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六上 第二单元拔尖测评

残缺的馒头

曹德权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展开决战。

③距惠通桥不到五十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剩下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二十四小时,即使剩下一兵一卒。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的举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痛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敌人拼刺刀哇!你们……”

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敌人,好吗?”

⑩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小翠。”

⑪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敌人,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⑬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小女孩。

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前,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的,在三天前饿死了!”

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⑱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⑲三十四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选自《北方人》,有删改)

(1)、【思维导图】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小沛同学在默读完选文后,尝试用这种方法梳理小说情节,有几处他不太确定,请你帮帮他。

(2)、【批注阅读】小沛同学关注到了选文在描写饥民抢馒头的场景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文中的批注。
(3)、小沛同学关注到选文的体裁是小说。读小说,应关注,感受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对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鲜明,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完善下面的“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人物:(限填1人)

人物形象:(填词语,至少写出1个)

相关情节:温馨提示:①从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②用精练的语言分点列出理由。③回答清晰有层次。(结合情节概述,不得照抄原文)

(4)、小沛同学读小说时,留意到大胡子少校前后跪了两次,他分析认为,这两次跪下时的心理不同:第一次是;第二次是。(两处均为多选)

A.因为看着饿得皮包骨的饥民,少校充满同情,内心是痛苦的。

B.因为小姑娘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少校对她充满敬意。

C.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少校恳求饥民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很愧疚、心痛。

E.因为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少校跪下乞求上苍保佑我军打败敌人。

(5)、【思辨探究】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特写镜头,小沛同学觉得这个特写镜头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将军断断续续说的话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②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阅读理解

迷途笛音

佚 名

那年我六岁。 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被废弃的采石场,父母从来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的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就在我们穿越一条孤寂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路了。我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 太阳已经落山,而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父母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一条小路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你好,小家伙,”卡廷说,“看天气多好,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请耐心等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削一支柳笛,差不多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卡廷边削边不时地把还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中了。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当时,我心中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为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的良苦用心! 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断我可能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我”之所以尊敬地称卡廷为“先生”,是因为____。

(选自《新教育》,有删改)

阅读理解

吃橘子

①班级举行朗诵比赛,我们组获得了第一名,组长在众人无比羡慕的目光中,领回了奖品—一几只橘红色的、发着亮光的橘子。

②课间操结束一进教室,又热又渴的组员们围着组长的课桌站着,眼晴都盯向圆溜溜的橘子,在此起彼伏的“嘶溜嘶溜”的吸口水声中,时不时冒出“怎么还不吃呢”“快点儿分啊”这样迫不及待的催促声,一只只不听话的小手早已蓄势待发,随时准备伸向橘子。组长扫视了一圈,表情严肃:“注意风度,我们的吃相,其他组可都看着。”王小利用力咽下要淌出的口水:“就是,形象比吃更重要!”说着,就抓向一只橘子。唐涵羽眉毛倒竖:“王小利,过分!”刘佳佳、杨好好两个人直接把王小利往后拽了两步,让他远离了桌子。

③桌前再次安静下来,没有人再乱动。组长这才把橘子一个一个分到组员手中。轮到王小利了。组长分了一个给他,可他另一只手还张着,眼巴巴地看着组长:“再来一个呗?”“不行啊,一人一个刚刚好,”组长无奈地摇摇头,又叮嘱大家,“都慢点儿吃,别噎着。”

④大家点头答应着,拿过橘子开始剥皮,那带着甜味儿的清香在教里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好香啊!”“我也想吃!”橘子特有的味道刺激着全班同学的嗅觉,他们抽动着鼻子,满脸的羡慕与神往。

⑤可能是感受到将面临被抢的危机,王小利麻利地撕扯下橘子皮,把还带着白色橘络的果肉对准自己张开的大嘴塞了进去,只三两口,似乎连嚼都没嚼就收进了肚子里,然后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刘小默左手托着剥好的橘子,右手的拇指、食指捏着一瓣,轻轻扬手送进嘴里,不紧不慢地嚼着,居然吃出了品荼般的优雅。杨好好好像很珍惜自己的奖品,眯着眼小口小口地品尝,半天解决一瓣,再小心地掰下另一瓣,一脸的满足。此时他的橘子还剩下大半个.小组成员们吃得专注,吃得惬意,享受着这属于他们组的幸福时刻。

