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课外阅读。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的,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贡献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点缀:

②默默无闻:

(3)、文中说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这种美指的是:
(4)、第2自然段中作者看到花生花联想到了 ,看到花生地联想到了 
(5)、文中说“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经历”的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华 山 的 险

   ①华山,一个“险”字,勾住了多少游人,也吓退了多少游人。然而,华山毕竟有其非凡的魅力,那令人惊悸的奇险,正是游人追求的最美的境界。

   ②为了一览华山的奇峰异彩,领略它的天下之险,我在山上待了两天两夜。从早到晚,上上下下,跑了近百里山路。走“五里关”,过“莎萝坪”,路还算平坦,暂时感觉不出险。只是匆匆赶路时,偶一抬头,往高处望去,只见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山路夹在缝间。天空在这峰林争雄的世界里,似乎也龟缩成了一条线,瘦瘦的,直直的。上到“毛女洞”,山路左拐右弯,蜿蜒蛇行。疑已无路,打个弯儿却又小径通幽,别有天地。

   ③“华山天下险”。这“险”是够味儿的,这“天下”二字也是当之无愧的。瞧,在深深的山坳(ào)里崛起的一条狭而长的山脊,远看似一条绳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下来,那就是“苍龙岭”。它左右两旁的沟壑(hè)深不见底,山风夹攻上来,全无遮掩,呼呼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在厮(sī)杀。这历来是游人谈“险”色变之处。

   ④我倒觉得“老君犁沟”可怕得很,路狭窄,仅容一人,斜斜地从几百米高处滑下来,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游人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liǎn)气屏息。有的人只是爬了一小段,便觉得太冒险了,赶快退下来。从沟下往上望去,人们或蹲、或跪、或手脚并用,尽自己的力,向上攀爬着。

   ⑤征服华山,是个壮举。当你横下心,壮起胆,登上平台,放眼回顾,华山的一峰一峦、一石一木,都变得更加峻拔、亲近起来。山风尽情地吹拂着人的心怀,此时,一切疲倦、惧怕都在这瞬间消失了。

①这天傍晚,下了一阵毛毛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    )地爬上树,悄悄地守候在一只蝉虫的身旁,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②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③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④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我高兴得几乎叫起来。

(选自《金蝉脱壳》,有删改)

高粱情

牛 汉

①高粱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笔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

②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

③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那么坚韧,等着对手向它扑来。

④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⑤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要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要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⑥我虽然练不出高粱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