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盐仓24秋 九年级语文 素养综合训练6 外国小说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十年后

欧·亨利

①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②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③“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 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

④“那餐馆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⑤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⑥“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⑦“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

⑧“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⑨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⑩“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⑪“当然啰! 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 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⑫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⑬“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⑭“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善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⑮“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⑯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⑰“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⑲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 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 你看,鲍勃! 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 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 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⑳“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㉑“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㉒“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㉓“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㉔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㉕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㉖“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㉗“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的,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便条,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㉘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㉙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这里“冷飕飕的风”有怎样的作用?)

②“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揣摩人物心理。)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你的理由。
(4)、欧·亨利的作品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神转折闻名遐迩,这一篇也不例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亨利式结尾”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知识卡片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小说平静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却又不动声色地设置了隐藏的伏笔,等到结尾时露出机关,令人叹为观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
                                                                                                             刘云龙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合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的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次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刹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绝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乐和先生

郭震海

    ①有一朋友,生性乐观,年过知非,依然像个孩童。说他像“孩童”,不单指生性,貌相也甚轻,头发乌黑,面容白净,充满活力。如他漫步街市,不谈年龄,独凭长相,别人肯定会怀疑他是当“爷爷”的人。乐和姓张,如这般年龄,称个“老张”也妥帖,但我们都习惯喊他“乐和”,因为他天生爱乐,有事无事乐呵呵,就如上天对他格外眷顾,人间愁事儿全抛于别人,与他无关。

    ②26岁,他军营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不管岗位好坏,地方政府都会给予安置。和他一样退伍的军人,都忙着托关系,想往好单位挤,他不忙不急,整天乐呵呵地等,最后被安置到市供水公司上班。说上班其实无事,在办公室负责接电话,打水扫地,他同样很开心。他爱看小人书,看着看着就旁若无人地笑得人仰马翻。

    ③他天生不惧,比如别的职工见了领导,能避就避,实在避不得,打个招呼也会结巴。他不,比如早晨上班,他两手提着四个暖壶,看见领导,老远就喊:“首长,早上好啊!” 或许他在部队喊习惯了不觉得,别人听了都说像调侃,他不管,喊得很自然。奇怪的是领导听了不恼,还会回一句:“早上好!”一次,单位组织集体乘车旅游。领导在车上,大家显得异常安静,气氛凝重得像结冰。按名排座,坐在车最后排的乐和受不了沉闷。他直接跑到车前,拿起车载麦克风,“呼呼呼”吹气试音,一车人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或许车上的其他人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和很自然,手握麦克风, 面向大家说:“首长好,各位兄弟姐妹好,本人五音不全,但为了减少大家的旅途劳顿,愿意献歌几曲,来呀,掌声在哪里?欢呼声在哪里?”有员工小声说:“这小子,领导在车 上,竟敢如此放肆。”没想到,领导带头鼓掌。乐和唱了几首歌不过瘾,就开始讲笑话,一路逗得全车人笑得肚子疼,领导更是合不拢嘴。行程进行到后来,领导有事了就喊:“小张,过来,给我拿住衣服。”“小张,快去给我买瓶水。”

    ④有人问乐和:“你真不惧领导?”他说:“惧啥?领导是人又不是鬼。”在单位,精明的人想着法儿接近领导,目的是想求上进。乐和不,闲了就看小人书,独自乐。有人跟他开玩笑:“你就不想当个官?”他说:“咱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不如开心好。”

    ⑤谁知,最不愿当官的乐和,竟然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宣布那天,大家吃惊,乐和自己也吃惊。有人嘟哝:“凭啥,别人干了十年都没戏,他一个小毛孩子,来了不到半年就提拔。”

    ⑥后来,乐和步步青云,从副主任到科长,再到公司副经理。友人问他:“你小子一路高升到底托了啥关系,送了多少礼?”乐和愣了,反问:“送啥礼啊?”他确实没关系,也没送过礼。大家后来又说,这家伙命好,上天眷顾,凡人能奈何?

