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白鸥-情境卷】语文五上14套大卷“回忆过往,感念亲情” 第六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老师用投影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下面的文章,请你深入品读并讨论。 

船冻梨逆水行

徐徐

①天刚亮,我便跟父亲划着船,驶向下洼村了。

②我们要去收冻梨,下洼村满山都是梨树,他们把秋天未销完的梨子,窖藏在山洞里,待到冬天,再拿出来作冻梨卖。因此父亲想趁着冬闲去收些回来零售,赚些差价补贴我们那穷困致窘的家。

③下洼村要划一上午船才能到。中间还要翻越一次圩(wéi)埂,把船从内河里拖上岸,再放到外河里继续走。去时顺风顺水,空船行似箭,无需费力气。中午时分,我们就到达了下洼村。

④路远,来一趟并不容易,父亲想尽可能多收一些;直到船吃水越来越深,他才停了手。一船沉重的冻梨,又是逆风逆水,回去的路变得异常难走。我跟父亲每人一只桨,不停地划,即便如此,船还是行进得很慢——逆水行舟,阻力太大了。

⑤更麻烦的,是中途我们还要将满载冻梨的船从外河拖进内河。而这次拖船比来时困难得多,一船冻梨无法翻越圩埂,只能先卸下一些,把船拖上岸,推进内河,再把冻梨重新搬回船舱。

⑥到内河里没行多远,天便暗了,寒意也袭上来。一小时后,船进入了浅水区,由于吃水过深,船身触碰到滩底,我们使尽全力去划,船却如蜗牛散步。

⑦父亲说,你留在船上控制方向,我去岸上背吧。河堤上,父亲拽起的缆绳绷得笔直,一端连着他的背,一端连着船头。俯身前倾的父亲形如一道弯弓,步履沉重地逆水而上。船受了拉纤之力,渐渐轻快,迎风向前。

⑧天完全黑沉下来,河面上生出一层白亮亮的薄冰,夜空之下,满河生辉。而水里泛起的冰碴子撞上船身,沙沙作响,阻力更大了。

⑨回到船上,父亲又想出一个办法下河去推。他边说边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河里,我看 到河水瞬间淹到他的膝盖处。

⑩父亲双手撑船,一步一推,横冲直撞的冰碴子犹如锋利的刀划过他的双腿,水面浮起一层血红。就这样,一条落满星辉的银河,在夜幕之下,开出了一朵一朵火红的花。我心疼不已,也跳入河水中跟父亲一起推船。

⑪天地间一片寂静,伴着船体破冰之声的,只有我和父亲一脚一脚起起落落搅动河水的声音。月光之下看一船冰梨,竟发现它们也在熠熠闪光。

⑫深夜里,那一船冻梨才终于跟随浑身冷得打颤的我们到了家。接下来的一周内,那船冻梨被父亲卖出了好价钱,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新年。

⑬谁的生活中没有艰难呢?看清后,依然用力去解决,或许就是父亲想告诉我的人生道理。自始至终,父亲没有说教一句,而那一船负重逆水而行的冻梨却让我终生难忘。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过难事,不能亲身体验如何去战胜困难,实现逆流而上,那么,他就很难真正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

(文章有删改)

(1)、新考法 导图串记 妙妙为梳理文章内容,制作了下面的导图,请你将其补全。(填序号)

①父亲让“我”留在船上控制方向,他去岸上背船

②船进入了浅水区,由于吃水过深,船身触碰到滩底,行动艰难

③一船冻梨十分沉重,又是逆风逆水

④天黑后,河面上生出一层薄冰,船前行的阻力更大了

⑤先卸掉些冻梨,再把船拖上岸,推进内河,然后把冻梨重新搬回船舱

(2)、请从场景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河堤上,父亲拽起的缆绳绷得笔直,一端连着他的背,一端连着船头。俯身前倾的父亲形如一 道弯弓,步履沉重地逆水而上。

(3)、同学们对结尾段的作用进行了讨论,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对话。

(4)、妙妙觉得文章标题很好,但说不出原因,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一船冻梨逆水行”这一标题好在哪里。
举一反三
访兰

①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下来,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不但不因此(自大  得意),反而有几分愠怒。以后再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我问他,他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去访兰。

②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地上铺着一层寒烟;香气(热烈  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到。

③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想要动手挖一株回家。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我说:“这里的好!”

