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作为中华优秀少年,对于中华精神的传承势在必行,请阅读文章《飘动的军旗》,完成练习。

ㅤㅤ①那年,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期一过,我主动请缨去团里最艰苦的哨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哨所,路陡沟深,与世隔绝,尽管我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一下子傻了眼。

ㅤㅤ②哨所的杜班长对我这个新兵很关心,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与我谈心:“兄弟,谁来这里,开始都会感到寂寞、孤独,甚至无可奈何,这很正常的。不过,作为军人,肩膀上担负着守卫疆土的责任,得有军人的样子,这点苦不算什么。”

ㅤㅤ③一天晚上,我起来上厕所,发现杜班长的房间里还亮着灯。我出于好奇,便上前把眼睛凑到门缝上往里看,发现杜班长坐在床头,反复摆弄着一面红旗,是八一军旗,神情着迷。也许放置时间久了,颜色有些白了。

ㅤㅤ④“一面军旗,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哨所上飘扬的军旗都是新的。”我想不通,不小心把头撞门上。我的自言自语给杜班长听到了,他打开房门,眼睛盯着我,黑着脸问:“一面军旗?你知道这面军旗承载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吗?”

ㅤㅤ⑤我被杜班长问蒙了,没好气地说:“我怎么知道。”

ㅤㅤ⑥杜班长听了,也没有发火,更没让我受罚。而是跟我讲起这面军旗的故事。

ㅤㅤ⑦听完杜班长的讲述,我这才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与力量,支撑着他在哨所生根发芽,无悔无怨的。原来,那年的国庆节前夕,还是新兵蛋子的杜班长正在站哨,忽然刮大风下大雨,哨所外旗杆上悬挂的军旗竟然给大风刮跑了。他的班长知道后,不顾身患感冒,咬紧牙关,带了一个兵拿着手电筒,连夜下山去很远的那座小镇的军人服务部,“请”回了一面军旗。

ㅤㅤ⑧不幸的事发生在往回走的路上,疲倦不堪的老班长不慎失足掉进了山沟里,再也没能站起来。这面军旗,就是老班长留下来的那一面,杜班长一直珍藏着。

ㅤㅤ⑨几年后,由于到了服役期限,杜班长复员了。走的时候,他眼里含着热泪,郑重地把那面军旗传给了当副班长的我。

ㅤㅤ⑩杜班长说这面军旗是属于哨所的,他不能带走。

ㅤㅤ⑪后来,我也转成志愿兵,在哨所一干就是八年多。直到转业前,我才恋恋不舍地将军旗传给了新班长。

(1)、梳理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主动请缨去哨所→①→晚上撞见班长摆弄军旗→得知军旗背后的故事与精神→②→“我”转业将军旗传给新班长。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我”此时此刻正想些什么呢?
(3)、下面是你和几位同学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请补全。

文章一开始写哨所生活的艰苦“位于大山深处的哨所路陡沟深,与世隔绝”,这样写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这个句子不但在结构上有一定的作用,在内容上也

对,而且在感情方面也赞扬了他们

所以我们赏析句子时,就可以从结构、内容以及它所包含的感情几方面来赏析,这样就比较全面了。

(4)、文章第⑦段写到“‘请’回了一面军旗”,你觉得这里的“请”可以换成“拿”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5)、如果换个角度拟标题,请选择你认为恰当的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哨所的军旗

B.哨所的传家宝

举一反三
展民族精神。

ㅤㅤ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ㅤㅤ②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支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ㅤㅤ③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同志,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ㅤㅤ④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ㅤㅤ⑤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ㅤㅤ⑥我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同志。”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儿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ㅤㅤ⑦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

ㅤㅤ⑧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ㅤㅤ⑨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ㅤㅤ⑩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同志,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ㅤㅤ⑪我使劲儿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

ㅤㅤ⑫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同志,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ㅤㅤ⑬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阅读理解

跨栏高手

①小时候随母亲上街,母子俩总会比同时出门的邻居早到菜市场。我们从不顺着大路走,更不爱用斑马线和天桥。母亲最是会打算。

②“喏,从这边到那边,至少得走一分钟。 阿弟呀! 你手脚灵巧,从栏杆爬过去得了!”她自己也应声跨了过去。母亲每天总忙得漏吃一二顿饭,也就比一般中年妇女轻盈,加上“训练有素”,手一撑,跳过及腰的围栏,根本易如等闲。 对于这“跨栏”表演,我早已见多不怪。

③我念小学,一直到初中,年幼时过马路的习惯还保留着。就在中四那年,同学广生被车撞得脚骨碎裂,听说是从街上的围栏跳下来时给货车碰到。结果,锯了一边脚,每天倚着拐杖。 自此,我对“跨栏”敬而远之。

④近年,自己加入有车阶级行列,不知不觉对街上的“爬栏”“跨栏”高手起了恶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忽地窜出一个人影,来个紧急刹车,不禁憋了一肚子气,不停下来么,难不成搞出第二个广生来! 街上永远不乏此道中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略笨重的中年人,初出茅庐的儿童,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围栏周遭一直都是热闹的。

⑤母亲已届不惑之数,身子日形瘦小,简直皮肉见骨,精神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医生说,必须做些轻便的运动。那天,带母亲上街散步,她见到围栏对面一间药铺,嘴里念着:“阿弟,我去前面买些参。”

⑥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阿妈,走那边吧!”到底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处的围栏。

⑦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

⑧我转回头,母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 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宽的栏格。

⑨不知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我下意识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

⑩“广生!”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被扶起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能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每天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静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些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些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愈加强烈,让他夜不能寐。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靠窗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不靠窗的病人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不靠窗的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发现靠窗的那个病人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

过了几天,剩下的这位病人提出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选自《作文新天地》2023年第8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