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秦统一中国”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时空观念拓展统一疆域】
材料一:
材料二:及至(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边境),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明秦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历史解释创新统一制度】
材料三:王(嬴政)曰:“去‘泰’,著(留下)‘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秦始皇)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设置)诸侯不便。”(秦)始皇曰:“……廷尉(李斯)议是(说得正确)。”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模式包括哪些基本制度?
【史料实证推行统一措施】
材料四:(战国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统一)之。
——【南唐】徐锴《说文系传》
材料五: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答出4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秦朝的历史阶段特征。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