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阅读短文《依然是雨》,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小时候,好喜欢下雨。喜欢听那种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喜欢那哗啦哗啦的宣泄声,喜欢水将大地洗了个澡之后的那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感觉。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片白茫茫的积水。好棒哟!小雄!小辉!阿美!阿珠!来啊!快来啊!我们来打水仗、放小船吧!乐哟!从嘴角只笑到眼睛里,又从脸上扩散到全身的每一个角落。跳啊!蹦啊!跑啊!追啊!什么都不欠缺了。

    ②渐渐地,因为妈妈和老师都说:"下雨天,可别忘了带雨具!淋了雨,会感冒,会生病的!"雨,也慢慢地不再是那种朝思夕盼的恩物了。不下也好,免得带雨具又烦又重的。但是如果出门时毫无征候,快放学时才突然地下起雨来,要突然才好,让妈妈和爸爸都来不及送雨具,我们就可以好好表现一下自己了。冲啊!雨丝从脸上滑到脖子里,凉凉的、冰冰的,从头直到脚,好痛快、好舒服。一边跑,一边张着嘴,让雨点像小弹珠似的投入口中,清清爽爽的,有一种似有似无的甜味。管他“落汤鸡”是副什么模样!一伙人嘻嘻哈哈地在雨丝中穿梭,实在好玩,一切都可以不管,反正嘛,又不是我的错。天上的事,我哪儿知道!回家也不会挨骂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啊!反倒是乐得玩一回,又不会挨骂,蛮划算的呢!

    ③后来,长大了,很惊奇地发现,还有“调调”这种叫人如痴如醉的东西。它象征着一个人的风雅与脱俗。像雨中漫步,伞下听雨声,海边观雨景等,不全都是很美、很别致的“调调”吗?令人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盼望与向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朝思夕盼:

②莫名其妙:

(2)、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写作者对雨的情感的,你是从这些词语知道的。
(3)、读文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句话从“我们”的写出了“我们”在雨中的快乐。“”和“”两个词具体地写出了这种快乐。

②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仿写一句。

清晨,草尖上的露珠

(4)、为什么一开始“我”喜欢下雨,后来却不再朝思夕盼了?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围绕“小时候,好喜欢下雨”这个中心句写出了“我”小时候对雨的态度。 B、第二自然段中因为“我们”回家不会挨骂,所以我们不会在乎成了“落汤鸡”的模样。 C、“我”不同时期对雨虽然有着不同态度,但都表达了对雨的喜爱,这也是题目的含义。 D、“像雨中漫步,伞下听雨声,海边观海景等,不全都是很美、很别致的‘调调’吗?”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带给我们的风雅与脱俗。
(6)、作者在本文的末尾说“令人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盼望与向往”。这个“莫名其妙的盼望与向往”是指什么?
举一反三
短文阅读嘉年华。

____

ㅤㅤ我家养了三条小金鱼。其中两条是青黑色的,一条是红色的。它们可爱极了。

ㅤㅤ那条较小的青黑色的小金鱼,周身黑得发亮,两只小眼睛不停地转动,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一有动静,它就赶快躲进金鱼缸里弯曲的一棵水草后,像一只胆小的老鼠似的。我给它取名叫“小黑”。

ㅤㅤ另一条较大的青黑色的金鱼,两只大眼睛凸出,彩色的眼睛像大锤似的。肚子上那些闪着光彩的小点就像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它爱在盆底活动,不爱浮到水面上来,喜欢在水底的鹅卵石的空隙里找吃的。我给它取名叫“石小花”。

ㅤㅤ那条红色的小金鱼,它的胆子十分大。它刚来的时候,一听到声音,两条黑色的金鱼就会降落在盆底“装死”,而这条红金鱼却在水面上东游游,西逛逛,摇着美丽的大尾巴,仿佛要把全部的美丽都展示给我看似的。我一下就爱上了它,给它取名叫“红公主”。

ㅤㅤ这几条金鱼都很贪玩、很淘气。玩的时候总是“红公主”游在最前面。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忽然听见盆里的水一阵响动。我走过去一看,它们玩得正欢呢!只见“红公主”游在前面,“小黑”和“石小花”紧追在后面。眼看“红公主”就要被追上了,我凑近它,悄悄地说:“‘红公主’,加油呀!”“红公主”仿佛听懂了我的话似的,游得更快了。不想,“小黑”却生了我的气,它猛地窜过来,摇动大尾巴,溅了我一脸水。我又好气,又好笑。