    ⑦有的人一旦为官就会感染“官气”,打官腔,走官步。乐和不,职位越来越高,本性反倒越来越率真。比如他到下面调研,看到工人施工,就挽起袖子干一阵子,浑身泥浆,照样开会。比如他开会从来不用稿子,大白话,干甚,为甚,如何整,交代清楚就散会。没事了就哼小曲儿,见到小孩子,就眉开眼笑蹲下身亲亲人家的小脸。

    ⑧乐和不老,越活越年轻。我们表面跟他开玩笑,暗地里都很羡慕他。一帮子友人聚一起,常用十个字去描述他:真实、简单、随性、快乐、洒脱。

    ⑨或许有人说,这十个字,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一个人一辈子真能做到这十个字,可谓活在人间成了仙。

阅读

品读西湖

寇伟

①这是一个雨后初霁的下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子湖畔,以最阳光的心情,寻找诗情画意,遍赏山色湖光。

②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潋滟,山岭葱茏,充满诱惑。

③水。驻足湖边杨柳岸,看美丽在阶前流淌,听小鸟在枝头欢唱。〔A〕丝绦曼舞纤腰,锦鳞游戏清波。水莲迎风吐艳,荷盖铺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里,轻洒在脸上,让水汽从张开的毛孔渗入每一寸肌肤,随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享受一丝清爽、一份惬意。

④有船靠岸了。我赶紧抖抖手,随大流挤入船身,爬上顶层。船头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一阵清风吹来,撩起衣襟裙带,感觉真的好爽。

⑤湖。湖不大,幽微灵秀,静逸柔美。游船载着我们高歌航行。矗立船头,登高望远,长堤卧波,小岛摇绿。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蓝天碧水相映成趣,薄雾如纱梦迷离。透过这层缥缈的霓裳,你是否瞥见她隐约外泄的春泄光,深湖微澜的美艳?你是否感受到它容纳江流的气度? 无怪乎人们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为他们读懂了她的灵动深邃;无怪乎苏轼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因为他品出了西湖的绝妙韵味。

⑥山。山不高,却俊朗神秘,脑子里

装满了故事传奇。〔B〕你看,他手臂一弯,就把西湖拢在了怀里,就守住了心灵的绿荫,就坐拥了美丽的人生。相同的生存理念和追求,使他们携手同行,配合默契。秀四季乌龙蚕丝,与来宾共舞细品;酿一坛天堂美酒,与历史文化干杯,让全世界为之陶醉……

⑦极目远眺,我们看到了一座别致的楼宇,倚靠着起伏的山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意若隐若现。楼宇内外,宋高宗一度开心地笑着。西湖歌舞的缠绵旋律,听得他昏昏然不辨荣辱,美景美女的多彩多姿,更使他乐不思蜀。民间疾苦,无暇问,国运衰危,无心顾。殊不知,遗弃了人民的昏君,最终也逃脱不了被人们唾弃的宿命,腐烂在历史的角落里。千百年前的笙歌琴韵,也早已化作警笛长鸣,不断催人警醒。

⑧回眸苏堤白堤交汇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到处弥漫着英雄的气息,呈现出一派峥嵘气象。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岳飞,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而今安在? 他就安睡在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侧耳听,“精忠报国”的誓言犹在上空回响;抬望眼,仰天长啸的铁血男儿,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正向我们走来。且不说金戈直捣胡虏巢穴,铁蹄踏遍贺兰山缺,是何等的风雷激荡,令敌人闻风丧胆,单是一首气势磅礴、豪迈悲壮的《满江红》,便可朗照南宋的万里荒原,半壁江山! 心无色,焉能示如此之鲜红? 人无格,何以昭如此之凛然? 碧血丹心苍天可鉴。他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召日月的赤胆忠心,筑起了一座神圣的祭坛,站成让后人仰望的高度,向世人诠释生命的要义,让生命在永恒的高贵中不朽。遗憾的是苏白两堤正在修缮当中,岳庙可望而不可即。然而,长长的围栏挡住了我们的身体,却挡不住我们的景仰之情,一股浩然正气在心中油然而生。于是我们面朝岳庙站定,向英雄致敬。

⑨历史在长河中沉浮,时间如丝绸般滑过,转眼间西湖被留在了身后,眼前已是灵隐飞来峰。有句话叫“读史以明志,韬光正气锐气;诵经为修身,静养德行操行”。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寄托的是精神,于是我们聆听古刹钟声,贴近空灵,感觉灵魂得到净化,直到暮云合璧,才匆匆踏上归程,脚步里却注满了留恋。

⑩万水千山总关情。总是收不回的目光啊,看不尽的风景,品不完的画意与诗情。

(选自2016年2月3日《廊坊都市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