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自主高效练】语文七年级下册主题、名著阅读主题四美德之光

现代文阅读

(二) 大山里的向日葵

①又到了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坐落在山腰处的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放暑假了,只剩下后山上的向日葵在尽情地绽放,好似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②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家人本以为她会选择当地的学校去当老师,谁曾想到,她竟然说想去西部支教。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我想把快乐和希望送给山里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坚持的话!”家人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地对她说。

③她真的独自背起行囊,搭上火车,又跋涉十几天的山路去了深山里,孩子们看着这个年轻的小老师,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和渴望。山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父母们都去城里打工了,这些孩子有的从懂事起就没见过父母!”山里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说道。无论是从报纸上还是电视上,书上还是网上,她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都不及亲身于此。前几个月,她吃着芋头、地瓜,喝着山泉水,尝不到家乡小吃,感到很不习惯,她开始想家了。老人们听说来了一位年轻可爱的老师姐姐,都让孩子们拿着自家新鲜的蔬菜瓜果去送给小老师。

④“姐姐,奶奶说让我把鸡蛋送给你!”“老师姐姐,奶奶说这些地瓜很好吃,送给你!”她愣了。那些孩子们满脸笑容,红通通的手捧着篮子,她看了,莞尔一笑:“代我谢谢你们的爷爷奶奶,拿回去给他们吃吧!”“姐姐,你会走吗?”一个孩子说。“不会啊! 姐姐一直在这里!”尽管这样说,她还是每天都想家,冷冷的夜里,她总是看着那张全家福,直到累得睡着。

⑤她在后山种了一片向日葵,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向日葵每天都向着太阳,她们会开心、会微笑,你们也要学会微笑哟!”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会心地笑了。第二年夏天,向日葵开花的时候,她带着那群孩子满山地跑,一起放他们做的风筝,一起写了满满的一张张愿望纸条,系在花枝上。她教孩子们唱英文儿歌,孩子们教她编织小布袋,他们用爱编织着大山里的土地。孩子们喜欢她的笑,喜欢她的手艺。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⑥又是一年夏天,向日葵花又开了。但这一个酷暑,天灰沉沉的,向日葵低着头。正值放暑假的时候,她接到家里寄来的一封信——外祖母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

⑦那是最疼她的外祖母。

⑧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带着孩子们给她的地瓜上路了,她说她会回来的。

⑨坐在候车室里,她不安地望着远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大得令人害怕。她拎着东西,飞快地跑出车站。她看到远处山上的泥石流正往山下冲,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车站,奔向她第一次走的那条山路。大雨滂沱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在向日葵地找到他们。孩子们哭着说:“姐姐,如果向日葵被淹了,你会不会就不回来了?”她坐在泥泞的土地上哭了,因为她告诉过孩子们,向日葵是阳光,是希望,亦是美好。她坚定地说:“不会! 不会的!”

⑩她救了那群孩子,可是那无情的屋顶,就砸在她身旁的向日葵上,她受了重伤。

⑪她回到家乡治疗,孩子们硬是让校长带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怀里揣着地瓜来送给她。她在病床上向他们微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没事! 我会回去的!”

⑫记者来采访时,她坐在轮椅上,捧着山里摘来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她旁边,她笑得很开心。记者们问:“后悔过没见到外祖母吗?”她真诚地说:“后悔过,但外祖母肯定会原谅我当了大山里的那朵向日葵! 如果有来生,我会生长在大山里,带去希望!”孩子们抱着她笑了。

⑬她也笑了,那微笑,是大山里向日葵的微笑,一年又一年。

(选文有改动)

(1)、小说叙述的故事感人至深,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2)、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写“她犹豫了”,那时,“她”会想什么呢? 请联系语境,描述“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3)、结合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语: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都想不出好的题目。这篇文章以“大山里的向日葵”为题,我觉得很有意思,请你帮我分析一下。

小文:我认为:

(4)、有同学说,本文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主人公没有名字,给人的印象不深刻。请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阅读《九步之暖》,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九步之暖
①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
②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床前如灵魂出壳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③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那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
④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
⑤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的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
⑥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
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
⑧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
⑨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让护士把轮椅放在门口,然后走进1136号病房,大声地对一哲说:"祝贺你小伙子,你的病完全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听到我的声音,一哲站起来,看上去神清气爽,英姿勃发。一哲笑着和众人说再见。
⑩露露躺在爸爸的怀里,一脸羡慕地对一哲说:"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样把病治好了,就让爸爸带我去你家,你答应过我的,一定要带我去看大海哦!"一哲笑着点了点头:"露露,听医生阿姨的话,你一定要坚强,记住,我在大海边等你哦!"
⑪众人有说有笑,露露的父亲搂着女儿,下巴抵在女儿的头上,一言不发。这个知情的粗犷男人目送着一哲离开,紧咬着嘴唇,大口大口喘着长气,不让眼泪掉下来。一哲向露露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只走了几步,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没有人愿意让小女孩儿看到,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我在一个15岁少年的背影里泪流满面。
⑫这个坚强的少年,面对噩运,不是悲伤地无所事事,绝望地将痛苦的尘屑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
⑬那一天,那个少年,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大家灵魂里的某根弦,轻轻地拨动……

