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杭州第 19 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改“实物烟花”为“数字烟花”,以此传递绿  色环保理念。相比传统实体烟花,数字烟花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具有成本低、灵活多样、安全等优  点。而造出数字烟花的,是多种计算机数字技术(以下简称数字技术)。数字烟花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 的电子烟花。技术人员会用到数学模型、模拟算法、图形渲染、粒子系统、随机性生成、物理模拟和交互控

制等诸多计算机数字技术。

在数字烟花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创建烟花的 3D 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包括 烟花的形状,还包括它的颜色、纹理和爆炸效果等;此后通过物理模拟技术,模拟烟花的爆炸过程,包括烟 花粒子的运动、碰撞和能量消散等。为了使数字烟花在视觉上更加逼真,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使 用实时渲染技术,将 3D 模型和物理模拟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实时呈现出来。这种渲染技术需要使用高效的渲

染引擎,如 Unity 或 Unreal Engine 等。这些渲染引擎能够实时呈现图像的渲染效果, 并可以满足复杂的

物理模拟需求。最后, 为了实现数字烟花与现场视频图像的合成, 还需要使用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增

强现实技术,工作人员将数字烟花的图像与现场的视频图像进行合成, 使数字烟花看起来更加逼真。

总之,数字烟花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物理模拟和实时渲染等多种数字技术制作出来的。这些技术 不仅可以模拟出烟花的爆炸效果,而且可以随时调整烟花的形状、颜色、爆炸高度等参数,使烟花更加灵活、

多样。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二】

亚运数字火炬手是真实用户在数字亚运世界的数字身份, 具有唯一性。亚运数字火炬手将现实世界的 “亚运火炬手 ”拓展至数字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直接参与到亚运会这一盛大的体育

文化活动中。

全球网民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 ”参加“爱运动、爱公益、爱绿色 ”等活动,就可以成为亚运数字火炬 手。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后, 可拥有代表亚运数字火炬手独特身份的数字权益, 包括个性化的数字形象、杭

州亚运会火炬手同款服装和“薪火 ”同款火炬的数字装扮等。

(摘编自夏亮《杭州亚运会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 ”)

【材料三】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1)、下列关于数字烟花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数字烟花, 第一步需要通过物理模拟技术创建烟花的 3D 模型, 设计烟花的形状。 B、工作人员在制作数字烟花时使用实时渲染技术, 是为了使数字烟花在视觉上更加逼真。 C、为了将数字烟花的图像与现场视频图像进行合成,工作人员使用了增强现实(AR)技术。 D、综合运用数字技术能够模拟出数字烟花的爆炸效果,调整参数可以使烟花更灵活多样。
(2)、下列说法与以上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相比传统烟花, 数字烟花具有成本低、灵活多样、安全等优点, 不会破坏环境。 B、亚运数字火炬手是真实用户在数字亚运世界的数字身份,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C、亚运数字火炬手将现实世界的“亚运火炬手”拓展至数字世界, 突破时空限制。 D、成为数字亚运火炬手之后,就可拥有代表亚运数字火炬手独特身份的数字权益。
(3)、继亚运会后,首届全国学生(青年) 运动会将于 2023 年 11 月在南宁举办。数字赋能使运动会更便利, 邻居刘奶奶向你询问如何在手机上购买学青会羽毛球比赛项目的门票。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解答。

刘奶奶,您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第一届学青会门票销售”,先完成个人信息注册,接下来就回到 首页逐一操作。首先,选定座位后微信支付提交订单即可购票成功。

举一反三
说明文阅读

【材料一】

①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长六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

②火箭芯级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捆绑了四个固体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单枚助推推力可达120吨,刷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快“起跑”纪录;借助固体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部组件少、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贮存时间长的优势,“长六改”运载火箭箭上管路系统减少55%,可实现固体助推器在发射场直接安装,并实现捆绑火箭14天快速发射。

③为了保证发射任务万无一失,火箭芯一级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点火”指令下达后,芯一级液体发动机先点火,健康诊断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

④其实,我国的液体运载火箭都有一套紧急关机系统,通常设置在地面机柜中。这次“长六改”火箭的设计师把这套系统搬到火箭上。这个经集成化、小型化设计后的系统,虽然仅有一本B5书的大小,却有着比以往系统更强大的芯片运算能力,能快速精准采集发动机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

