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四上 第五单元 16.麻雀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鸟谜(节选)

赵丽宏

    ①我和几位同伴去雁荡山游玩,发现了三颗很奇特的鸟蛋——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像精巧别致的工艺品,

    ②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同伴说:“把这三颗蛋放回原处去吧。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的!"他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

    ③没走出两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禍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我们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

    ④我们在原地大约站了五分钟,两只鸟丝毫没有放弃我们的样子,依然固着我们急急地飞,愤愤地叫。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给它们呀!”
   ⑤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颗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

    ⑥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乌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

    ⑦重新上路时,我们心头似乎都负着沉沉的歉疚……选自《与象共舞》,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2)、【思维导图】作者是怎样把“两只小鸟向‘我们'追还鸟蛋”写清楚的?请根据选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链接教材】比较《麻雀》和本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分别具体措写了老麻雀、两只鸟的动作和姿态,突显了它们的勇气和胆量。 B、两篇文章中的老麻雀和两只鸟儿,都通过叫声传递它们的愤怒。 C、弱小的鸟儿敢同庞大的猎狗、人们搏斗,鸟儿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丰满和高大。 D、两篇文章中不写猎狗的攻击、拾蛋者的表现,也可以把事情写清楚。
(4)、【阅读要素】联读《麻雀》和《鸟谜》(节选),探究如何将事情写清楚。

    我们在记事的时候,可以按的顺序写,将事情的、经过和写清楚,这样有利于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

举一反三
奇奇说,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松鼠做巢”可以算作一件。于是他找来了这样一篇故事,请大家一起阅读。

看松鼠做巢

潘人木

①九月底的一个早晨,我正在观赏树上的红叶。这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小影子,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白肚子的小松鼠。 它匆匆爬上一棵半枯的橡树,又匆匆地爬下来,忙个不停。原以为它在玩呢,其实它在做巢! 每次上树,松鼠嘴里都叼着一片干树叶。

②不过,我心里有点不解,树上它的洞口附近有好多叶子,为什么它不就近取材,非捡树下堆积的落叶不可呢? 大概是嫌树上的叶子太湿吧。

③晚上,松鼠休息了,我到林子边拖来一棵干枯的小橡树,绑在那棵大橡树上。我想,这样小松鼠就不必费劲地到地上去捡枯叶了————小橡树上,枯叶有的是。

④我得意地等待着。早晨的阳光刚照到树梢,小松鼠就出现了。你猜它怎么着? 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依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⑤好吧! 既然它认定只有地上的东西好,我就有办法帮助它。树叶终究是树叶,怎么能保暖? 晚上,我翻出旧被子里的人造棉,混杂在那棵树下的落叶中。

⑥我得意地想,如果小松鼠够聪明,一定会叼着这又轻又暖的新材料去做巢。早晨,阳光照到树梢,小松鼠又出现了。 它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⑦我依旧不甘心。晚上,我找来一张大床单,铺在那棵树下,把落叶全部盖住,上面撒满人造棉。我暗自得意:没有别的选择,它只有用我的材料了。想不到一切都白费心机! 它居然又绕到别的树下叼来落叶。

⑧我不再尝试别的办法了。小松鼠仍然继续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忙忙碌碌地叼落叶。秋已深了,冬天就要来临。不久,大雪会把所有的落叶和橡树掩盖起来。但是我相信,那只白肚子小松鼠高高地蜷卧在自己用最好的材料铺就的巢里,过得非常舒适。

(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沉静

刘心武

    ①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甚至以颠连步跃进。7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存心想看母亲着急的样子。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和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走动。她一定后悔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但母亲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

    ③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尝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如此深刻的想法。

    ④母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很丰厚,而最宝贵的就是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沉静。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在稿纸上书写,她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

    ⑤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得意时最容易忽略的。

    ⑥2000 年,我去法国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忽然产生了一种非常私密的感受,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其实那是神圣的沉静。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管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选自《意林》2021年第8期,有删改)

小井红军医院

在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千米处,有一幢由木头架起来的两层楼房,它就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农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胜利会师后,红军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着战斗次数日益增多,红军伤员人数急剧增加。于是,红军又建立了大井医务所。1928年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已由茅坪转向茨坪。红四军军委决定在茨坪建立“红光医院”,后来改名为“小井红军医院”。

医院为全木质结构,屋面用杉树皮覆盖,上下两层共32间病房,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平面布置为中廊式,将病房分成南北两半。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办公室等。

要修建一所像样的正规医院,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红军官兵一听要建立自己的正规医院,纷纷捐款。尽管有大家捐款,但当时的井冈山斗争条件极为艰苦,加上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医院的设施十分简陋。为了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大家上山砍树做房梁,用杉树皮当瓦片。在治疗伤员时,只能用木工锯子作骨锯,用杀猪刀代替手术刀,用竹子做成消毒盒,用小竹条制成镊子,用盐水、石灰水代替消炎药水,绷带、纱布反复使用也舍不得废弃。

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红四前委决定只留一小部分部队守山,主力向赣南、闽西转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井冈山在主力转移后失守,住在小井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落入敌手。

敌人妄图通过他们掌握红军主力的转移方向,马上对他们进行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说出党组织的秘密。最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就在稻田的对面架起了机枪,对战士们疯狂扫射,这130多名重伤病员全体壮烈牺牲。最后,敌人还放火烧毁了这座红军医院。

资料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了烈士墓和烈士碑。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小井红军医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

姥姥的剪纸

作者:笑源

①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②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剪的松鼠真是 ____!”“你看这只蝴蝶真是 ____!”“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③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④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语句1】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语句2】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语句3】“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⑥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⑦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⑧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六年级上册》,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