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云深不知处(节选)

①当我第一次仰望天空,就爱上了看云的感觉。

②那时我三四岁,祖母把我放在池塘的青石码头上,码头有好几阶,又长又宽,容得下五六个人。她一边忙着捣衣,一边和邻舍闲聊。我记得,其中还有两个特别清爽好看的“地主婆”。是初夏,那时池塘的水很清,天很蓝,一朵一朵白云倒映在塘水里。没人注意到,在一片捣衣声里,我溜到天上去和云朵们玩了好久。

③这个经历很神秘:那天的云朵里,有老牛、公鸡、小狗、马儿……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在云朵里变把戏,像村里的小伙伴们在捉迷藏。那天一个小人儿细小的魂魄,不知被谁搭起长梯牵领着在云朵里跑。她那么小,生命中第一回抬头看天,就被这个世界迷惑了。她的记忆史,大概也是起笔于迷失在这一天的云朵里。她自然不会知道,从此,命运和看云结下缘分,不可思议。

④那天辞别朵朵白云,我从天庭悄悄回到青石码头。祖母一手挽着衣篮子,一手牵我回家。我没有跟祖母说起到云端玩耍的事。我的人生头一回受到惊动,不知道怎么说与大人听。

⑤从此,生命里长出了第一个秘密。

⑥这个特别的时空截面,镌刻在了光阴长河里。如今,捣衣的老妪一个不见,祖母和她们结伴去了云朵里。青石码头上的小女孩,则流转于大地山河,时时漫步于云彩之间。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草原深处、高山之巅、长河岸边、乡村旷野、异国他乡,甚至于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结两三伴逛街,我从密不透风的话林子里分神,一抬头,手指西边:“看天上的云,真好看哪!”那时斜阳藏在一团云身后,云色灰暗中发红,云际镀着金光。

⑦她们略微一望,自是不屑:“再平常不过,你激动什么?”

⑧我不再出言。读云就像读情书,不宜分享讨论。

⑨云是大自然自由书写在天空的诗篇,只要愿意,所有人一抬首都能读到。人世匆匆,红尘滚滚,几人如我,这样容易被云卷云舒带着魂儿跑?

(1)、文题出自唐朝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请你也写出连续的两句带“云”字的诗词。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没人注意到,在一片捣衣声里,我溜到天上去和云朵们玩了好久。

(3)、请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4)、每个孩子的童年或许都有一段看云的经历,请你从颜色和形态方面描写你看云的过程。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暴风雪后的马群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①我在不同的时节看过马群,但冬天的马群,一直让我难以忘记。
        ②那个冬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从锡林郭勒呼啸而过,那就是牧民所称的白灾,无数牲畜不堪寒冷纷纷倒下。在草地这种广袤无边的疆域里,风与雪所挟带的自然力量轻易地主宰着原本脆弱的生命。
        ③我进入草地时正是黎明,在灰蓝色的天空中,雪地一片苍茫,在极远处,由于颜色的相近,几乎无法分辨地平线的轮廓,天与地相接在一起。车在近一米深的雪中开出的道路上向前行驶。两边的雪地中几乎一无所有,看不到一个蒙古包或一头牲畜,甚至没有一只飞鸟,扑面而来的只有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白色,这也许是草原一年中最苍白的季节。
        ④无边无际的单调颜色让人昏昏欲睡。
        ⑤终于,前方雪地中一个黑色的影子突然闪现,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它的形象也显得越加清晰,如同一朵绽放在雪地中的黑色花朵。
        ⑥当车驶近时,我看清了,那是紧紧地挤在一起的一群马。
        ⑦车停下时,距离已经很近,但那些紧紧拥在一起的马群竟然没有出现任何的骚动,依然低眉顺目地挤在一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同伴颈项间找到了寒夜之后温暖的慰藉。
        ⑧尽管它们的长鬃和尾巴在风中轻轻飘扬,宣示着生命的活力,但我已经发现了有些异样,在这种寒冷的季节里,在马群的上空我没有看到由呼吸带来的白色的雾气。
        ⑨草地里的朋友验证了我的猜测。这是一群已经被昨夜的严寒夺去生命的马,它们会一直站在这里,直到明年春天到来,冰雪解冻时,它们才会倒下。
        ⑩我面前的马群,就是曾经在夏天绿色的大地上奔跑、交配、洗浴的马群,此时安详地伫立。我不知道那是锡林郭勒的凌晨几点,灵魂终于无法忍受寒冷的可怕侵袭,留下马匹正慢慢僵硬如岩石一样的躯体纷纷飞去。这就是暴风雪后的马群,只要看过一眼就永远也无法忘记,在这些紧紧依偎在一起的,还散发着冰冷的牧草气息的身躯上,这种更接近半野生状态的马表情艰忍而平静。那只也许最早被生命舍弃的四腿细长的幼马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腹下,在它如湖冰般深蓝的眼睛里,我并没有看到一丝对风雪的恐惧。而它的母亲,正低下头颅,试着用嘴唇温暖自己的孩子。
        ⑪它们就保持着这种姿势凝固了。
        ⑫这是一组不屑风雪的雕塑。
        ⑬ 也许你从没去过草地,或者从未真正理解冬天的含义,那么你就去看看那些马群,去冬天的草地看看那些死去之后仍然站立着的马群。它们在等待着你,像等待一个兄弟。看到它们,你会以为它们只是暂时歇息,随时准备再次驰骋大地。看到它们,你就会理解冬天就这样让大地铭记。
        ⑭这些马群像经过雷殛之后的巨杉,依旧挺立,就这样站过整个冬季,直到春天,当牧草铺满大地时,才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訇然倒地。
        ⑮ 草地上的朋友告诉我,在马群倒下的地方,牧草会丰茂无比,并会呈现出黑夜般沉稳的色彩。而且,只要你相信,在盛夏某个寂静的夜晚,你伏下身去,会听到,在大地的深处,回响着马蹄星群般翻涌的轰鸣。

