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②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④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⑤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⑥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⑦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作者为什么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
(2)、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请概括雨果的性格特点。
(4)、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母  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直到有一天,爸爸独自一人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③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想起了那首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⑤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⑥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⑦“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⑧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⑨“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⑩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⑪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是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她。一直到我活泼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⑫没过几年,三年大饥荒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的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⑬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后背,我的眼泪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溶解了。
        ⑭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么少……
        ⑮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满是温馨。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是我们的港湾
          ⑯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就在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⑰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的一切……
          ⑱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人不多,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70岁左右的老人,戴着个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吧。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迹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在柜台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着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是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心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人帮人是天经地义的,古人都说,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
        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却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小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真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也要了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喜喜,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朵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现代文阅读

(二) 大山里的向日葵

①又到了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坐落在山腰处的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放暑假了,只剩下后山上的向日葵在尽情地绽放,好似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②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家人本以为她会选择当地的学校去当老师,谁曾想到,她竟然说想去西部支教。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我想把快乐和希望送给山里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坚持的话!”家人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地对她说。

③她真的独自背起行囊,搭上火车,又跋涉十几天的山路去了深山里,孩子们看着这个年轻的小老师,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渴望。山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父母们都去城里打工了,这些孩子有的从懂事起就没见过父母!”山里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说道。无论是从报纸上还是电视上,书上还是网上,她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都不及亲身于此。前几个月,她吃着芋头、地瓜,喝着山泉水,尝不到家乡小吃,感到很不习惯,她开始想家了。老人们听说来了一位年轻可爱的老师姐姐,都让孩子们拿着自家新鲜的蔬菜瓜果去送给小老师。

④“姐姐,奶奶说让我把鸡蛋送给你!”“老师姐姐,奶奶说这些地瓜很好吃,送给你!”她愣了。那些孩子们满脸笑容,红通通的手捧着篮子,她看了,莞尔一笑:“代我谢谢你们的爷爷奶奶,拿回去给他们吃吧!”“姐姐,你会走吗?”一个孩子说。“不会啊! 姐姐一直在这里!”尽管这样说,她还是每天都想家,冷冷的夜里,她总是看着那张全家福,直到累得睡着。

⑤她在后山种了一片向日葵,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向日葵每天都向着太阳,她们会开心、会微笑,你们也要学会微笑哟!”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会心地笑了。第二年夏天,向日葵开花的时候,她带着那群孩子满山地跑,一起放他们做的风筝,一起写了满满的一张张愿望纸条,系在花枝上。她教孩子们唱英文儿歌,孩子们教她编织小布袋,他们用爱编织着大山里的土地。孩子们喜欢她的笑,喜欢她的手艺。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⑥又是一年夏天,向日葵花又开了。但这一个酷暑,天灰沉沉的,向日葵低着头。正值放暑假的时候,她接到家里寄来的一封信——外祖母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

⑦那是最疼她的外祖母。

⑧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带着孩子们给她的地瓜上路了,她说她会回来的。

⑨坐在候车室里,她不安地望着远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大得令人害怕。她拎着东西,飞快地跑出车站。她看到远处山上的泥石流正往山下冲,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车站,奔向她第一次走的那条山路。大雨滂沱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在向日葵地找到他们。孩子们哭着说:“姐姐,如果向日葵被淹了,你会不会就不回来了?”她坐在泥泞的土地上哭了,因为她告诉过孩子们,向日葵是阳光,是希望,亦是美好。她坚定地说:“不会! 不会的!”

⑩她救了那群孩子,可是那无情的屋顶,就砸在她身旁的向日葵上,她受了重伤。

⑪她回到家乡治疗,孩子们硬是让校长带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怀里揣着地瓜来送给她。她在病床上向他们微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没事! 我会回去的!”

⑫记者来采访时,她坐在轮椅上,捧着山里摘来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她旁边,她笑得很开心。记者们问:“后悔过没见到外祖母吗?”她真诚地说:“后悔过,但外祖母肯定会原谅我当了大山里的那朵向日葵! 如果有来生,我会生长在大山里,带去希望!”孩子们抱着她笑了。

⑬她也笑了,那微笑,是大山里向日葵的微笑,一年又一年。

(选文有改动)

文学类文本阅读

雕心

张义

①我姑爷是一个木匠。

②每当我去姑爷家,都能看到他站在那,拿起这一块木头,仔细看看,又拿起另一块,两相对比,又放下……最终,他将手中的这一块木头固定在架上,从容地在工具箱里翻出大大小小的刻刀、刨刀等工具。不久,木屑跟着阳光飞溅,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香味,姑爷便朦胧在木屑中。

③这时,我便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姑爷灵动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干裂,又大又厚,但是他却能变魔术般地把布满苍老皱痕的树皮刨掉,露出白白的带有香味的树心。

④暖春的气息正从尚未解冻的泥土深处慢慢向上流淌,树上的花次第开放,花香与木气的柔和让我心旷神怡,姑爷也要开始教我如何雕木。“刀一定要直,手握刀的时候一定要紧,然后从这边进去,一刀、两刀、三刀,刀抬起来以后,刀尖必须放在这个地方,对了,一刀、两刀、三刀…”姑爷的话朴实得像他那斑驳的刨座。

⑤姑爷决定让我实际操练一番,让我雕一个骰子。这还不简单吗?我选了一块木料,将那块粗糙的木胚固定在架子上,匆匆绘好了草图,便急不可待地开始了。

⑥我拿起锯齿,欲将台上的木块锯成规整的六面体,但这锯齿却不听使唤,时而锯歪,时而卡在里面,我虽急躁却又无可奈何。刻痕时深时浅,有时手一抖,又在本不平整的木胚上徒增伤痕,像极了蹒跚学步的婴儿。