④“怎么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吧!”“是的。”

⑤“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⑥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栽培,便成了(玩赏  赏识)的景。

⑦“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

⑧“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⑨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生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⑩“这正是它的不俗之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香它的灵性。”

⑪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我为它的这种纯朴而高兴,同时悲叹以前喜爱它却无形中huǐ了它。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看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世,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⑫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我一直未敢忘却。

(有删改)

 你还选取了《颤抖的羽毛》表达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快来看看。

颤抖的羽毛

金波

①在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盛行踢毽子。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我踢毽子不怎么样,所以决心在做毽子上超过别人。

②有一天,我看到家里养的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翎(líng)毛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好看极了。我暗暗自喜,打算拿它的翎毛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

星期天,我约了要好的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擒住了大公鸡,大家激动不已,一窝蜂地扑上去,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公鸡咯咯地叫着,似乎再也忍受不住疼痛一下子挣脱了我们。

④大概因为它的冲劲过猛,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蓄(xù)水池。鸡不会游泳,水池四周又有高高的围墙。我们趴在池边看着公鸡在水中挣扎,心里着急万分,找来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公鸡以为我们要打它,吓得逃到池子的另一个角落。最后,我们找来一个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

⑤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惴(zhuì)惴不安的心情,带着新制作的毽子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夸奖我的毽子最漂亮。可我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地颤抖着。

⑥后来,我的那只大公鸡慢慢地站起来了。我总觉得对不起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渐渐地,它一见到我放学回家,又咯咯地叫着跑过来。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它看见过我那只漂亮的毽子。

(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芦稷

① 秋日的城,依然喧嚣。城市的一隅,三五个老农就地叫卖着自家地里的农产品,浓浓的乡 音和憨实的笑,亦如地里的庄稼,厚重而朴实。

②“老板,今年的芦稷很甜的嘞,听说你们城里人都喜欢……”“你尝尝,尝尝不要钱的。”说着就递上来一节,那种不容拒绝的热情也如同这个热烈的秋!“甜吗?”“嗯嗯……”不知是味蕾的 退化,还是味觉的挑剔,怎么也找不到童年芦稷的那份清凉和甘甜了。

③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每年夏初,奶奶就在院前屋后、田埂奋旯,种上一排芦稷。等 待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我那个年代,那个连奶糖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年代。我每 天都会在芦的旁边驻足,期待它们快快长大,像极了一个馋嘴的孩子。芦稷也不负众望,长叶 拔节、抽穗……有条不紊地续写着它的成长故事。

④ 听奶奶说,芦要等穗儿变紫才能吃呢,于是,我每天都会把穗儿逐一抓下来看。现在想 来,个头远超父母的我,和这是否有关呢?

⑤ 终于等来了芦稷成熟的那天,我拖着奶奶来到田间。“馋猫猫,还没熟透哩!”每次都会听 到奶奶同样的嘀咕。看着奶奶熟练地把芦稷砍断,去叶。奶奶很矮,却能抱得动我和一大捆芦 稷。在奶奶的怀里,我闻到了芦稷的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我想这就是秋的味道吧!回到院子 里,我会看着奶奶把芦剁成一节一节的,也会看着一节一节的芦在桌上毫无顾忌地滚动,就 像我,奶奶就是那硕大的桑木餐桌。

⑥奶奶从不让我用牙剔除芦稷的皮,她说我在换牙。每次,我总是噙着口水等待奶奶用她 仅剩的几颗牙,一丝一丝地把芦稷的外皮去掉。“呶,乖孙儿。”在奶奶盈盈的笑容里,我接过一根 根散发清香气息的芦稷,咬一口,清凉甘冽的汁水瞬间弥漫唇齿间。奶奶一边帮我擦着从嘴角溢 出的汁水,一边嗔怪:“慢点,慢点,没人和你抢……”晚霞映照在小院中,也融化在奶奶慈祥的皱 纹里……

⑦ 哦,我终于明白了:有奶奶,有小院,有晚霞,这才是芦稷的味道。

阅读短文《梁山伯与祝英台》,回答问题。

    ①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颖美丽,通晓诗文。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②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她好不容易才说服执拗的父亲同意她外出求学。祝英台打扮成公子模样,丫鬟打扮成书童挑着书箱,书箱里放着笔□墨□纸□砚□书籍□渔具□衣物等。准备就绪后,她们便离开家求学去了。
    ③路 上祝英台碰上了同样也去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便在亭子里结拜为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他们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④同窗三年,梁山伯 与祝英台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因父亲病重,要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亲自去送她。他们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想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意,又不便直说,便说愿意将家中九妹许配给梁山伯,梁山伯欣然答应。

    ⑤后来,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梁山伯欲向祝家提亲,但此时祝英台巳被父亲许配给马文才。

    ⑥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 了,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这样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临死之时,他告诉家里人,待他死后将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的路上。

    ⑦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半路,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鬟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拜。
    ⑧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霎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⑨一会儿,雨停了,云散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起来,绕着坟墓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蝴蝶,叫作梁山伯、祝英台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

    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那么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是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