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阅读理解

闻鸡起舞

    ①祖逖(tì)是一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期的祖逖,意识到自己知识十分匮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入皇都学习,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但祖逖认为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继续勤勉学习。

    ②后来,祖逖与刘琨都担任司州主簿。两个人住在一起,彼此意气相投,而且都胸怀大志,因此成为一对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同时,他们两人还相互鼓励,振作精神,以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③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了公鸡的鸣叫声,便把一旁的刘琨叫醒,并对他说:“别人都说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我偏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来练剑如何?”刘琨听了,欣然同意。

    ④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两人就起来练剑,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当时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后来,祖逖被封为刺史,由此开始实现他报效国家、渡江北伐的壮志。刘琨也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⑤公元313年,祖逖向晋元帝司马睿请求北伐。但是晋元帝惧怕北方的强敌,也担心北伐会导致朝廷内乱,于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只给了他很少的粮食和兵马,让他自己招募士兵去北伐。祖逖毅然同意。当他北渡长江,行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国家还没有完成统一,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祖热血涌动,于是拍击着 , 豪气冲天地发誓:“我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的敌人,收复失地,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⑥他的满腔豪情壮志,感染了身边的将士。大家义愤填膺,斗志高昂,誓与祖逖共进退。由于祖逖纪律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渡江后,他得到各地百姓的响应,招募到了很多士兵。经过短短几年的整顿和准备,祖逖带领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1)、【阅读方法】这篇短文约有800字,我一共用了分钟读完。对于这篇短文的阅读方法和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读第①段,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祖逖是一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由此我知道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⑵我不知道第②段中“主簿”和第④段中“都督”的意思,但我不用回读,联系前后文可以知道它们都指的是官职。 

⑶第③~⑥段主要讲祖逖、刘琨、司马睿闻鸡起舞,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拳脚。

(2)、【归纳概括】短文中的人物具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祖逖:忠心爱国、有勇有谋 B、刘琨: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C、青年时期的祖逖:锐意进取、谦虚好学 D、晋元帝:思维缜密、远见卓识
(3)、【思考领悟】你觉得哪两句诗的意境与画横线的句子所体现的意境最相似?(   )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语言实践】闻鸡起舞的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请简要写下来。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镇的早晨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 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 样的小船。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 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面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 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 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 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纯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 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 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 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 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sāo)  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 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阅读理解

骆驼祥子(节选)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 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六年级,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子!”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呀?”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子来帮帮老师好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花、丁香花、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一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吗?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道。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一盆花,        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说。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大学毕业后,她参加了一家著名企业的招聘,有幸进到最后的面试。面试时,主考官突然问道:“作为翻译,仪表是十分重要的,请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疾?”

她坦然一笑,从容谈起为朱老师浇花的经历。最后,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老师对我说过的那句话,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而我自己想说的是,决定一个人的,是他的心,而不是他的外貌。”话音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

鲁迅的艺术人生

少年时期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他7岁时进私塾读书,就极喜欢看带有插图的书,且经常加以描绘。保姆长妈妈见他如此痴迷,在告假探亲期间,买了一套《山海经》给他,使得鲁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更是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

求学时期

鲁迅于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篆刻“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1902年鲁迅赴日本学医,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文坛先声时期

呐喊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此期间,他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头像——猫头鹰,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猫头鹰”。民间不喜欢猫头鹰,觉得不吉祥,鲁迅倒是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1912年至1917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这期间他设计了北大的校徽,将“北大”两字绘成了脊梁骨的形象,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1918年,他出版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小说《呐喊》出版,同年他自主设计小说封面。《呐喊》封面简洁有力、静穆庄重、意味深长、匠心独具,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民主斗士时期

在这十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他收集版画原作,组织研习社、开展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到1936年 10月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后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大潮。因此鲁迅被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