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
(2)、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3)、“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居五年,秦人富疆,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的工作完成,出现了亘古未有的新政治局面。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到此乃有统一帝国的出现。在此以前,周室中央,对于诸侯国的内政,是无法过问的;到此集权的中央政府建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势力,敢与中央抗拒……在此之前,“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摘自傅成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由夏、商外服制即邦联式统一走向周代分封制即联邦式统一,再走向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疆域也总是随着中华民族不断壮大而滚雪球式地向四方扩展,历史上后一个王朝的疆域一般而言总比前一王朝要大一些。

——摘自董恩林《问学求通:董恩林自选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