⑥除了王小利。他此时东瞅西望,最后把目光锁定到杨好好的半个橘子上,像饥饿的狼见到了肉那样专注。组长狠狠瞪了他一眼.看到了组长的警告,他赶紧老实地坐到了自己的板凳上,嘴里还嘀咕着:“我就看看,我不抢……”可是,没坐端正两秒,他就弯腰好像要捡掉在地上的东西,随后身体隐没于桌子下面,最后整个人匍匐在地上,手脚并用,偷偷爬向杨好好。杨好好不知道有敌来抢,可半只橘子却不翼而飞。等他反应过来,才发现地上的王小利。组长眼疾手快,一把抓过王小利的 “赃物”,还给了杨好好,说:“小心,老鼠凶猛!”王小利只好悻悻离开。

⑦组员们的橘子渐渐都入了肚子。大家安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还不时回味着,都说,同样是橘子,但这次吃的是最美味的。

现代文阅读。

挥 手(节选)

赵丽宏

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是六十年代初。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那时父亲还年轻,鼓鼓囊囊的铺盖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显得沉重。中学很远,坐了两路电车,又换上了到郊区的公共汽车。从窗外掠过很多陌生的风景,可我根本没有心思欣赏。我才十四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想到即将一个人在学校里过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

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①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又说:“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样,乡下有草和树叶的气味,城里没有。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

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②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

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才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才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1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现代文阅读。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杨银叶

①记忆里,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②那时年少,还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每次听到这句话心里都有点小小的反感,因为每次爷爷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跟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

③小时候,总感觉家里大人有忙不完的活,总感觉大人看见我们小孩子玩耍就老大不乐意,总要逼迫着我们也去忙活。倘若我们流露出丁点儿的不愿意,就要遭到父亲的一顿呵斥,爷爷的一句说辞:“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其实,有哪个孩子愿意顶着毒辣辣的日头,跟着大人一起去地里干活?割麦子,麦芒扎得人胳膊生疼;掰玉米,在高我们一头的玉米秸子里穿梭,闷热难耐;拔花生,弄得满手洗不掉的油绿,弄得满身泥乎乎的土尘;给水稻打农药,在没膝的泥水里跋涉,要忍受呛人的药味,还要担心瘆人的水蛭……

④那时,家里养过牛、马、羊和驴子,这些都是食草动物,除了羊,那几个都是大饭量的。所以每到夏天甚至秋天,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去割草喂牲口,吃不了的草还要晒干,然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当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爷爷都要带我们去割草,一人背一个大筐,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只要有田地有沟渠的地方,我们都去割过草,有时还到邻村的田间地头去割。

⑤既然目的是割草,自然喜欢草多的地方。每每看见大片蓬勃茂盛的草丛,看见谁家田地里长满兴,依然会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多勤快,庄稼长得多喜人!”我们有时会忍不住问爷爷:“爷爷,您到底是喜欢草多还是草少?”爷爷就乐呵呵地笑:“都好都好!”

⑥小孩偷人家的瓜果梨桃,故意毁坏别人家的篱笆院墙……爷爷看见了就会大声地制止,还不忘教训人家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你们这是要毁呀!”邻居姐姐每天给瘫痪的姥爷送饭;大叔在河里打捞鱼虾,卖不了就分给大家吃;车子在崖头不好通过,有人过去帮忙……爷爷看见了总要笑呵呵地表扬人家:“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好人总会有好报,你们的善心老天都知晓。”

⑦如今,我们都长大了,爷爷也日渐苍老。每次回家去,跟爷爷拉呱,说起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家庭、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心情烦躁,也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的操心操劳和脾气为什么会时有暴躁。爷爷还是会用这句话来劝导我们,还告诉我们“所有的勤劳都不会白费的,所有的善心也不会白费的”。

⑧是的,爷爷说得对,“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且勤奋地除掉庄稼里的杂草;要想内心不荒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自然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