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四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十九)
垃圾分类学问多
垃圾常给人臭的印象,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垃圾山也能变金山! 回收1个易拉罐,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回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厨余垃圾可制成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
我们怎样才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呢?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便是最好的途径。
这里为什么用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呢? |
我们常见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厨房用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采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为了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很多地区将垃圾桶分成不同的颜色: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桶,红色为有害垃圾桶,绿色是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则投进灰色垃圾桶。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呢? |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的行为方式才能渐渐养成,城市才能更加靓丽宜人。
①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草稿纸、卫生纸都是可回收垃圾。
②电池、灯泡都是有害垃圾,需要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③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应投放在蓝色垃圾桶。
(第一类:针对内容提出;第二类:针对写法提出;第三类:联系生活经验提出)
问题①属于第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问题②属于第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我的问题:。
我的答案:。
曹德权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展开决战。
③距惠通桥不到五十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剩下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二十四小时,即使剩下一兵一卒。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
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的举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痛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敌人拼刺刀哇!你们……”
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敌人,好吗?”
⑩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小翠。”
⑪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敌人,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⑬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小女孩。
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前,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的,在三天前饿死了!”
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⑱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⑲三十四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选自《北方人》,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