⑦姑爷放下手中的木槌和刻刀,说:“你的心太急,每一件木雕工艺品,必须经过设计、凿粗坯、修光、打磨等工序,道道马虎不得,道道都是考验心境。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啊!来,姑爷给你示范一下。”

⑧姑爷的话,犹如一个个花苞,种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渐次开放。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呢?我摒弃了一切干扰;深深地吸一口气,拿起刻刀,用锯子慢慢锯出一颗标准的正方体。左手指甲因为用力摁压而微微泛红,我努力保持刻刀的力度均衡,细细打磨不够平滑的地方。

⑨日光渐渐西沉,终于,我刻出了骰子的初模。定形、雕刻、修光、打磨等工序,哪一道工序不是漫长的修炼过程呢?

⑩如今,我已能够让刻刀在原木上翻飞,时而粗犷有力,时而细腻娇柔,我心平如镜,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就完成了华丽的变身。

⑪而姑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微眯着双眼细细打磨他的木雕,眼睛清澈得像孩子,我知道那是心底浸润而上的一股专注和痴迷。

⑫枝叶抽芽,拔节无声。我越来越明白,雕木者雕心也。

一选自2023年《青年文摘》

阅读《梅岭之恋》,完成下面小题。

梅岭之恋

①想念梅岭已久。

②最早的想念,始于5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读过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后。梅岭,便幻化成我向往的意象。梅岭古道,特别是梅岭关楼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会浮现在眼前,随风猎猎飘动。

③四年前,我曾经由梅岭山脚隧道去江西。只见隧道这边密布阴云,风雨大作,隧道另一端却阳光灿烂,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此刻我脑中不禁浮现一句古诗“八面风来山镇定”,梅岭阅尽春秋,淡然自若。

④今年初冬,我终于登上了梅岭。山间阴云四合,岭南漫山草木的绿色,显得格外深沉浓郁,不似江南烟雨中的草木那般水嫩轻浮。梅岭是一部大书,而非一首小诗。登梅岭,不像登别处的山,你不是来游玩观赏风景的,而是来参拜历史和英雄的。

⑤出现在眼前的古道,让我一步跌入前朝——那种鹅卵石铺就的斑驳古道,虽然经过了整修,却依然存有古迹古风,千年风雨的侵袭所留下的悠久岁月的皱褶,是历史镌刻下的印迹。【甲】这条蜿蜒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历史的深处。这条古道,如一部宏大的乐章,乐章中的华彩部分,就是梅岭的关楼。

⑥慢慢地爬,不要着急一下子就看到关楼。心里忽然有点儿像晚年的音乐家柏辽兹,千里迢迢赶去见年轻时的恋人一般,虽然明知她已经苍老,却依然心里充满激动,充满期待,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却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在幽幽古道中前行,仿若在历史长河中穿行,梅岭的英雄走入脑海。

⑦梅岭英雄,最早的一位要数唐代的张九龄。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古道,我们便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与历史邂逅。位于大庾岭的梅岭,界分广东和江西,它海拔不高,却地势险峻,以那时的条件开凿这样一条山道,可以想象有多么艰难。清代诗人杭世骏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当年就是因为这条古道,南北交通才得以连接,可谓“沉沉一线穿南北”。

⑧苏东坡也应该算作梅岭的一位英雄。他当年一路被贬,就是过梅岭到惠州的。再贬至海南,十几年后,好不容易等到大赦,又是要过梅岭回到中原的。尽管来时明明知道“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人回”,却依然为梅岭留下明艳照人的诗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煮黄梅。苏东坡算是一位悲剧式苍凉的英雄。

⑨对于我,梅岭英雄的代言,是陈毅。他为梅岭留下的《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那时陈毅在这里打游击,被围20余天,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表明自己献身革命的决心——当年的陈毅,才只有36岁。他的诗写得确实好,尤其是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还是中学生的我读得热血沸腾,觉得只有这样的诗才配得上这样的山,觉得这样的山才配得上这样的诗,这样的山真的是英雄的山。

⑩走到半山腰,我看到一块巨石上刻着《梅岭三章》,用的是陈毅的手书。面对这巨大的诗碑,我站立良久,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惭愧的是如今的我已两鬓斑白,旧日的热血情怀与昂扬诗情还剩下多少呢?不仅是我自己,后死诸君,是否还在一往无前的那样“多努力”?我想起了放翁的诗句:“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顿时心羞面涩。

⑪终于爬到了山顶,梅岭关楼就在眼前,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那么亲切,又那么肃然。【乙】关楼是用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垒成的,漫长时光的剥蚀和打磨,使之光滑如镜,呈现出沉稳的苍黑色。有的石缝里长出青苔,湿润而清新。抬头仰望,天色阴沉,山色蓊郁,幽深莫测。往下望去,古道沉默,静若处子,又好像随时可以动如脱兔,腾空跃起。关楼南面的门额上有“岭南第一关”,两旁有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关楼北面门额上的“南粤雄关”,特别是巨石上雕刻的“梅岭”两个红色大字,光彩照人。这一切,我中学时代在画片上都见过,如今真的呈现在眼前时,我的青春记忆一下子复活了。

⑫遗憾的是,古道两旁的梅花没有盛开,但是转念一想,没有漫山梅花盛开的鲜艳色彩,还多了一点历史积淀下来的底色。也正因此,沉郁的山色能和苍黑色的关楼融为一体,连“梅岭”那两个红色大字,也愈发显得夺目……

 (取材于肖复兴同名文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