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六上 第一单元拔尖测评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如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围绕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路过时总会停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⑥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别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⑦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 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ā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浇洗过一般舒坦。

⑧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他们回答说:“那是白玉簪,虽然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但是花开得高洁得很呢!”

⑨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玉簪花照样可爱。”

(选自《阅读》,有删改)

(1)、联系短文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玫瑰

白玉簪

生长地点

楼前

生长环境

阳光被遮挡、潮湿阴凉的地方

颜 色

(2)、【情境化命题】两名同学对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完成对话。

(3)、【批注阅读】小语同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一边读一边作批注,他读到第⑧自然段时,写了下面的批注,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批注:白玉簪本身的颜色就是洁白如雪的,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高洁的;它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仍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是精神上的高洁。

(4)、第⑨自然段写“于是,这栋楼美丽了”,下列关于这栋楼“美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楼前楼后开满了鲜花。 B、白天晚上都有花开。 C、花开色彩纷呈。 D、人们将楼重新修葺,面貌焕然一新。
(5)、【阅读要素】文中的白玉簪生活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却积极向上,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像白玉簪一样的植物还有很多。请观察下面的图片,联系文章,写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举一反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童年的回忆

①童年,我们天真无知,总会做出一些“傻”事。童年中有纯真、活泼、无忧无虑,更有与亲人间那最美好的记忆。

②七岁那年春天,院门口那株老槐树又开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朵,清新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小巷。中午放学回家,我和二哥看到母亲正在采摘槐花,便赶紧走上去帮忙。当然这样勤快不仅仅是帮母亲的忙,还有我们自己的小心思。采摘完槐花,母亲就回屋去洗了。我和二哥便又溜了出来。二哥太胖自然退后,我当仁不让,爬树可是我的拿手绝活,一蹿便飞身上树。因为生怕被母亲发现,我尽量放慢放轻动作,边爬边往院里瞧,离鸟巢愈来愈近,只见两只成年喜鹊正悠然自得地趴在窝里,突然觉察到了什么,猛然间飞来扑去,叫声又急又躁,我慌了神。此时,母亲正端着刚刚择洗干净的槐花住厨房走。她大概听出了喜鹊的叫声跟往常有些异样,“三儿…”母亲发现了高高在上的我。

③母亲这一叫不要紧,我一惊,手被槐刺扎到。“哎呀”手一松便栽了下来。万幸的是恰好从枝干的空当处穿过,不偏不倚刚好跌落到树下的草垛上,除了扎到的那一下,毫发无损。倒是一只正在草垛上下蛋的老母鸡,被惊得“咯咯咯”地尖叫着,“扑棱棱”飞出老远,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④母亲站在那里吓坏了,一抬头,一起身,一撒手,洗净的槐花散了一地,“三儿!三儿!”箭一般飞了出来。听见母亲失声的叫喊,我真的害怕了,顺势一趴,躲进了草垛里。

⑤母亲出来见不到我的身影,一把揪过还在一旁发蒙的二哥,照屁股一顿狠,“你弟呢?你弟呢?”二哥一边干一边用手指着草垛喊:“妈,在里面呢,在草垛里呢。”母亲听完,并没有爬上来救我,只是深呼了一口气,冷冷地吼了一句:“出来!”声音还有一些颤抖。

⑥我只能乖乖地从垛顶上爬起来,手里还紧紧握着两个鸡蛋,其中一个已流出了蛋清。我伸着双手,装模作样地冲着母亲“嘿嘿”地傻笑:“妈,鸡蛋,鸡蛋!”母亲扭过身径直往屋里走去。“妈,妈…”母亲没有搭理我,看着母亲的背影,似乎双肩还在颤抖,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着这么大的急,我更慌了神:“妈,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⑦一时间,此事成为了街坊四邻的笑谈,也成为了我童年生活记忆中最鲜活的一幕,母亲的那个背影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童年的幸福,每每想起,心中便会涌起丝丝甜蜜,温暖。

阅读《柿香悠悠》,完成相应练习。

柿 香 悠 悠

①我的家乡盛产柿子。秋天,每当我走在集市上,看到小山一般堆起的柿子,总能想起外婆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也仿佛闻到了外婆衣服上的柿子香。

②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外婆院子里的柿子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只知道从我记事以来,它便一直在那里。

③外婆很爱护这棵树。我在屋檐下玩弹珠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外婆提着木桶来到树旁,弯着腰,一次次从桶里舀水,一次次细心地浇在树下。浇完水,她总是跟我说:“到了秋天,就有甜柿子吃啦!”所以,我总是期盼秋天早一点儿到来。

