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
从“家祭”到“ 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察玉高、蒋芳) 12月1日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 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 ,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从“ 家祭”到“ 国祭”, 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 页 , 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 , 高规格的祭奠仪式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 , 南京城陷 , 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 , 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 ,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 。1985年8月,建立在“ 万人坑”遗址上的侵 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 。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 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 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 。 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 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 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 。 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鳖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 。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 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 。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 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 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 。“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 韩涉涉) 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 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 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 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 南京大屠杀”的照片 。 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 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 南京祭”活动的 。他说:“ 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 。 可 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 。 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
B、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 国祭”, 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寞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C、材料二中对林伯耀的外貌和神态进行描写,旨在既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 沉重心情,以及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慨与忧虑,又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
D、材料三中的导语主要是讲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也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
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 。
材料一:
①一段时间以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②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作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③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④文创产品的持续创新,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从实践来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数字化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拓宽着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
⑤当下,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吸引着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12月7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年来,文创产业的发展在迅速推进。在北京工作的90后李玉婷(化名)说,自己生活中处处有文创产品的影子,书桌上摆着博物馆的灯饰、日历、香薰,床上放着文创玩偶,出门会佩戴有文创设计的口罩。李玉婷表示,自己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更感兴趣,这样的产品更有内涵,”在使用这类文创产品时,会不禁想要多了解背后的故事”。李玉婷说,自己最近用了一些敦煌的文创产品后,特别想要去实地参观,“当我看着那些印有精美纹饰、飞天壁画的文创产品时,就特别期待可以一睹真容”。
②邓茜(化名)觉得,随着文创的发展,文化宣传的方式越来越年轻化,更为年轻人所接受,也让优秀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系列文创作品,就非常有创意,会让大家有兴趣了解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美学元素,提高大家对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邓茜期待,可以有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进一步带动文博事业发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来源: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网友一:“马踏飞燕”太难买了,真是“一马难求”!线上抢不到,线下排长队,最后还是拜托在博物馆工作的亲戚帮忙,等了44天才抢购到。 网友二:我周围的几个小伙伴都在抢购“马踏飞燕”玩偶,我跟着买肯定没错,不管怎样,先买了再说! 网友三:这个“马踏飞燕”玩偶是以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为原型进行设计的,设计巧妙,买到它有种把国宝带回家的自豪感……… 网友四:这个踩飞燕的“绿马”好呆萌逗趣,我一看到它歪嘴龇牙的样子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很解压,摸起来又很舒服,实在是好看又实用。 网友五:听说接下来还要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推出耳环、冰箱则:口罩、钥匙扣、笔记本等系列文创产品,期待…… ——甘肃省博物馆公众号网友留言精选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