阅读《橘子酸,橘子甜》。完成下列小题。

橘子酸,橘子甜

马国福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一幕。

    冬天的时候,母亲生病了,城里的一个亲戚拎着几个橘子来看望。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乡下的孩子而言.能吃到一颗水果糖就已经很幸福了,如果能吃到甜甜的橘子,那无异于过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

    亲戚走后.睡在床上的母亲让哥哥拿来那一兜橘子。我知道。她要给我们兄妹分橘子。人小心大,排行最小的我,贪婪地盯着那盘放在瓷碟子里的橘子,昏暗的灯光下,橘子光芒四射。诱得我口水一阵阵在胃里翻江倒海。我是多么希望母亲把那最大的橘子给我啊。我用舌头舔着因为冬季的干燥而起皮的嘴唇,一会儿望着橘子,一会儿望着母亲,祈求的眼神如丝一样,越扯越长。

    母亲慈爱地摸摸我的后脑勺,给了我一个很小的橘子。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橘子,委屈的眼泪掉了下来:我是多么希望得到很大的那个橘子啊。我没有立即吃掉这个橘子,我想把它带到学校。晚上睡觉时我把橘子紧紧地攥在手心,舔着冰凉的橘子皮,不知不觉睡着了。

    那时候上学很早,天还没有亮就要早早起床到学校。没有人给我们做早饭,我们的早饭就是两个放在蒸笼里的馒头。厨房里的灯坏了,在黑暗中我将手伸进蒸笼,我摸到的不是柔软的馒头,而是一个冰凉的大橘子!这让我无比欣喜,我想是母亲特意给我留着带到学校吃的,我将手又伸到里边,摸到的是一个小橘子,再摸,是一个馒头。拿大橘子还是小橘子,我犹豫不决。在兄妹当中我的地位并不高,学习并不好。大橘子肯定是留给经常帮着干家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姐姐吃的,内心的贪婪使我将大橘子装进书包。

    在课堂上我无心听老师讲课.满脑子全是诱人的橘子味道,我盼望着早点下课,心里默默数,一秒。二秒,数到六十秒,又从一秒重新数到六十秒,周而复始,以此计算下课的时间。愣愣怔怔中那个橘子如同长了翅膀的燕子,飞向我空洞的胃部。

    终于等到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个橘子,躲到无人的角落,像科学家用显微镜审视肉眼看不见的化学物质一样观察橘子。我想吃,但又舍不得吃,不敢吃。最终,我把那个橘子放进书包,带回家,又悄悄放到蒸笼里。

    晚上,母亲把我们兄妹五个叫到跟前,她表扬大姐,说她懂事,爱怜弟弟,把大橘子主动放到蒸茏中,留给弟妹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姐姐和哥哥把各自的橘子全部捧了出来,说:“妈,你身体不好,这是留给你吃的。”他们把带有体温的橘子又交给了母亲。

    母亲把大橘子分成几瓣,把最大的一瓣给了我。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姐姐。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仿佛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大橘子酸酸的,根本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甜。母亲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又接连剥了几个小橘子。我只顾自己,接连吃了几瓣,果汁从嘴里流了出来,那个甜哪,仿佛渗到了骨头里。姐姐吃得很慢,她说:妈,你也吃吧,小橘子可甜了!等到盘子里的橘子只剩一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吃一点。母亲说,好好念书,长大了你们天天有橘子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我暗暗发誓,努力学习,长大了考上大学,有了钱让全家人天天吃又大又甜的橘子。

    第二年姐姐考上了一所师范。三年后她有了工作,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她买了好多橘子。就在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橘子时。姐姐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有的人拿到大的就抱怨酸,拿到甜的就抱怨小。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吃橘子的情景吗?当时我拿到小橘子,我就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感谢它是大的。”

    突然间我明白了姐姐的心。此后,我不再抱怨,也不再贪玩,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现在,有了钱,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橘子了,但是我总吃不出多年前的味道。我不再迷恋橘子,但多年前那盘橘子一直闪亮在我的心灵深处。

    橘子甜,橘子酸。甜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结束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少年的世界,需要童话的浸润。请阅读下面这则童话,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说谎的男孩

[法]皮埃尔·格里帕里

从前有个喜欢说谎的小男孩,他喜欢说谎简直到了你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他都无缘无故地说谎。他很用功,很勤劳,很勇敢,很谦虚。可是他就是这样平白无故地说谎,对他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他唯一的缺点,可又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缺点,以致别人对他所说的话根本就无法相信。

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便带他到一位女医生那儿去,请她瞧瞧他儿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位女医生实际上是个仙女,她坐在一个雪白雪白的大房间里面,房间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金属器械。她身穿一件工作衣,戴着一副玻璃架子的眼镜。在母亲介绍情况时,女医生一声不响地听着,随后问小男孩道:

“昨天你干什么了?”