④秋风吹过,落叶飘飘。柿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柿子,小院的天空也被染成了 红色,映红了外婆笑盈盈的脸庞。收获柿子的时候,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不等外婆招呼,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忙了起来。父亲爬上梯子,欣喜地摘下柿子递给外公。外公小心地接过来,放进身旁的篮子里。等篮子装满了,外婆就乐呵呵地把篮子抱到小院的桌子上晒柿子。我和堂弟手举着柿子追着、跑着,院子里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声……

⑤等柿子全摘完了,外婆就会拎着篮子给街坊邻居送柿子。我和堂弟是外婆的‘小尾巴”,总跟着外婆走街串巷。外婆看见晒太阳的老人,总要捡两个大柿子,塞到人家手里,说道:“自家种的柿子,尝一尝!吃了我家的柿子,事事都如意哟!”外婆边走边告诉我和堂弟:“一个柿子十副药。吃柿子的好处多着咧!”村子里的小孩子围了过来,外婆也会挑出大柿子分给他们,孩子们接过柿子蹦蹦跳跳地跑开了。慢慢地,篮子空了,外婆身上却留下了淡淡的柿子香。

⑥岁月勿匆,转眼我已是大人了。每逢秋天,我总会想起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树,想起外婆身上的柿子香。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如“熬粥”

赵 畅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我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起读书。

②____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有位作家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有限,知识和思想贫乏。”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③____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你暂时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____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乏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陈寅恪在德国留学期间,心思纯正,始终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终成大师。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亭湖报》,有删改)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天堂林

树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每次回乡下老家,总喜欢到河边的树林中走走。我的行走没有目的,并不想寻找什么,但冥(mínɡ)冥中又仿佛是期望能够遇到什么。树林很大,长长的一排沿着河岸分布着,成为女儿河的一道风景,同时也为村里的居民建立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防止河水侵蚀(shí)进村庄。

记得小时候,我和同伴们几乎每天都要到树林里来玩耍,藏猫猫,爬树,用弹弓射树上的鸟儿,捉秋蝉,躺在树下眯起眼睛大声唱歌,我们的游戏多得像数不清的树叶。我们把这片树林所营造出来的一个小世界视为天堂,也把这片树林称为天堂林。

然而现在我走进这片树林,却惊讶地发现,①那种天堂般的感觉经过四十多年时间的冲刷,已经荡然无存,我行走时期望的相遇便淡下去,淡得像鸟儿飞走一般,无声无息。

但相遇还是发生了。树站立着,笔直笔直的,像一个不会撒谎的农夫,不厌其烦地描述着风的模样,也描述着孩子们游戏的模样。

我看到在树林中,有几个孩子在游戏。孩子不大,七八岁的样子。有淘小子还有一个小女孩。见了我,他们有的叫叔叔,有的喊舅舅。我冲孩子们微笑。我微笑得很虔(qián)诚,仿佛面对的是让我敬畏的禾苗。

孩子们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我看到树林中阳光的碎片从枝叶的缝隙间洒落下来,比露珠更鲜亮,比鸟鸣更清脆,一晃一晃的。树枝的摇晃让这些细碎的阳光充满了动感,一时间我竟然说不清是阳光摇动了树枝,还是树枝筛(shāi)动了阳光。筛出了这么多碎金。

一个淘小子爬到了树上,好几个淘小子都爬到了树上。他们坐在树丫间,扬扬得意地冲着下面做鬼脸,与一只只调皮的鸟儿十分相像。地面上的树荫便摇晃得更加厉害了。

地面上的小女孩也摇晃得更加厉害,她是急的。无疑,她不愿意成为游戏的失败者,可她无法像男孩子那样爬到树上去,只有仰着脸看那几个淘小子的份儿。

但小女孩有她的智慧。只见她瞄了瞄地上的树影,一下坐在地上,大声说:“我也坐在了树上!”

小女孩坐着的位置,正好是树丫投下的粗大阴影。她真的坐在了树丫上!

小女孩美滋滋地向淘小子们亮出最为得意的微笑,那笑容灿烂、光滑、甘甜,连细碎的阳光在她的脸上都无法立足,纷纷滑落。

我完全被小女孩给惊住了!

原来②那种天堂般的感觉依然活着!

大树的阴影和大树一样、给予了孩子们无法复制的智慧。一棵大树,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