【材料二】

①在一些新闻节目中,画面上会出现一位手语播报员为听障人士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听障人士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不过,在所有视频节目中都安排手语播报员,显然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在北京冬奥会上,新闻播报员的身边会出现一个手语播报数字人。可根据收听到的语音,自动实时生成手语手势,帮助听障人士轻松了解新闻信息。手语播报数字人为什么能听懂新闻呢?原来,科研人员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手语播报数字人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的手语生成,达到信息无障碍效果,让听障人士也能轻松、高效地获取比赛信息,体验冬奥会的精彩。

②另外,还有针对视障人士参与赛事活动的导盲需求而研发的导盲六足机器人——“六腿小狗”,导盲六足机器人可通过语音、操控设备输入等方式获取目的地信息,通过精确导航定位进行路径规划,利用视觉和力觉融合进行行走稳定控制,引导视障人士顺利出行。

【材料三】

①经过多年建设,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武威重离子中心)装配了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系统。项目的成功完成,实现了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的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无论从性能指标还是临床反馈,这套系统设备毫不逊色于进口设备,但装置的成本只有国外的一半。

②重离子加速器是个“庞然大物”,从高处向下俯视,宛若一条盘踞在地上的“巨龙”,“龙身”直径达到20米,周长有50多米。“龙尾”是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束流传输线共同组成的绵延的“龙身”,而终端应用则是“龙头”。

③离子材料甲烷进入“龙尾”后,蜕化为碳离子,再经过“龙身”的不断加速,达到光速的70%后形成离子束流,从“龙头”喷薄而出,进入到各个治疗室,在患者身体上完成重离子放疗。

(原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本报记者在国内外走访数十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展开深度调查。

2017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8%以上,高于国际行业平均水平。“20.35%,则是北京新能源汽车公司2013年-2017年间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总金额更是超过36亿元”,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说。公司现有研发团队1200余人,较2013年底翻了4倍。得益于大力的投入,北汽新能源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开发、电驱动系统集成与开发、整车集成开发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业务。

①____。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介绍,其工程机械主业跻身全球行业第六位。定位智能、节能、人性化等技术发展方向,徐工研发的轮式起重机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核心技术创新上的专利布局成效明显。国内专利申请2278件,授权11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62件;在重点海外目标市场,也布局专利44项。

(节选自201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取得很多成功经验。

       一是加大经济投入,促进科技成果产出。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7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13%,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科技投入的产出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整体提升,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量子通信、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

       二是____。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的成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顶梁柱”。

      当前,以信息、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②____(蔓延/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广泛存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突破,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③____(改造/重塑)全球创新格局。这是我国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类脑智能是受大脑神经运行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以计算建模为手段,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类脑智能具备信息处理机制上类脑,认知行为表现上类人,智能水平上达到或超越人的特点。2018年8月,Gartner公司发布2018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公布了5大新兴技术趋势,其中类脑智能、神经芯片硬件和脑机接口作为重要技术趋势。

②类脑智能当前存在先结构后功能和先功能后结构两条发展思路。先结构后功能,主要指先研究清楚大脑生理结构,然后根据大脑运行机制研究如何实现大脑功能;先功能后结构,主要是先使用信息技术模仿大脑功能,在模仿过程中逐步探索大脑机制,然后相互反馈促进。两条发展思路各有千秋,功能和结构的任意发展突破都会推动类脑智能的极大发展,因此现阶段两条路线并行发展。

③类脑智能目前整体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脑机接口技术是类脑领域目前唯一产业化的领域。脑机接口技术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以“人脑”为中心,以脑信号为基础,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控制人机混合系统。脑机接口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瘫痪人士通过脑机设备控制机械臂完成相应动作,也可实现对多动症、癫痫等疾病采取神经反馈方式做对应的恢复训练;用于智能家居,实现意念控制开关灯、开关门、开关窗帘等,进一步控制家庭服务机器人。全球最受关注的脑机接口公司前十名多分布在北美和欧洲,我国产业界逐步推出产品,如科脑机、海天智能等公司研发生产出植入式脑微电极、脑控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产品。

