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光谷分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11-12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古诗词默写。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庭中有奇树》中,女子执花在手,馨香盈袖。文中“盈”的语义是
  • 2. 解释加点的字词。
    (1) 非亭午夜分 自:
    (2) 夕日欲   颓:
    (3) 无与为乐者 念:
    (4) 泉水石   激:
  • 3. 语言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藉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____、信息大量____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____认知能力,____人生阅历。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面临着要“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原因是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造成的。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伴随真正的阅读,我们才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刷新。

    换句话说,①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②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③如今,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大文章”④……这意味着,“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

    一位作家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A】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B】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C】打开一本书【D】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饰品 D . 曲高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____、信息大量____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____认知能力,____人生阅历。

    A . 迭代  过剩  丰富  提升 B . 过剩  迭代  丰富  提升 C . 迭代  过剩  提升  丰富 D . 过剩  迭代  提升  丰富
    (3) 下列方头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原因是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 B .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人们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是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的原因。 C .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 D .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人们面临着是否要“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
    (5) 将“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B . C . D .

二、阅读(共48分)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 , 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释】①荒废的旧营垒。②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③故关:古塞险关。④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武昌。⑤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萧萧落叶之景,渲染离愁别绪,然而“浩然”一词令人精神一振,使友人远行有了一股昂扬之气。 B . 颔联描绘了友人在高风旭日之间辞别荆山楚水的情形,描写生动,意境宏阔。 C . 颈联写诗人东归的情景,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期盼他早日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别后的关切之情。 D . 全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既有依依惜别的深情,亦有慷慨的气势。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使广武计行 , 信且成禽,信益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余,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粮道                  绝:断绝 B . 乃敢兵遂下         引:率领 C . 烧操船                         悉:全部 D . 其兵少                  恨:仇恨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A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B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C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递胜赵 D .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安君陈余没有听从广武君用奇兵堵塞井陉口来防范韩信军队的建议。 B . 周瑜按照黄盖火攻战术,巧借东南风,在赤壁烧毁了曹操的所有战船。 C . 孙权指出曹操贸然进军的四个弊端,坚信自己用不多的军队可以打败曹军。 D . 作者认为韩信和周瑜一定可以依据当时的作战情况,想出能取胜的锦囊妙计。
    (4)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益自言之矣。

  • 6.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便利店的心理学

    ①1927年,美国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更名为“7-Eleven”,意思是该店的营业时间由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11点。1974年,伊藤洋华堂将其引入日本,并将营业时间变为24小时全天候。此后,这种“24小时便利店”风靡全球。

    ②这种全天候营业的商店会比普通超市多出一些额外开支,如服务费用、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工资、存货管理员的加班费等,导致其实际盈利率往往低于普通超市。那么,为什么这类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③这就涉及:心理学中的“路径依赖法则”。

    ④“路径依赖法则”指在人类社会中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与物理学中的惯性类似——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条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并很容易让人走不出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

    ⑤“24小时便利店”的这种做法,便是对“路径依赖法则”的一种有效利用。

    ⑥顾客在购买日常用品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去自己最熟悉的商店,而且一旦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就很少变更。普通商店都在晚上10点关门,次日早晨8点开门,这时候,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改成24小时,那么,它成为那些在晚上10点至早上6点购物的顾客的唯一选择。而多次在这个时间段进入便利店购物之后,顾客就会习惯这家店的陈列方式,习惯前往这家店的交通路线。最重要的是,习惯将这家店和“便利”联系在一起。这就等于形成了一个购物的路径,那么即使是在白天,他也会慢慢地习惯来这家店购物,这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慢慢地,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就会转亏为盈。

    ⑦人们开始把它广泛用于阐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性决策,大到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制度演进,小到个人的消费决策,无不受“路径依赖法则”的影响。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而现在的选择又将决定未来的选择。

    ⑧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一份工作。因为从事一份职业越久,路径依赖的影响就越大,固定路径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心理就越强大,因此,更换路径(更换职业规划)的成本也就越大。

    ⑨有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失败的选择,随着工作的深入,他们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在职场上其实非常普遍。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时,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重新做出选择,往往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⑩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职业规划专家都会建议,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兼顾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专业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努力走下去。只有这样,“路径依赖法则”所带来的自我强化才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⑪但是万一发现入错行,更要认识到“路径依赖法则”的强大力量。抛弃固有路径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更要深思熟虑,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坚定地转换路径。在新的职业规划路径上勇敢地走下去,这是重新回到成功轨道上的唯一方法。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遵循了“路径依赖法则”。 B .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这导致人类社会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C . “路径依赖法则”会影响国家、民族、个人的选择性决策,当前选择会决定未来选择。 D . 一旦发现入错行,就要坚定地转换路径并勇敢地走下去,才能重新回到成功轨道上。
    (2) 下列生活情形中,不符合“路径依赖法则”影响的一项是( )
    A . 小华买东西第一次得到赠品时非常惊喜,喜欢这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他每次买东西都习惯要赠品,甚至会为了要赠品费上一番唇舌。 B . 小聪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待了五年,不喜欢却习惯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习惯了周围的同事和公司的环境,不想跳槽去挑战新的工作。 C . 小明上小学时天天迟到,上初中后决心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他买了闹钟,天天六点半起床,虽然早起非常痛苦,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 D . 小敏从小在家养成了先喝汤、后吃饭的饮食习惯,离家后,不管在学校食堂吃饭还是在外用餐,她都一定要先打一碗汤,喝完再吃饭。
  • 7.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①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若我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②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速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留下两个钢板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我”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最美好的生命,在平衡的生活中

