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四上 第四单元 12盘古开天地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哈萨克族创世神话(节选)

佚名

 相传,远古时候没有天和地,世界混沌一片。有个叫迦(jiā)萨甘的人,从河水中找到一块半红半青似鸡蛋般的圓石。他掰开圆石,一半变为火,一半变为水。当圆石重新合并时,升起的蒸气变为天,剩下的杂质变为地。

 最初,天只有老鹰翅膀大小,地只有马蹄大小。迦萨甘用自己的力量将天和地变大,并且分成天空、地面和地下三层。那时天高高在上,但地不甘心屈居在天之下,总是左右摇摆,随便晃动,迦萨甘牵来一头巨大的青牛,将地固定在牛的犄角上,但大青牛天生一副犟(jiòng)脾气,它只愿用一只角来顶住大地。[甲]当大青牛将大地从一只特角换到另一只犄角时,大地就会晃动得非常厉害 , 迦萨甘紧皱着眉头非常生气地说:“我就不信我制服不了你。”说罢,他用大山做钉子,将大地固定在牛的犄角上,从此天和地才固定下来。后来,迦萨甘发现天和地漆黑一团,寒冷无比,就用自身的光和热创造了太阳和月亮。从此世间变得温暖和明亮起来。这时候他也舒了口气,内心终于平静下来。可是光有天地、太阳和月亮还不行,迦萨甘眼望四方,见大地太空旷,他的眼里流露出一丝忧虑,似乎在想着什么。之后,他在大地的中心种了一棵生命树,不久,树长大了,结了满满的灵魂。这时他又用黄泥捏了一对空心小泥人,然后取来灵魂,从泥人的嘴里吹进去,泥人便有了生命,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乙]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迦萨甘又用黄泥捏了各种草、树木和飞禽走兽,并给它们注入了灵魂。此后,世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类和动植物幸福地生活着,迦萨甘感到欣慰无比。

(选自《神话传说》,有删改)

(1)、[思维导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思维导图。
(2)、迦萨甘的心情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其心情变化。

迦萨甘的心情变化:生气→→忧虑→

在我眼中,迦萨甘是一个的人。

(3)、从甲、乙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写一写想象到的画面。

我选择处: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创世神话是远古时期真实发生的,描绘的是天和地形成与变化的过程。

②创世神话体现了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闻鸡起舞

    ①祖逖(tì)是一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期的祖逖,意识到自己知识十分匮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入皇都学习,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但祖逖认为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继续勤勉学习。

    ②后来,祖逖与刘琨都担任司州主簿。两个人住在一起,彼此意气相投,而且都胸怀大志,因此成为一对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同时,他们两人还相互鼓励,振作精神,以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③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了公鸡的鸣叫声,便把一旁的刘琨叫醒,并对他说:“别人都说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我偏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来练剑如何?”刘琨听了,欣然同意。

    ④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两人就起来练剑,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当时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后来,祖逖被封为刺史,由此开始实现他报效国家、渡江北伐的壮志。刘琨也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⑤公元313年,祖逖向晋元帝司马睿请求北伐。但是晋元帝惧怕北方的强敌,也担心北伐会导致朝廷内乱,于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只给了他很少的粮食和兵马,让他自己招募士兵去北伐。祖逖毅然同意。当他北渡长江,行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国家还没有完成统一,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祖热血涌动,于是拍击着 , 豪气冲天地发誓:“我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的敌人,收复失地,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⑥他的满腔豪情壮志,感染了身边的将士。大家义愤填膺,斗志高昂,誓与祖逖共进退。由于祖逖纪律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渡江后,他得到各地百姓的响应,招募到了很多士兵。经过短短几年的整顿和准备,祖逖带领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阅读理解

吹糖 人

柳 萌

一阵清脆的锣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乡下的孩子一听到这锣声,就会脚板下生风 , 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孩子们睁大双眼,眼珠儿随着糖人师傅灵巧的双手滴溜溜地转,惊奇地看一个个小玩意儿怎样诞生。

糖人师傅的手像在变魔术,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又变出个大公鸡;一会儿是小兔子,一会儿又是老母猪……一小块糖稀他捏几下,用嘴一吹,手上就托起了这些生灵。“糖人师傅的嘴,怎么这么神呢?”孩子们心里非常好奇,都伸长脖子,瞪圆双眼,恨不得撬开他的嘴看个明白。一会儿,几个孩子掏出母亲给的钢镚儿,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糖人,高高兴兴地举着跑回家去。没买糖人的孩子,羡慕地跟随在后边,说说笑笑地走出老远、老远。