④关于类脑智能的未来发展,我们应加快构建全景战略视图,突出重点方向。从科研、技术和产业等多维度形成类脑智能体系化布局,并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围绕结构、器件、功能三个层面开展重点布局和超前部署。加大对基础工艺、算法、软件等的投入力度。我国长期以来在新算法、新结构、新原理的研究方面原创不足,制约类脑智能整体创新供给能力。因此,仍需持续加大对原始科研创新的重视力度,对关键基础工艺、算法、软件等加大支撑投入力度。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体系化创新。类脑智能体系涉及要素较多需要深化多方协同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实现体系化的创新。

(来源于中国信通院 CACT)

材料二

①谷歌专家雷·库兹韦尔曾大胆预言,最迟到2019年,一台价值1000美元的电脑将达到一个人脑的计算能力。到2030年,价值1000美元的电脑将拥有相当于1000个人的大脑智能总和;到2050年,一台普通的电脑将拥有相当于10亿个人的大脑能量;到2060年其智能则将超越整个人类。

②人们会想,到了2050年,一台高端笔记本就顶10亿人的智能,人类在地球上还有价值么?

③凯文·凯利对未来人类命运和机器进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在访谈中阐释了互联网极客文化的特质,技术进化的方向。他认为有种原力推动进化,而人类只是技术发展进化中的一个工具。人类进化与技术进化的目的在于增加世界和宇宙的可能性,从宗教角度说,就是宇宙所谓的“意义”。

④凯文·凯利说人类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微小的线索和环节,技术是另一个环节,也许会存在于后人类时代,当然它也源自于人类。那么,技术的力量强大到高于整个人类时,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⑤人类的体型和性格等物理特质近千年来都保持着不变,却在本世纪,将被人工智能、甚至大脑植入等新科技所改变。这将是历史的新一页。英国天文学家马丁。里斯爵士从宇宙全景的视角考察我们的星球和其未来,呼吁社会采取行动,否则本世纪将成为人类的最后一个世纪。

⑥马丁·里斯在《科学的眼界》一书中,呼吁在技术迅猛改变未来的当代,政府与公民都应强化科学“直觉”。这与凯文·凯利强调的“技术素养”类似,既有科技能力,又不能缺失人文关怀,否则未来的进化可能失控。科技的极速发展对宇宙漫长进化历程的改变不可逆,所以更需道德审视,需要对生命独一无二的美丽进行备份。

⑦换句大白话说,就是机器人们虽然强大,但也可能失控而不太靠谱,所以需要用人类作为地球上美丽生命的备份。但,机器人的智能可能在30-50年内就会远远超越入类,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届时人类作为一种古老的基因生命机器,可能扮演机器人的助手,或者干脆在大脑植入芯片,成为半机器人。

⑧到2050年,我们或我们的后代,都将融入机器人的世界,成为超级发达的机器智能世界的一部分。

(节选自杨静《新智元》)

材料三

①记者:很多人说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Elon Musk、比尔盖茨、霍金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担忧,您认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②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人工智能会不会反过来毁灭人类,确实不好现在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会对应地准备预防措施,就看到时候谁强过谁。就好比计算机病毒技术和条毒软件技术共进退那样。有朝一日,我们也许会面临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人、家电、汽车、飞机等闹点情绪,甚至是大罢工,但不会出现电影里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以一边倒的优势横扫人类的场面。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未来如何去应对“它们”拟人化的要求、如罢工、休假,甚至作为所有机械的代表,进入人类的议会跟人类谈判等。

③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我对人工智能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而且,个人觉得这是历史上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期。人类即将进入一个以知识自动化为特征的崭新科技与生产时代,智能技术在其中会起到关键和核心的作用。为此,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不应再是只关注“高大上”的工作,而是应当从小处着手,讲究实效,面向社会民生,以“众包”形式,让社会普通大众的智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智能技术进入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这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突破。我还相信,网络化、移动化,特别是手机化的智能技术一定会加快整个社会形态的转化,使我们更快地走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社会。

④知乎用户: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将会取代大部分人类,甚至会取代人类。但是人类要灭亡也是顺应时代罢了。就像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我们,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孩子,终将会成为历史的潮流。但是我们将来会不会保存记亿,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呢?谁也说不准。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 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 “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选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

