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两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历史人物在各自的时代洪流中引领风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梁启超和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1873年,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12岁入广州学海堂。16岁中举人。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3岁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25岁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27岁发表《少年中国说》,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42岁参加护国运动。52岁任清华研究院导师。1929年病逝于北平。

    ——摘编自吴其昌《梁启超传》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答案】
    (2)根据材料,对比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时代大潮中的救国实践有何异同。
    【答案】
    (3)从材料中任意选取5个时间信息,参照孙中山大事记的格式、内容,为梁启超绘制一份年谱。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