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岳阳市长岭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
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摘自《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成县,全国共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摘译自司马迁《史记》
(3)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
项目 | 变革背景 | 变革措施 | 变革意义 |
商鞅变法 | 秦国弱小,诸侯鄙视秦国。 | 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等。 | 旧制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激化,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 借鉴汉有一天政治和经济制度;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习俗等。 |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请在横线上填“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填“C”。
①两者都是因为政权的弱小而改革。{#blank#}1{#/blank#}
②两者都进行了迁都。{#blank#}2{#/blank#}
③两者在推行过程中都遭遇了极大阻力。{#blank#}3{#/blank#}
④两者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blank#}4{#/blank#}
⑤评价前者应以肯定为主,评价后者应以否定为主。{#blank#}5{#/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