一个糖人一个故事。孩子们凭借想象,讲述糖人的故事,这个这么讲,那个那么编,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猛然发现糖人要融化,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 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推让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郑重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

我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可是这些事情我却经常想起。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自然想起那些小伙伴。原来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化呢。

(选自《我的童心童趣》,有删改)

革命精神的不朽赞歌

【选文一】

草地夜行(节选)

王愿坚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后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妇女之友》,有删改)

【选文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沈重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选编文章

父亲的作品

①读初中一年级时,老师告诉父亲:“你儿子很厌烦写作文,现在成绩很差啊!”那晚,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 , 没有睡好。

②第二天,父亲从文具店买回来几沓白纸,用刀细心地把白纸裁成小作文本那么大的纸片,接着用线把这些纸片订成一个个小本,再把这些小本分成两摞,然后对我说:“儿子,这两摞本子,一摞是我的,一摞给你,每一摞纸都有1825张。从今天开始,我要跟你比赛。”

③“比赛?”我有些吃惊,“您跟我比什么?”

④“跟你比写作文。”父亲郑重其事地说。

⑤“啊?您——跟我比写作文?”我心想:父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认识的字都没我多,怎么能跟我比写作文呢?我疑惑不解地问道:“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吧?”可父亲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我俩每天写一篇作文,一共写五年——这1825张纸够写五年,谁坚持不下来,谁就输了。”比就比吧,反正父亲那点文化基础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信心十足地点点头。

从那天起,父亲每晚就弓着背,伏在桌前,额头上淌着汗,一字一句费劲地在白纸上写起来,不时还要翻翻字典我呢,则坐在他对面,憋着一股劲,一丝不苟地写作文。他每写满一张纸,我也坚持写满一张纸。每完成一篇作文,我都会喜出望外。

⑦每次我觉得疲劳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看父亲,心想:____

⑧寒来暑往,当我读到高三的时候,已经写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并在刊物上发表,还被破格收为省作协会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少年作家。

⑨时隔不久,一位记者特意到我家里来采访,夸我是一个真正有潜力的作家。我说:“真正的作家不是我,应该是我父亲!我呢——就是我父亲的作品。”

____

①白天站岗,不能那么拿着红缨枪,站在村头的明处了,改成了放暗哨。雨来和铁头,在还乡河的冰上,装着打擦滑玩儿。杨二娃、小胖儿、二黑一些小朋友,虽然不该他们站岗,也陪着两人来玩耍。

②他们在还乡河镜面一般的冰上,像穿梭一样滑来滑去。他们会玩各种花样:老太太钻被窝、金鸡独立、鲤鱼跳龙门。雨来还能一边滑着,一边跷起一条腿,像个陀螺似的转。在这碧绿大理石一般的冰上,在这早晨寒冷的空气中,充满了孩子们快活的笑声。

③太阳已经出来一树梢高了,芦花村仍旧是平静的,没听到什么风声。花翎公鸡立在谷草堆上,仰着脖子,咯咯地啼叫。草鸡张开翅膀,扭着脖子,用坚硬的尖嘴巴搔痒。

④雨来打着擦滑,可是总觉着有件事情揪着心,觉着心里不踏实。在河里能看见什么呢?就是敌人来了,难道他们不会从别的路走吗?

⑤雨来悄悄爬上岸,岸上有棵直溜溜的顶天高的杨树。雨来抱着树,像一只灵巧的猫一样,唰唰唰,一会儿就爬到了杨树的顶端。

⑥啊!真高!雨来就像站在云端,风把他的衣裳吹起来,真像要飞走了。一片片的云,像船张满的白帆,在蓝色的天空大海里慢慢地飘走,似乎就从雨来的耳边擦过去。

⑦小朋友们都仰着脸喊:

⑧“嗬!真有两下子!”

⑨“当心!别掉下来啊!”

⑩“看见什么没有?”

⑪雨来用两臂抱着一只树杈子,双手插在袖筒里,睁大两只眼睛,向远处眺望。还乡河像一条巨大的白蟒,从眼底下,弯弯转转向远处爬去。北岸一片开阔地,就像夏天洗澡,雨来光着身子一样,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再往远处望,天和地接连在一块儿的地方,有一个模模糊糊眼睛看不清的东西,那就是敌人的炮楼。日本鬼子和伪军住在那里。

⑫雨来用右手在额前搭了凉篷,睁大眼睛,看了一会儿。只见从那黑色的炮楼底下,影影绰绰爬出一个像盖子虫那么大的黑点儿。转眼之间,黑点儿拉成一条黑线,渐渐变大,往这边爬。

⑬很快地看出是一队人马来了,雨来喊了一声:“敌人往这边来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