    ①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渴望自己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神话里有嫦娥奔月、哪吒踩在风火轮上,都是幻想出来的速度。今天人类真的登上了月球、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这种快速度的交通工具,它们所能达到的速度远比人们能想象到的快。美梦成真自然带来了幸福感,可是人类的为难在于得到幸福感的同时,也会有失落感。我相信今天在人类科技发展过程当中,这种情况也是如此。

    ②我常跟朋友说,人生从诞生到死亡如果是一条高速公路,我觉得可以慢慢地走。人生,应是可以随时停下来缓行走的一条路,而不是一条只讲求速度的高速公路。

    ③今天大部分人都希望一旦驾车开上人生的道路可以只踩油门,不必刹车。可是人生需要刹车,人生需要不断准备刹车,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方向。踩油门让你获得了速度,踩刹车让你获得了掌握和控制车的能力。

    ④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有一只脚永远踩在刹车上,让自己的速度同时可以加快油门,同时可以放慢速度。

    ⑤平衡贯穿了生命——我们要吃得平衡、穿得平衡,最后还是回到行,在速度上也能够平衡。除了交通工具这类较容易理解的速度感问题,还有信息传递的速度,和随之改变的人际关系。

    ⑥有一段时间,我在大学里简直没法教书,因为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在接手机、看信息……这种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真的带来了幸福吗?我感谢科技产品带来生活的便捷迅速,同时我也必须让另一只脚踩在刹车上,知道自己每天上网花去多少时间。我曾有一段时间整天迷失在网络世界里,觉得快乐得不得了。可是有一天,我有一个学生发生视网膜剥离这么严重的问题,医生限定他每天上网不能超过5个小时,他却停不下来,导致整个身体出了问题。

    ⑦我经常接到短信,往往是由一个学生同时发给很多人的。所以在计算机上收信时,第一个动作就是Delete。如果我们在看Email时一直在删信状态,这个时候你只能感觉到量的扩大与时间的加速,却感受不到更深更诚挚的内容。科技文明带来的不应只是方便,有没有一封Email会让我们看久一点,觉得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一封信了?

    ⑧有一次我和一些学生到山里去看萤火虫。萤火虫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地放出有频率的光,这是它们正在求偶的信号。我们坐在黑暗当中看到萤火虫的信号,内心非常感动,就觉得连昆虫都在沟通,都在告诉别人:“我在这里,我需要一个朋友,我需要一个配偶。”

    ⑨就在这个时候,我忽然看到那位手机没有关掉的学生,他手机上面的亮光竟然和萤火虫的闪光这么像,隔几秒钟闪一下。我忽然感觉到一种人的孤独,所有现代科技让我们更快速地跟人沟通,可是有一种心灵的沟通却在这么快速大量的聊天里迷失,反而找不到了知己。

    ⑩一位朋友带我坐上他新买的跑车去兜风,告诉我速度感的快乐,我绝对可以理解他的快乐,可是速度的快有快感,速度的慢有另外一种幸福,这两种截然不同。

    ⑪行进的速度快到最后,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长久的。近来我很喜欢一个古老的成语:来日方长,我觉得这个成语里面蕴涵许多的祝福,因为感觉后面还有很长的日子,所以速度可以慢下来,可以慢慢去感觉自己的生命,而不用觉得好像已经焦虑、慌张到没有未来了。

    ⑫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一种缓慢的心情,一种跟物质缓慢接触的情感,才有可能变成我们重新在生活中找到美的一种态度。

    ⑬一个礼拜的七天时间里,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哪几天你要快,哪几天你要慢,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让自己体验到或快或慢的两种快乐,这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所以我们又回到了这一主题,就是选择,有选择的可能,才是美。

    ⑭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忙”这个汉字:一边是心,一边是死亡。当心死亡的时候,就是在忙碌的状态。可是,忙,是心情的一种感觉,我们可以练习在任何速度加快的状态里,都不要让自己觉得忙碌。

    ⑮所以我也才会强调应该一只脚踩着油门。另外一只脚永远准备刹车,这样你才会有一个平衡,你才有停下来爱生命、欣赏生命的可能。

    (1)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③段中“踩油门让你获得了速度,踩刹车让你获得了掌握和控制车的能力”的具体含义。
    (2) 读第⑤~⑨段,概括生命一味“加速”,失去平衡,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影响?
    (3) 读第⑩段,联系⑪~⑬段思考,作者为什“速度的慢有另外一种幸福”?
    (4)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应当如何保持生命的平衡。

三、写作(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缓冲的存在。自行车上的减震装置,小区里的减速坡道,剑拔弩张时的微笑退让,纠结苦闷时的静心思考等等,都是缓冲。这个减缓减弱的过程是生活的必要调整,有利于我们积淀经验,重新出发。

    请你以“缓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以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

    要求:①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表达自然;②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③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