ㅤㅤ啊!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小金鱼,我的好朋友,是你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怀念家乡的桑树

①我一直在思念故乡的桑树,因为它给予了我童年生活无穷的乐趣。

②年年春来,当屋后的积雪渐渐融化,当河边的杨柳抽出新芽,我们村上的一群孩子就开始期盼,盼望着桑树早一天长出叶子来。

③谁都说不清,第一片桑叶是什么时候从树枝上钻出来的。常常当一群人从桑树下走过时,会有眼尖的孩子大叫:“快看啊,桑叶长出来了!”果然,原本光秃秃的桑树上,已经爬湖了一片片嫩芽。桑叶见风长,小小的嫩芽很快就长成了大大的叶子。当片片桑叶在风中摇曳时,我们便开始忙着养蚕。那些蚕宝宝刚被我小心翼翼地从别人家捧回来,我便匆忙地跑到桑树林,采回一大筐又肥又嫩的桑叶,送到了蚕宝宝的嘴边,看着小东西张着小嘴不停地吞着桑叶,发出咝咝的乐曲声时,无边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④桑叶是蚕宝宝的最爱,而我们这些孩子,爱的却是桑葚。通常一过四月,便有像小狼牙棒一般的青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翘起头来,那就是桑葚。随着时间的推移,桑葚一天天地变化着:先是从青色中微微地透出一点红润;接着红色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整个桑葚变得红彤彤的,犹如红色的玛瑙,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诱人。于是,馋嘴的孩子们忍不住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桑林,三下两下地蹿到树上,摘一粒桑葚喊一声酸,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欢乐。

⑤但孩子们都很清楚,桑葚一红,离熟透的日子就不远了。因此,放学归来,谁都不急着回家,而是将书包挂在树权上,对着共同的目标,一哄而上,在茂密的桑叶中搜寻。果然,在一串串红彤彤的桑葚中,有许多已经成熱,紫得发黑,让人垂涎欲滴。仲于摘下一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饱满的汁液在唇齿间流淌,甘甜中带着微微的酸涩,无比滋润。

⑥农村的孩子平时没有什么零食,桑葚便成了我们这个季节里最好的点心。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孩子们总是以桑林为乐园,吃着玩着,高兴个够。

⑦时光流转,季节轮回。在年年如期而至的春天黑,桑树为清贫的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欢乐也漫润到他们的血肉之中。(选文有删改)

课外阅读。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的,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贡献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香的“小不点”

佚 名

①在作物当中,个头虽小但名气颇大的是什么?对,是芝麻,作物中的“小不点”。

②芝麻的个头很小。A.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是中空的,一般呈四棱柱形,高100厘米左右;花单生或簇生;果实在方言里叫“芝麻刷子”,顺茎秆由下而上排列,成熟前青色闭合,成熟后干枯开裂,散落出种子。芝麻的种子,白色居多,也有黄、棕红、黑色。B.种子一千粒重3克左右,也就是说,15粒芝麻种子的重量才与1粒小麦种子相当。种子含油量达55%—61%,气味芳香,加工成的芝麻油也叫香油,是用途广泛的调味品。

③芝麻的名气很大。与芝麻有关的典故、歇后语、俗语比比皆是,芝麻是自下而上开花,便有了众所周知的歇后语:____。说不值得提及的小事情,叫“芝麻粒大的事”;因芝麻种子太小,说过时的小事情,叫“____”;说做了因小失大的傻事,叫“____”;有的人为官,但官职不大,往往自嘲或被戏称为“芝麻官”。因芝麻的果实方言叫“芝麻刷子”,所以说能办成的事,叫“有刷”;毫无希望办到的事情,叫“没有刷”;有真本事,叫“____”。因芝麻油也叫香油,所以形容得到好处多,叫“吃香”;形容生活富裕,叫“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如此,在《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里,“芝麻开门”成了打开宝藏大门的暗号,看来外国人对芝麻也是崇拜有加。

④芝麻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C.芝麻有补肝肾的功效。还可以治疗头发早白、头晕耳鸣、高血压等;用芝麻加工成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比如芝麻球、芝麻酱、芝麻糖、芝麻饼等。但要注意的是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芝麻。这是因为芝麻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纤维素,会刺激肠道蠕动,加重肠道炎症和腹泻症状。

⑤芝麻,作物中的“小不点”,为我们多彩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我们在品尝它独特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