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秋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非文学作品阅读

小语和小文想在国庆假期去浙江博物馆,去之前,他们俩搜索并阅读了相关的展馆新闻,为参观博物馆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材料后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

【本报讯】①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

②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③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观众一起探索古蜀文明正式开始。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蜀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④该展利用“人一巫一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神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

(《美术报》)

【材料二】

这个展馆突然火了!浙博最新通知:延长开放时间,改为现场购票

①中秋假期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西湖美术馆的“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吸引到了大量观展游客。

②有游客在抖音上传了展馆外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展馆外等待的游客不少。

③浙江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后参观人数比较多,我们也在和合作方沟通中。” 

④19日晚,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关于"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最新观展公告——针对中秋假期第一天"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观展人数较多以及部分观众的建议,浙江博物馆对预约、购票、参观等服务作如下调整:

⑤中秋国庆假期延长开放时间、增加观展人数。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展览每天预约人数从2000人增加至3500人。其中上午9:00-13: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300人,下午13:00-17:00时间段可预约人数1500人,晚上17:00-20:00时河段可预约人数700人。

⑥暂停网上售票,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线上预约仅支持预约当天观展时间。观众预约成功后,凭预约码现场购票。预约通道:搜索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博物馆",点击菜单栏"参观预约"——“参观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此为本次收费展唯一预约平台)。针对之前没有购票的观众,请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针对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请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

(《钱江晚报》)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杭展出》这则新闻属于消息,结构按照“金字塔结构”,导语放在首段,简洁交代“三星堆”在杭展出的主要事实,后文是对展览更具体详细的介绍。 B、我们可以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领略古蜀先民理性严谨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衰转盛的传奇故事。 C、同学们选择普通的周末(非国庆中秋假期)前往观看“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可选在晚上7:00,场馆还未闭馆。 D、“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展在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采取线上预约、现场购票的模式。没有购票的观众,要先线上预约,后至现场购票。之前已经购票的观众,还需要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浙江西湖美术馆观展。
(2)、阅读材料一,根据新闻内容,选择采访对象,推测采访问题,请还原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下列选项中(   )最有可能是本文的采访对象

A.浙江省博物馆经理   B.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  C.参加展览的观众

采访目的

了解展览的布局情况及其意义。

采访问题

a.此次展览共计多少文物?

B( )。

c.这样布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3)、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对这两则新闻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讨论片段。 

①小语:我觉得材料一的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想改换一个,【甲】 《神秘“三星堆”亮相西子湖畔》和【乙】《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好? 

小文:我觉得换成更好(填甲或乙),因为

小语:你说得有道理。

②小文: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第一特点,在材料一、材料二中,我感觉作者在下面这两句话的表述上十分严谨,你能选择一句分析吗?

【甲】展馆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

【乙】中秋和国庆假期期间,浙江西湖美术馆《人与神一—神秘的古蜀文明》展的闭馆时间从17时延长至晚上20时。 小语:我试试,我选句,

③小语:新闻中引用别人的话,叫作“引语”。材料二也有引语,你找到了吗?

小文:找到了,就是这句" " 

小语:你找得真准,此话一用, (写出作用)

举一反三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黄海中学初三(1)班班委会开展“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大会庆长征】——弘扬长征精神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老兵忆长征】——重温长征故事
材料二:102岁老红军王承登:1934年从江西长征出发时,我20岁,是机枪手。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缺粮少弹,山高水险,所有的困难都一起压了过来。我至今还记得湘江边的枪声,下雨一样,似乎就没有停的时候。两边都是敌人的碉堡,天上敌机不间断轰炸。我们只能天不亮就起来,躲到山里去。付出3万官兵牺牲的代价,我们才突破湘江防线……过草地时,大家都饿着肚子走路,极度虚弱。只要一宿营,大家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挖野菜、捉鱼虾、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说吃的是“山珍海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硏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题。

【文本一】

①确山铁花又名“打铁花”,是河南省确山县流传的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②北宋灭亡后,打铁花随着确山人的南移和北迁流传全国,形成了不同的式样。明清时期,由于官府提倡和社会各界支持,确山铁花达到鼎盛,并从原来的工匠开业庆典或玉帝、老君、王

