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四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九)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

许多人认为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每当风雨袭来,它们会躲进这个“避风港”,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这个“安乐窝”里睡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学家发现,狂风暴雨时,许多鸟并不躲在窝里,还有许多鸟也不在巢里过夜。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着,将头夹在翅膀间,漂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通常站在地上睡觉。

既然不在巢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地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对于大多数鸟儿来说,鸟巢不是它们的家,而是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雌鸟大都在巢中产卵,产卵以后,它们就待在里面孵卵,有时雌鸟和雄鸟轮流在巢内孵卵。小鸟出壳后,鸟巢里便热闹起来,随着小鸟逐渐长大,鸟巢越来越拥挤,以致后来,都没有它们爸爸、妈妈的立足之地了。等到小鸟飞离“产房”后,经风吹雨打后的鸟巢已破烂不堪,这时,鸟巢的使命已经完成,就被鸟儿们抛弃了。

有的鸟是不筑巢的,它们孵卵时不需要“产房”。南极的企鹅是雄企鹅把卵放在脚面上孵化的。

有没有以巢为家的鸟呢?有,如喜鹊和一些猛禽,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鸟巢中。在我国吉林省曾发现一个喜鹊窝,喜鹊在里面度过了9年时间。美国有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74米的大巢里住了36年。

少数鸟儿确实以巢为家,但对于大多数鸟儿来说,它们的巢只是“产房”和“育儿室”,而不是家。

(1)、鸟巢具有怎样的功能?试用“可以是……也可以是……”写一写。
(2)、本文列举了哪些鸟儿睡觉的情况?请找出来。
(3)、认真阅读文章,判断下面的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鸟巢就是鸟儿们的家,鸟儿们一定会在这里睡觉。

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通常站在地上睡觉。

③对于大多数鸟儿来说,鸟巢是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和“育儿室”。

④在我国吉林省,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74米的大巢里住了36年。

(4)、既然不在巢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地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拓展提升。

大地母亲的泪
佚 名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她;亚马孙河地区曾是动植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 公里,南北宽2000公里,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它的确像大地母亲胸口一片绿色的肺叶,呵护着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时至今日,亚马孙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在遭受侵害。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农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为种植毒品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 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伊甸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