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3海底世界(人教部编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大海“呼吸”的特点是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首都——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河畔。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城。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阴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入夜,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克里姆林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它建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人民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后,莫斯科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1989年7月,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阅读理解。

奇异的星空

    无边无际的天空、原来就是一个星星的世界。月球、太阳以及我们生活着的地球都是这个星星世界的一份子。要是你站在别的星球上看过来,地球也像其它星星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小亮点儿。

    月球,离地球最近。人类到过月球很多次了,发现那里到处都是荒凉的“环形山”。不过,在晴朗的夜晚,当他给大地披上了银辉的时候,人们面对着灿烂群星中的那一轮皎月,总是赞赏不已。其实,月球是反射着太阳所发出的广,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月球比地球小,而太阳却比地球大得多了。太阳的直径有一百四十万公里,等于一百零九个地球合在一起那么大。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就和月亮的大小差不多。

    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去,太阳的表面是一片浩瀚的火海,那火焰像怒吼中的风暴,漫天卷荡。它的光和热射到地球上,我们称作阳光,是生物不可缺少的东西。

    星空中跟太阳一样会发光发热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有很多星星比太阳大,只不过距离地球更遥远,我们看起来都是一个小亮点儿,这无数的星星,组成了一个美丽绚烂的星星世界.每当夜幕降临以后,它们便闪耀出光芒。

    这布满星星的天空,太奇异了!在那些星星上面,有没有空气,有没有生物存在,是现在太空科学家正在探求的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太空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非常有趣,但也要时刻小心,准备好应对一些潜在风险。

    吃喝有讲究

    早期的太空食品像牙膏,如今已是五花八门。比如中国空间站就为航天员准备了120多种食品,除了各种各样的主食,航天员还能喝酸奶,吃巧克力,享用苹果、提子等水果。航天员用的餐盘磁力强大,能牢牢地吸住刀、叉、勺。餐盘上还有很多尼龙搭扣,以便固定在桌子上,避免在飘飞中进食。还有的搭扣专门用来固定食物,但有些航天员玩心不小,任凭食物悬浮,轻轻一吸,便“饭从口入”。

    太空喝水是必须专门学习的“手艺”。在失重的情况下,袋装水配有细如铅笔的吸管,上面有止水夹。航天员先含吸管,然后松开止水夹,再揉捏水袋,水就会被吸或挤进嘴里。航天员用水不完全靠飞船送来,尿液、汗液等都可以循环利用。比如,天和核心舱内装有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可以将电解制氧子系统分离出的氢气与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处理后转化为冷凝水、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再处理后就有了饮用水。这样能使中国空间站的水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洗漱是挑战。

    航天员在“天上”洗澡可不容易,因为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力装置,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不过,洗完澡后,航天员还要花较长时间来清理身上和浴桶里的水。现在每个航天员都配备了“包裹式淋浴间”,手持喷水枪,就可以快速把自己清洁干净。中国载人航天器通常配有口腔清洁剂和口腔清洁指套。口腔清洁剂类似口香糖,供航天员餐后咀嚼,清洁口腔。航天员还可以采用密封式吸水法刷牙。

“弯弓”睡觉____

    因为失重,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无所谓是站着还是躺着,可以飘在空中,但要露出头。睡袋可以随处固定,墙上、天花板上或舱底都行,但更多的时候会固定在专门的睡眠区。讲个冷知识:失重时,如果完全放松,航天员身体竟然是弯曲的,看上去就像一张弓。其实,在太空中用这种姿势睡觉比完全伸直平躺要舒服得多。

娱乐休闲多姿彩

    不用工作的时候,航天员们都干些什么呢?他们会拍照、听音乐、写日记,或者拿出太空太阳镜,欣赏独特风光。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航天员时刻体验着“慢生活”!根据相对论,运动速度越快,人们体验的时间越慢。据测算,航天员在高速移动的空间站生活1年,将比地球表面的人少经历约0.01秒。这意味着,空间站上的人正在非常缓慢地“时间旅行”。

    总之,随着科技和人性化理念的发展,在太空中生活注定很有趣。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波尔多液

汪曾祺

①波尔多液非常好看,呈天蓝色。过去有一种浅蓝的阴丹士林布,就是那种颜色。

②硫酸铜、石灰,加一定比例的水,就配置好波尔多液了。波尔多液用途广泛,不仅能防病,还能保证水果的丰收。果农都知道,喷波尔多液虽然费钱,却是划得来的。但这是个细致的活,要把喷头绑在竹竿上,再把药水压上去,喷在梨树叶子上、苹果树叶子上、葡萄树叶子上。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喷得很均匀,不多,也不少。喷多了,药水的水珠糊成一片,挂不住,流了;喷少了,不管用。二是树叶的正面、反面都要喷到。

③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这活不重,可干完了,眼睛、脖颈,都是酸的。即便如此,我还是喷得非常细致,到后来这活都交给了我。因为喷波尔多液的次数太多,我的几件白衬衫都变成浅蓝的了。大家叫我总结经验,我说: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④为什么叫它“波尔多液”呢?这有个故事:波尔多是法国的一个小城,出马铃薯。有一年,法国的马铃薯都得了晚疫病。晚疫病很厉害,得了病的薯地像火烧过一样,只有波尔多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大伙琢磨,这是什么道理呢?经过一番探查,原来波尔多城外有一个铜矿,有一条小河从矿里流出来,河床是石灰石的。这水蓝蓝的,是不能吃的,农民用它来浇地。莫非就是这条河,使波尔多的马铃薯不得疫病?从此以后,波尔多液的故事就在世界流传开来。

⑤中国的老农现在说这个法国名字也说得很顺口了。

⑥去年,有一个朋友到法国去,我问他到过什么地方,他很得意地说:波尔多!

⑦我也到过波尔多,在中国。(选自《果园杂记》,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