“他去上学了。”母亲说。

“让他自己回答,”女医生说,“孩子,你告诉我,你在学校里干了些什么事?”

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女教师把我们带到月亮上去,我们钓到了一些月亮鱼!”

“这是不可能的!”母亲说。

“让他讲!”女医生说,“中午你在家里吃了些什么?”

“一块烧焦的木头和一根腐烂的骨头!”

“哪有这种事,您知道……”母亲说。

“让他讲,让他讲……那么下午呢,下午你干了些什么事?”

“下午他有一节图画课,”母亲轻声说。

“唉,请您让他讲嘛……那么,你画了什么?”

“我画了同桌的耳朵。他长了三只耳朵,可怕极了。”

听到这样的话,母亲伤心极了,她一句话也不再说了。女医生则除下她的眼镜,用她右手的手心轻轻地揉着自己的眼睛。

“我看……”她终于说,“好吧,既然这样,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从今天开始,你不会再说谎了。”

“永远不说吗?”

“永远不说!”

“一生都不说?”

“一生都不说!”

“如果我还想说谎呢?”

“即使你想说谎,你也不会再说谎了,”女医生接着说,“不管你说什么话,你说的话都将变成现实。所以,从今以后,我劝你在开口讲话以前要先好好想想!”

当天晚上,小男孩的母亲对他说:

“是上床睡觉的时候了,你知道吗?”

“我不敢去,妈妈。有一只狮子睡在我的床上。”

“唉,别说傻话了,你快去睡吧。”

小男孩是很听话的,他不声不响地走了。可是就在他要走进自己的房间时,他吓得站在门口愣住了:一只黄色的大狮子躺在床上望着他。看到这一幕,他扭头就跑,跑到他母亲那儿对她说: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我床上没有狮子。”

“我知道没有嘛,亲爱的,去乖乖地睡吧,我就去和你道晚安。”

小男孩又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有点怕再看到那只狮子,可是狮子已经不见了。

你们一定会想,这件事是值得深思的。可是我们这位小朋友爱说谎的习惯,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改掉。

一天早上醒来时,他对母亲说:

“你知不知道,妈妈?昨天晚上学校里遭了火灾,学校全被烧光了!”

“别说蠢话了,”母亲说,“去梳洗吧。”

小男孩没有多说,去梳洗了一下,穿上衣服,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甚至把刚才自己讲过的话也忘了。走到将近学校的拐角处,他闻到有一股烟火的味道。他马上又从原路折回,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叫道:

“妈妈!妈妈!”

他的母亲出现在窗口上,说:

“什么事,亲爱的?你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学校没有烧掉!”

“我知道没有烧掉嘛,亲爱的,你赶快去吧,你要迟到了!”

小男孩又回去了。走到学校拐角时,他看到学校好端端的在那儿,雪白的墙壁,坚固而结实。烟火倒是有的,不过那是从广场中间一堆枯叶中升起来的。

从这件事以后,小男孩一连十天没有讲过一次谎话!可是到了第十一天——那是一个礼拜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他母亲准备和他一起去看望外祖母时,他突然嚷道:

“妈妈,你不知道吗?外祖母死了!”

母亲顿时脸色煞白,气呼呼地说道:

“别说傻话!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默默地走出门去,穿过城市。来到外祖母家门口时,他们看到有一大群人围着,就像街上发生车祸时一样。有男人、女人,还有两三个警察。他们都在指手划脚地议论着什么事情。小男孩感到害怕了。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外祖母没有死,她身体很好!”

“我知道她身体很好嘛,亲爱的!”母亲说,不过她也在哆嗦。

他们加紧步子向前走去。外祖母站在门口,身体非常健康,不过她在生气,面孔也红了!因为在一刻钟以前,有一个强盗拿着一把刀闯进了她的家……幸好外祖母很勇敢,她抓起一把火钳和强盗打了起来。她大喊大叫,邻居们听到后都赶来帮助她。强盗拔脚就逃,但已经太迟了:逃出一百米远就被抓住了。

总之,这件事圆满结束了。可是这个小男孩──他是非常爱他的外祖母的──吓得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几乎再也不说谎了……有时候他偶尔再想撒个小谎时,他总要再三考虑,绝对不让他的话有损于任何人。

(有删改)

请阅读《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完成问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柴烧了。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问他是否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我虽然曾期待过它开花,但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时光流转,我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着走去。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