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攻略】小语一上阅读力 专题四 写人记事

阅读理解

奶奶的绒线帽

佚名

每到冬天,奶奶总要戴那顶灰色的绒线帽去街上,可今天,她只围了一条长围巾。她说:“绒线帽破了个洞,补一补才能戴。”

我看看绒线帽,想了想,跑回屋里,从箱子里找出了一副小时候的棉手套,拆下上面那朵小红花,放在小洞上比了比,正合适!我用线仔细地把小红花缝上,然后把补好的帽子放在奶奶的床上。

晚上,我听到奶奶的喊声:“谁帮我补好了帽子,又漂亮,又暖和!”

我偷偷地笑了,这是我的小秘密,要藏在我心里。

(选自《学会阅读一年级》,有删改)

(1)、今天奶奶没戴绒线帽去街上的原因是
(2)、(找到“六要素”)读短文,想一想这篇短文的“六要素”是什么,然后完成下表。

要素

具体内容

时间

地点

家里

人物

起因

经过

“我”用小红花给绒线帽补洞

结果

(3)、短文中“我的小秘密”是指(填序号)(   )
A、奶奶的绒线帽破了个洞。 B、“我”帮奶奶补好了绒线帽。 C、奶奶总要戴绒线帽去街上。
(4)、(弄懂人物描写方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从箱子里找出了一副………放在小洞上比了比,正合适”,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

②“绒线帽破了个洞,补一补才能戴。”这句话是对奶奶的心理描写。

③“我用线仔细地把小红花缝上,然后把补好的帽子放在奶奶的床上。”这句话是外貌描写。

(5)、(体会人物特点)短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填序号)
A、既聪明又顽皮。 B、既孝顺又心灵手巧。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一千张糖纸

铁凝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隔壁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很不安宁。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阁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当我们终于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多好玩呀?"“您为什么要我们找糖纸呢?”"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

    ④从此,我和世香不再吵吵闹闹,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我们到处寻找糖纸,在那个年代,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有时候,我们会在大街上为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追个老半天;有时候,我们会在小店的糖果柜台边耐心地守候,一看到其他孩子丢弃的糖纸,便“占为己有”;有时为了能找到一张糖纸,我们就连墙音晃也不放过——尽管墙奋晃要多脏有多脏。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⑤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得好好整理,我们把糖纸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便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说:“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说:“表姑逗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呀。

    ⑦这时,我恕然觉得很系,原来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把精心整理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随风飘去。(选自《铁凝人生小品》,有删改)

阅读理解

跨栏高手

①小时候随母亲上街,母子俩总会比同时出门的邻居早到菜市场。我们从不顺着大路走,更不爱用斑马线和天桥。母亲最是会打算。

②“喏,从这边到那边,至少得走一分钟。 阿弟呀! 你手脚灵巧,从栏杆爬过去得了!”她自己也应声跨了过去。母亲每天总忙得漏吃一二顿饭,也就比一般中年妇女轻盈,加上“训练有素”,手一撑,跳过及腰的围栏,根本易如等闲。 对于这“跨栏”表演,我早已见多不怪。

③我念小学,一直到初中,年幼时过马路的习惯还保留着。就在中四那年,同学广生被车撞得脚骨碎裂,听说是从街上的围栏跳下来时给货车碰到。结果,锯了一边脚,每天倚着拐杖。 自此,我对“跨栏”敬而远之。

④近年,自己加入有车阶级行列,不知不觉对街上的“爬栏”“跨栏”高手起了恶感。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忽地窜出一个人影,来个紧急刹车,不禁憋了一肚子气,不停下来么,难不成搞出第二个广生来! 街上永远不乏此道中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略笨重的中年人,初出茅庐的儿童,老当益壮的老年人,围栏周遭一直都是热闹的。

⑤母亲已届不惑之数,身子日形瘦小,简直皮肉见骨,精神更是一年比一年差,医生说,必须做些轻便的运动。那天,带母亲上街散步,她见到围栏对面一间药铺,嘴里念着:“阿弟,我去前面买些参。”

⑥说罢手已扶住栏杆。我忙阻止:“阿妈,走那边吧!”到底人老了,没能翻过去,我倒松了一口气。不经意地眼光飘到远处的围栏。

⑦一个残废者正靠着围栏休息,然后缓缓把拐杖放到另一面栏,吃力地压着围栏的横柱,把身体一弹,过去了,重新拿起拐杖,支在腋下,一跛一跛地横过马路。

⑧我转回头,母亲正小心地钻过围栏的空隙。啊! 清瘦了的母亲竟能穿过半尺宽的栏格。

⑨不知何时,方才越栏的跛子已走至我们旁边。我下意识地看他一下,他的眼睛居然也盯着我。我不由得多看他一眼,脑海忽地闪出一个名字……

⑩“广生!”

现代文阅读

额头与额头相贴

①小时候,家中有一支精致的体温表,银头好似一粒扁杏仁。 它装在一支黑色钢笔套里,显得有几分神秘。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最小的抽屉——缝纫机的抽屉里。她平日上班极忙,很少有工夫动针线,那里就是家中最稳安的地方。

②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能放到嘴里尝一尝。我跳完皮筋回家,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夹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煤。我想我一定发烧了,只觉得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③我拧开黑色笔套,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冰冷的凉意,从腋下直抵肋骨。我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这是妈妈惯常守候的时间。时间终于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像妈妈那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我什么也没看到。对了,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仿佛上面沾满水珠。一定是我忘了这一关键的操作步骤。

④我拿起体温表,全力甩了甩。我听见背后发出犹如檐下冰凌折断般的清脆响声。我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滚动……闯祸了! 此时那股冰冷的凉意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⑤妈妈非常珍爱这支体温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支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会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现在,它碎了。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想法都是痴心妄想。我望着窗棂发呆,看着它们由灼亮的柏油样棕色转为暗淡的树根样棕黑……妈妈回来后,果然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

⑥不久,我病了。我浑身难受,感觉好像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着寒气。 “妈妈,我冷。”我说。“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着,伸手便去拉缝纫机的小抽屉,但手臂随即悬在半空。妈妈急忙用手抚摸我的头:“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了……”妈妈拼命搓着手,不断地摸着我的额头。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温度。

⑦“妈!”她吻了我。那一刻,我难以置信 , 心中充满了感动。 妈妈是严厉的人,自我有记忆以来,她从未主动吻过我。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⑧后来,我当兵做了化验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战友送了我一支给动物用的体 温表。我珍爱地用手绢将它包起,耐着性子等到当兵后的第一次休假。 “妈妈,你看!”我高举着那支体温表,好像它是透明的火炬。妈妈仔细端详着体温表,说:“这上面的最高刻度是46℃,要是人的体温达到46℃,恐怕早就不行了。”我说:“只要准就行了呗!”

⑨妈妈说:“有了它总比没有好,只是现在不是很需要了,因为你们都已经长大了……”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被扶起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能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每天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静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些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些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愈加强烈,让他夜不能寐。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靠窗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不靠窗的病人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不靠窗的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发现靠窗的那个病人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

过了几天,剩下的这位病人提出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选自《作文新天地》2023年第8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