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母都在乡下住

一群鸡在路边的竹子栅栏里闭目养神,我咳嗽一声,它们都没动,像见过大世面似的。“谁家的鸡啊?”我回家问母亲。母亲说:“咱家养的啊。”

父亲挖地。它们就分成两群,父亲面前一群,身后一群,都想找虫子吃。结果,父亲扬不起锄头。父亲说:“你们到一边玩儿去,我要挖地嘛。”它们不听他的,依然在那里细心地啄,弄得尖嘴上都是泥。

父亲索性放下锄头,坐下来点一支烟。那群鸡也好奇,偏着脑袋看,一只鸡朝卷烟啄了一下,烟丝全撒在地上。父亲生气了,大声喊母亲,要她把鸡唤回家。

在屋檐下,母亲喊一声,这群鸡拔腿就跑,慌里慌张地跑到屋檐下的台阶旁。它们左顾右盼一点儿也不整齐,这是等吃的呢。母亲会抓一把玉米撒出去,那个样子,非常像我们小的时候,她从怀里掏糖果给我们。

这群鸡买来时刚出壳,天又冷。母亲说:“我当了一阵子老母鸡呢。白天把它们捉出去晒太阳,晚上捉回来,放在有棉花的纸箱子里。再大点儿会跑了,我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

它们看着我们吃饭,忽然有一只冲父亲跑过去,想跳起来,母亲立刻阻止了它,原来,父亲衣服上有粒饭。

父亲笑着说:“要是它会拿筷子,我得给它准备板凳了。”

母亲也笑:“坐一大桌子多热闹。”

原来,父亲母亲是冷清的,他们有儿有女,可没有一个在身边。

我帮着母亲从树上摘柿子,母亲在下面接,那群鸡在树下玩儿。

母亲跟我说:“别都摘完了,留几个柿子看树。”我问:“为啥要留呢?”

母亲说:“给树留着嘛。一个柿子都没有,树也难过啊。”母亲是说树,好像也是说自己。

我在老家的那几天,时常默默地看着这群鸡,看父母给它们喂食,看它们带给父母欢笑。我想,它们就像是父母的一群孩子。

(1)、文章写了父亲和鸡群之间的两件趣事,请试着概括。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3)、“我”帮母亲摘柿子,母亲为什么让“我”别都摘完了?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4)、文章看似在写父母和鸡群之间的故事,实际想表达的什么思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认真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烟火已被飞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温馨提醒:文章较长,先一气呵成完成第一遍默读,再根据问题默读文章。

带着感激上路

上初三时,我常常迟到。我的迟到与羊有关。每天上学时,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儿丰茂的地方。羊在那儿静静地吃草,我在学校认真读书。

老师对我说:“你成绩这么好,考上重点高中是十拿九稳的事,你不该把心思放在羊身上。”

我诉苦:“不喂羊,我考上高中后从哪里弄学费?”

后来,我的羊丢了,丢在河滩上,我一连找了两天也不见羊的影子。我哭成个泪人 , 为我那即将下崽的羊,为我那捉襟见肘的家。

羊丢了,我还继续努力读书。7月,我如愿地领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背弯如弓的父母,我的心碎了。对这个穷家来说,一千多元的学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静夜,母亲痛苦地哀号起来。第二天,村里人踢破了我家的门槛:有送三元五元的,有送十元八元的。①母亲枯皱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A批注:句①中写母亲的“脸笑成秋菊”,是因为 ____“背更像弓”,是因为 ____。

麻叔也来了。麻叔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他脸上麻子多头发稀,虽然有一身蛮力,上山能打猎下河会捉鱼,可四十多岁了仍是光棍一条。麻叔就抱着过一天少两晌的念头只求混个一日三餐。看到村中的瘸子从山外买回个媳妇儿,麻叔这才抖擞精神养了一大群羊,想把羊养大后卖了也从山外买个媳妇儿。

麻叔蹲在石墩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母亲在一旁耐心陪着。后来,麻叔颤抖着手从贴身衣袋里摸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扔下就走。

B批注:句②中麻叔抽烟时,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写一写麻叔的心理活动。

____

母亲撵到街上,将钱塞给麻叔:“孩子上学是需要钱,但不能花你买媳妇儿的钱。”

麻叔瓮声瓮气地说:“这钱本来就该是你们冢的,我喂的羊中个头最大带着四只羊羔的大黑就是你们家的,我偷了你们家的羊。”

母亲笑道:“别骗我,我家的羊毛色纯白,而大黑毛纯黑,大黑怎会是我家的羊?”

麻叔颤着声说:“实话告诉你,我用灶灰将你家的羊染成了黑色。大嫂,咱村老几辈有在县城上学的吗?孩子考上学不容易,你就让他上学吧!”

麻叔披着褂子大踏步走了,母亲仍握着钱呆愣愣地站着。

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父亲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来彬。来彬勾着头蹲在地上,像个受审的犯人。父亲扔给来彬一支烟,他慌乱接住,点燃,闷头抽烟,烧到嘴才将烟头扔掉。来彬小声嗫嚅道:“大救,你家的羊是我偷杀的,卖了八十块钱,我给你送钱来了。”

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母亲说:“那是只母羊,怀了羊羔,你不该在芦苇荡里把它杀掉。”

来彬惊愕万分地问:“大婶,你全都知道?”

母亲喟然一叹:“你家媳妇儿躺在床上治病需要钱,我知道了又能怎样?”

C批注:母亲知道了,却没有去找来彬,是因为____,从中可以看出母亲 ____。

父老乡亲终于凑齐了我的学费。上路时,我泪水滂沱 , 不止一次地向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深深地鞠躬……

(选自《小小说月刊》)

阅读《捅马蜂窝》(节选),完成文后的问题。

①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zhē)死人的!”爷爷连连摇手。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先脱下褂子蒙住头顶,接着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然后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瞧着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的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有删改)

阅读理解

红蚂蚁(节选)

法布尔

在一块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 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红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红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进入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怎样回去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红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红蚂蚁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鱼的美餐。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红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 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红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蜜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