,一般两餐间隔4~6小时。如果饿得眼冒金星才吃饭,很容按时吃饭。想要控制饭量,易就吃超量了。

细细咀嚼。一口饭最好咀嚼20次以上,老年人则应咀嚼30到50次,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既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又可以保护胃部黏膜。

先素后荤。有肉有菜的情况下,先吃蔬菜,主食尽量多选一些粗粮杂豆,在胃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你吃下去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饿了,但是又不会增加太多热量。

吃点粗粮。粗粮,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有利于感受饱腹感让人能够少吃一口。

(选自吴铭《七分饱究竟是什么感觉》,有删改)

 说明文阅读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①在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 12306 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 ”: 在较低画质下分辨橘子、 橙子 ;鱿鱼、 章鱼以及明星照片等, 有一些确实难以区分,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 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 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 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

③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 Web 自动程序。 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 的图灵测试 ”, 这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 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 这种测试目前 主要可分为四类:

④图形验证码: 又叫主流验证码, 开始只提供静态的图片, 比较容易被某些软件识别 ;后来变成动 态的验证码图片, 使得识别器不容易辨识哪一个图层才是真正的验证码图片。 这种验证码的防垃圾注入 几乎可以达到 100%,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验证码创新模式 ; 同时它的动画效果可以多达百种, 所以还可以 增加网站页面的美观效果。 而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验证码就属于这种类型。

⑤手机短信验证码: 是通过发送验证码到手机, 用以验证用户的真实性。大型网站尤其是购物网站, 都提供这项功能, 这就可以比较准确和安全地保证购物的安全性。

⑥手机语音验证码: 验证码实现自动语音播报, 同时短信也能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有拨通失败的, 系统还能自动重播, 确保不漏掉任何一个, 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站用户收不到验 证码的问题。

⑦视频验证码: 是验证码中的新秀。 这种由随机数字、 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动态嵌入到 MP4 等视频中, 增大了破解难度。 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 数字组合, 字体的形状、 大小, 速度的快慢, 显示 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 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 其安全度远高于普通验证码, 而且这种验证码使 得用户不会感到枯燥, 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 使得用户更容易辨认。 但目前这种验证码因技术 难度太高, 还没得到推广。

⑧大家弄明白了什么叫验证码以及主要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它的作用。

⑨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 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 就须通过验证, 这 时操作者就要依次输入数字、 字母或者有时还要加上来自互联网文档中无法被计算机辨识、 但 用户肉眼可以识别的文字图像(就如 12306 图形验证) ;而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 才可以顺利打 开网页, 否则不行。 它在防恶意破解密码、    防论坛灌水、    防刷票等方面的使用原理都是这样。 

⑩就拿 12306 验证码来说, 它存在的最大意义, 就是区分在页面上进行操作的是人还是自 动化软件, 从而可以有效阻止黄牛恶性囤票。 而它的“进化史 ”其实也是一部不断与黄牛和抢 票软件“ 斗智斗勇 ”的历史: 从一开始的简单数字、 字母、 加减法, 到闪烁变形字母、 干扰线 变形字母再到现在的图形验证。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 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 有终点的“拉锯战 ”。 但无论如何, 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之必不可少的一项保 障系统, 就如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 12306 图形验证码一样, 目前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的 , 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 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选自《知识窗》2016 年第 3 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