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才每创经录的_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选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材料三】

2022 年中国稻谷、 小麦、 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种类

种植面积 (万公顷)

总产量 (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 (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活动三:争高直指竞风采

【材料一】 闪耀巴黎!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创佳绩

中国报道网8月12日凌晨3时电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法兰西体育场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404人,在11个大项14个分项上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了国家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网球、花样游泳、摔跤等多个项目中书写历史,勇夺金牌。中国乒乓球队和跳水队更是展现出绝对实力,实现了对该项目金牌的全面包揽。

不管是传统优势项目的稳定发挥,还是其他项目的突破自我,都证明着中国运动员努力拼搏、奋勇争先的优秀品德,展现了中国年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发、后劲十足的中国。

(有删改)

【材料二】 热搜5521个!奥运讨论热度全程处于高位

以往奥运会期间,在奥运前半程往往讨论更为热烈,后半程讨论热度有所下降。而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一反常态,网友对奥运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全程处于高位,热情不减。

根据当前《微博巴黎奥运会观赛热点报告》公布的数据,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共5521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相比东京奥运会增长59%,热度为“爆”的已超过200个,相比东京奥运会增长171%。其中,乒乓球项目相关热搜1435个,占比26%;游泳项目相关热搜718个,占比13%;跳水项目相关热搜497个,占比9%。

热搜类型除了赛事热点类,还有科普类、讨论类、情绪类等。例如“潘展乐赛后采访”、“陈芋汐的手指上都贴了膏药”等话题,以多元视角围绕运动员进行讨论。此外,大众对体育精神也有了多元理解,积极参与和客观表达对运动员的喜爱和关注,享受竞技体育本身带来的乐趣。

(选自“社会化营销快讯”微博号,有删减)

【材料三】郑钦文赛后专访:很喜欢“Queen Wen”外号

8月3日,中国小将郑钦文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冠军,赢得了中国网球历史上的首枚奥运单打金牌!比赛结束后,郑钦文接受了媒体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

记者:据报道在此之前你的成绩不是很理想,A____?

郑钦文:之前比赛的失利确实带给我很多教训。所以这次站在红土场上的时候,我吸取了我为什么会输球的教训,我打得比平时更加冷静,我拥有更多的耐心。我想正是因为这份耐心和冷静,才带给我今天的胜利。
 记者:B____?

郑钦文:我觉得不管怎么样,李娜都是亚洲第一人,因为她是第一个拿到大满贯冠军的球员。我现在取得的成绩是第一个拿到奥运会冠军的亚洲球员,我也创造了历史。所以说我觉得很难去比较,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成功者,每个站在赛场上的运动员都值得被尊重。
 记者:再次祝贺你夺得这枚非常有分量的金牌!现在有种说法是,“Queen Wen(文女王)” 终于是“Queen Wen”了,请问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郑钦文:(腼腆笑了一下)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可能在这之前我还是会谦逊一下,但是为了拿到这块奖牌,我真的在赛场上征战很久,我真的感觉到自己突破了极限,所以说“Queen Wen”这个词,我实至名归。

记者:最后能不能从你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一下,郑钦文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郑钦文:我觉得郑钦文是一个很复杂的结合体。因为我觉得有时我可以特别的开朗,特别的正能量,但其实我也有很多次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跌宕起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享受此刻。 

(选自《中国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让畸形“饭圈文化”远离体育,对违规言行坚决亮红牌

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赛中,中国选手会师决赛,提前锁定该项目的金牌,本来对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围绕这场比赛,却引发了一些极端球迷拉踩引战,恶意攻击。

这场风波能否就此平息,仍然有待观察,但这无疑也是饭圈文化侵蚀中国体育的又一例证。饭圈文化最初源自娱乐圈,以打榜、应援等方式提高粉丝与明星的黏合度,进而提高明星的商业价值。虽然饭圈“粉丝”与赛场球迷都是相同的“fans”,但两者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饭圈的粉丝有强烈的排他性,一旦喜欢某个明星,就容不下他人,甚至主动攻击他人。

这种狂热的偶像崇拜严重消解了体育精神,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误导,必须予以遏制。总之,对畸形的饭圈文化应该露头就打,处罚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