母娘娘诞辰等道教祭祀活动扩展到还愿、升迁、嫁娶、高中、建宅节日等一般性的喜庆活动。确山铁花在本土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放鞭炮、放烟花、耍龙灯、打铜器、游社火等多种艺术元素,逐渐形成恢宏壮阔、气势磅礴、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民国初年,因战乱和灾害,确山铁花濒于灭绝。新中国成立后,确山打铁花也仅于1952年、1956年和1962年表演过三次。至1988年,经挖掘整理,确山铁花再次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③确山铁花表演时,在一处空旷场地搭出六米高的双层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和起火等。棚中间竖立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花棚总高度达到十米以上。旁边设一熔炉化铁汁,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再配上“龙穿花”的表演,场景蔚为壮观,呈现出惊险刺激、喜庆热闹的特点。

④打花艺人在千余度的铁花中赤膊上阵而能进退自如,不被烫伤,现代烟花的灿烂夺目和传统绝技的神秘惊险交织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打铁花涵容了道教文化、商贸习俗、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为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2004年的元宵节, “确山铁花队”在郑州第三届中原文化庙会一炮打响。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打铁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后,确山铁花走上了央视春晚,从此火遍了全国。

【文本二】

①确山打铁花大型表演最初是炼丹道士与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在每年春节时为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

②宋代崇尚道教,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曾是道教的圣地,道教庙观遍布全县,仅乐山一处,就有“九宫二观一拜台”之称。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

③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年年初,五门工匠们开业之前,为首的工匠就会经过协商,搭好花棚,并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到本县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各种祭祀品。之后,五匠中各门店、字号内的所有人等,都抬着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队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鸣放鞭炮到神棚。沿途各工匠的店铺都要设香案供品迎送。队伍到达神棚后,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内,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夜晚开始打花。参加打花的多是各门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内跪拜、更衣,求神灵保佑安全,避免烧伤。

(节选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 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察玉高、蒋芳) 12月1日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 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 ,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从“ 家祭”到“ 国祭”, 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 页 , 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 , 高规格的祭奠仪式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 , 南京城陷 , 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 , 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 ,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 。1985年8月,建立在“ 万人坑”遗址上的侵 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 。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 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 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 。 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 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 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 。 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鳖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 。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 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 。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 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 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 。“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 韩涉涉) 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 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 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 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 南京大屠杀”的照片 。 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 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 南京祭”活动的 。他说:“ 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 。 可 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 。 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杭州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改“实物烟花”为“数字烟花”,以此传递绿  色环保理念。相比传统实体烟花,数字烟花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具有成本低、灵活多样、安全等优  点。而造出数字烟花的,是多种计算机数字技术(以下简称数字技术)。数字烟花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 的电子烟花。技术人员会用到数学模型、模拟算法、图形渲染、粒子系统、随机性生成、物理模拟和交互控

制等诸多计算机数字技术。

在数字烟花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创建烟花的 3D 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包括 烟花的形状,还包括它的颜色、纹理和爆炸效果等;此后通过物理模拟技术,模拟烟花的爆炸过程,包括烟 花粒子的运动、碰撞和能量消散等。为了使数字烟花在视觉上更加逼真,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使 用实时渲染技术,将 3D 模型和物理模拟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实时呈现出来。这种渲染技术需要使用高效的渲

染引擎,如 Unity 或 Unreal Engine 等。这些渲染引擎能够实时呈现图像的渲染效果, 并可以满足复杂的

物理模拟需求。最后, 为了实现数字烟花与现场视频图像的合成, 还需要使用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增

强现实技术,工作人员将数字烟花的图像与现场的视频图像进行合成, 使数字烟花看起来更加逼真。

总之,数字烟花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物理模拟和实时渲染等多种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的。这些技术 不仅可以模拟出烟花的爆炸效果,而且可以随时调整烟花的形状、颜色、爆炸高度等参数,使烟花更加灵活、

多样。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亚运数字火炬手是真实用户在数字亚运世界的数字身份, 具有唯一性。亚运数字火炬手将现实世界的 “亚运火炬手 ”拓展至数字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直接参与到亚运会这一盛大的体育

文化活动中。

全球网民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 ”参加“爱运动、爱公益、爱绿色 ”等活动,就可以成为亚运数字火炬 手。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后, 可拥有代表亚运数字火炬手独特身份的数字权益, 包括个性化的数字形象、杭

州亚运会火炬手同款服装和“薪火 ”同款火炬的数字装扮等。

(摘编自夏亮《杭州亚运会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 ”)

【材料三】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