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使广武计行 , 信且成禽,信益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余,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粮道                  绝:断绝 B . 乃敢兵遂下         引:率领 C . 烧操船                         悉:全部 D . 其兵少                  恨:仇恨
    【答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A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B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C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递胜赵 D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答案】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安君陈余没有听从广武君用奇兵堵塞井陉口来防范韩信军队的建议。 B . 周瑜按照黄盖火攻战术,巧借东南风,在赤壁烧毁了曹操的所有战船。 C . 孙权指出曹操贸然进军的四个弊端,坚信自己用不多的军队可以打败曹军。 D . 作者认为韩信和周瑜一定可以依据当时的作战情况,想出能取胜的锦囊妙计。
    【答案】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益自言之矣。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孤独的范本
            ①当下,好多人都喜欢说自己太孤独,而真正让他们说出孤独的原因,却没有一个靠谱。在我看来,真正的孤独者是从不把“孤独”挂在嘴边的,只有当他们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状态时,我们才能听见他们内心孤独的长啸,如旷野里的野兽,凌厉而又不乏唯美。这种深藏的、隐形的力量看似微弱,却极具感染力。
            ②真正的孤独者必然是经过岁月的磨砺,面对生活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③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从八十四岁开始用毛笔小楷抄写《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大功告成。老先生的壮举被报纸报道,而这份报纸恰被淮北师范学院一位七十有余的退休教师老杜无意看到。同样喜欢写写画画的老杜看到这则报道无比吃惊,兴奋得想立即动身造访这位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先生。他猜想,这位老先生必定拥有极为健康的身体和超强的毅力,否则不可能完成如此令人羡慕的伟绩。因为书法拼的不仅是笔力功底,更是意志和精神。对于如此年迈的先生,两部加起来达百余万字的长篇巨著,要用蝇头小楷抄写,单是“坐功”就已是巨大的考验。
            ④没有详细的地址,也没有电话,要找到老先生并不容易。倏忽之间,两年过去了。
            ⑤老杜托了很多人,最后他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了我。虽然学生觉得老师的举动有点莫名和荒唐,但还是希望我能通过文化界的朋友打听老先生的下落,了却老师的心愿。几番周折后,我、老杜、老杜的学生一行终于来到了老先生所在的小区。
            ⑥“老先生……”老杜将旧报纸递到老先生眼前。老先生看了看报纸,点头,抬眼看他,两位老人四目相对。许久,老杜说:“我两年前看了这则报道,就一直想来见你。这次不远千里来打扰,最想看一眼您横抄的《三国演义》。”老先生一直默默地望着老杜,不说话。站在旁边的老先生的儿子倒着急起来,凑近父亲耳旁大声解释。
            ⑦老先生显得犹犹豫豫,低下头,慢吞吞地说:“你们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我写得太差,拿不出手。”
            ⑧老先生的拒绝让老杜有些尴尬,我急忙解释道:“老杜是真诚崇拜您的壮举才来的。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放弃,这次坐了两天火车,还没好好休息就朝您这儿赶来了。”老先生身边的老伴也做起老先生的工作来。老先生不再坚持,晃晃悠悠地转过身,从房间里抱出渔网兜装起来的两个印有古代青花纹的硬纸盒,二十卷竖写的《红楼梦》和八卷横写的《三国演义》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
            ⑨老杜躬下身子,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兴奋的光彩;不一会他抬起身,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抚摸线装手抄本,用手指一页页摊开散发着墨香的宣纸,不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一番细看后,老杜才不舍地移开了目光。随后他微笑着拍着老先生的背,激动无语,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⑩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
            ⑪离开老先生家,我们默默地走了很长一段,谁也没有说话。快到三苏祠门外的毛笔批发店时,老杜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不怕你笑话,我也想用中国书法抄一部长卷,但我不抄名著,我想抄我自己创作的一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写的是我周围朋友的经历,还加入了我自己的经历。”
            ⑫“好啊!出版了吗?”我惊讶地看着他。
            ⑬“没有出版,但我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它抄写完毕,这比出版更有意义。我真是太佩服那位老先生了,真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呀。”
            ⑭我沉默良久,似乎悟到了些什么。老先生在抄写两本巨著时一定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才可能彻底地摈弃外物,沉浸其中。老杜是懂得老先生的孤独的,当他怀抱着抄写自己作品的憧憬时一定也是孤独的,但此刻他已经找到了孤独的范本。我猜想,现在老杜已经坐在淮北国槐摇曳的窗前,手挥紫山羊毫,开始他漫长的孤独之旅了。
            ⑮他们的孤独,还有伴随孤独岁月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在我眼里,都是孤独的范本,无比神圣。                   

                                                                                                                                                                                                                             (摘录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班级计划做一期“柳宗元诗文主题阅读”专刊,小语想将下列诗文编辑进专刊,邀你参与编辑。

    【甲】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晓汲清湘燃楚竹: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②欸(ā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③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无心而出岫”句,一般是表示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乙】

    石渠之事既穷 , 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 , 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罩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石涧记》)

    ①穷:毕,完成。②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亘,横贯。③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阃(kǔn)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④文:同“纹”,纹彩、花纹。⑤揭(qì):把衣服拎起来。跣(xiǎn):光着脚。⑥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⑦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⑧践履:踪迹,行迹。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拔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杳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A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闻,人闰而己不闻,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闻,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B____。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①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②之笠翁③,孰知之C____?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茂叔:周敦颐的字。②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③笠翁:李渔的号。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