阅读《水乡的日子》完成后面的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①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②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③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得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④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些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⑤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⑥ ①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②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③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④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⑤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⑥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⑦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⑧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⑦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⑪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⑫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有一点”,不只是“一点点”

①儿子感冒了,咳嗽,吃的药里有一种散剂需用温水化成药汤喝,其味极苦。

②我用温水化开药,搅拌均匀,另端着一杯温水和一颗糖果,送去儿子房间。

③儿子抬头问我:“妈,这药苦吗?”

④我想给他一点心理安慰和鼓励,于是答道:“有一点。”

⑤儿子听我这样说,对药的抗拒心理似乎放松了些。接过碗,先把鼻子凑到碗口闻了闻 , 大概是想确定一下苦的程度,然后停顿了几秒,屏住呼吸,鼓起勇气,“咕咚咕咚”把药喝了下去。喝完的瞬间,他就“啊啊——”地叫喊起来,“老妈,这药苦得可不是有一点!”

⑥我笑着坦诚相告:“特别苦,我知道。”

⑦儿子也无奈地笑了,说:“妈妈说的‘有一点’,从来都不只‘一点点’。

⑧儿子说得对,妈妈口中的“有一点”,并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多是根据不同的情景而刻意营造的善意谎言。

⑨前不久我和闺蜜闲聊。说到她被女儿的班主任叫去学校的事,班主任反映她女儿期中成绩考砸了,还说了不少其他学习上的问题,听得她很是焦虑。

⑩回到家后,女儿谨小慎微地凑到她身边,轻声问:“妈妈,老师是不是说我特别差劲?”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没有。老师说你诚实,待人友善,热爱班集体……只是成绩最近有一点波动,只要再努努力,肯定会有提高的。”她女儿听了,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安安静静去看书了。我很赞赏闺蜜的做法。

⑪有时候,尽管孩子明知道妈妈说的“有一点”并不只是“一点点”,但也是愿意听的,因为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情绪安抚和心理安慰。

还有的时候 , 妈妈并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说的“有一点”不只是“一点点”。

⑬上周末,我和诺诺妈一起带着孩子在小公园里玩滑板,两个孩子从林荫遮蔽的坡道上滑下,玩得不亦乐乎。可正当诺诺站在滑板上再一次往下滑时,重心突然偏移了,他吓得尖叫起来:“妈妈救我!”诺诺妈闻声,飞奔上前一把捞起儿子,而那迅速冲下来的滑板却重重地撞上了她的腿,疼得她本能大叫了一声

⑭诺诺连声问:“妈妈,妈妈,你没事吧?”看到儿子担心的眼神,她强忍疼痛笑着说:“没事儿,有一点疼而已。”等到两个孩子继续去玩,诺诺妈才一瘸一拐走到一旁,坐下来察看伤处。我看到她小腿外侧被撞破了皮,血都流到脚踝了,于是惊讶地提醒她,“伤得这么重,赶紧包扎一下。”她却竖起一根手指压唇,轻声说:“别让诺诺听到了,不然他心里自责,又要担心我的伤口。”

⑮我心里一动。是啊,很多时候,从妈妈口中说出的“有一点”,并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少、小、轻微的意思,而是藏着她在语言上的小心思。

⑯妈妈们口口声声的“有一点”,从来都不只“一点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