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狱中飘扬

①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旧棉絮里。在她临危时,竟没有来得及交给自己的战友,而是在过了好久以后,人们才从她的遗物中找出来的。

②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

③“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④“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⑤“对,就这么绣。”

⑥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⑦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⑧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她不仅理解战友们的兴奋心情,她自己的心境,也和大家一样。但是她在胜利的喜讯中,激动而又冷静,想得很多、很远。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这代价,也许首先是自己,也许还有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然而,在欢乐的战友们面前,在五星红旗面前,她什么也没有讲。

⑨“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带着无限的喜悦,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临,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

⑩“我?”江姐笑着惊问。

⑪“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

⑫“应该是你。”李青竹等大家稍静之后,说道,“不能辜负同志们对你的信任和尊敬。”

⑬“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江姐高高地亮开红旗,无畏的声音里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⑭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枷锁,自由地崛立在祖国的土地上。

⑮江姐激动的目光,转向李青竹。她发现,李青竹正把“监狱之花”抱在怀里,孩子不知何时已经醒来,圆圆的眼儿,正望着欢乐的娘娘们。一阵火热的温暖,冲击着江姐的心,她不禁带着红旗,走向“监狱之花”。人们的目光,一时都亲切地转向热情迸发的江姐和天真可爱的孩子。

⑯江姐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

⑰“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江姐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

⑱“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孩子啊,你要记着:当你长大了,当你的孩子也从你手上接过红旗那天,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

⑲江姐眼里盈盈地闪动着火热的泪珠。她让孩子的嫩手把红旗抱在胸脯上,又急切地说:“孩子,孩子,你听清我的话了吗?我们多想听见你的回答啊!”江姐的脸温存地靠近“监狱之花”,又低声嘱咐着:

⑳“不管是狂风暴雨,不管是惊涛骇浪,你们一定要把战斗的旗帜,指向共产主义啊!”

“孩子!”李青竹接过“监狱之花”,激动地问:“孩子,娘娘的话,你听见了吗?”

(节选自《红岩》,题目为编者所加)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中的感叹号,表达了狱中的人们见到红旗时惊喜、激动的心情。 B、“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绣出闪亮的金星”这一细节,写出了江姐等人欢乐的激情和对祖国坚贞的爱。 C、“她在胜利的喜讯中,激动而又冷静,想得很多、很远”,表现江姐预想到斗争的残酷及对自己生命的担忧。 D、文中“监狱之花”是一个烈士遗孤的名字,这一称呼饱含了革命者对下一代深深的爱意和美好的祝愿。
(2)、梳理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第①段:拿出珍藏的红旗。

第②——⑧段:

第⑨——⑭段:江姐揭开红旗,宣布胜利的到临。

第⑯——㉑段: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说说江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江姐高高地亮开红旗,无畏的声音里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②江姐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___,能________;谅解是________,能____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理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起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望

包利民

①大客车飞快地行驶在险峻的盘山路上,我坐在第一排,从这个角度看出去,就像巨大的窗口在不停地吞噬着路面。客车里的人们昏昏欲睡,一片沉默。

②随着山势的增高,路况也越来越不好,看着每一个转弯处前方空荡荡的山谷,无形的恐惧把我的心提得很高。脑海里不停地想着,如果出事我该怎样去应对,越想越是绝望,似乎在每一种情况下,我都只能听天由命。

③我努力稳定下心神,又暗骂自己胡思乱想。其实,我有些乌鸦嘴,坏事说得很准,甚至有些不好的念头,刚在头脑里成形就会得到验证。比如坐船的人忌讳说“船翻了”那一类话,可是即使不说,他们当中又有哪个人心里没或多或少地想过呢?梦想难成真,乱想往往会瞬间变成现实。

④大客车在一阵剧烈的抖动后猛然停住,把很多人的梦都颠碎了,东倒西歪醒来的人们先是迷茫,再是惊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司机的大嗓门儿穿透嘈杂的声浪,他说:“车为了躲避一块落石,被迫停在悬崖边上,随时都有坠崖的可能。”我向窗外看了一眼,确实离悬崖边极近,却似乎没有司机说的那么严重。司机又说:“车一时发动不起来,由于坡度较大,角度不好,车可能会慢慢地滑下悬崖。”

⑤人们的吵嚷声又起,淹没了司机的话,有人喊着快开车门,有人已经站起身,还有人对着手机大声说话,更有男人的骂声、女人的尖叫声、小孩子的啼哭声,一时之间万声入耳,仿佛世界末日一般。恰好一缕阳光从远处的山隙间奔跑过来,透窗而入,把一些人脸上的惊恐描摹得极为生动。坐在我身后的那三个年轻人吵得最凶,司机杵在车头声嘶力竭,却没人听他说。

⑥忽然一声断喝横空出世:“都闭嘴!”这一声极为响亮和有震慑力,盖住了男人们的骂声,掐断了女人们的尖叫声,止住了孩子们的啼哭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挺身而出,果敢刚毅的脸上透着威严和坚定,他稳稳地站在那儿,混乱的世界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⑦他很简洁有力地说:“现在都听我的!司机同志请打开车门,小孩、老人和女人按顺序先下车,不许拥挤,其他人最后下!我曾经是军人,是真刀真枪和武装匪徒交过火的,谁敢不守规矩,别怪我对他不客气!”说着,他的目光如刀子一般划过我身后的三个年轻人,刚才吵得最凶的他们正拿着手机录视频。

⑧有个雷厉风行的人指挥,果然秩序井然,大家很快便都顺利下了车。这时司机也把车重新启动开到了路中间,人们发出一片欢呼声。这时候,一直拿手机录视频的三个年轻人中的一个站出来说:“感谢大家!我们是某电视台的记者,这次‘事故’其实是我们在司机的协助下,做的一次关于人性的测试。是想看看在危急情况下,人们的各种反应所暴露出来的人性问题。说实话,起初我们是挺失望的,直到这位大哥站出来。我们很感谢也很欣慰,说明只要有一个人能保持理智,那么人性……”

⑨他话没说完,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一个箭步蹿上来,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大声说:“你们就是吃饱了撑的,有那工夫干点儿对大家有利的正经事儿,别整天琢磨这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车上有生病的老人,有不懂事的小孩,你们这样做有想过他们受惊吓会有什么后果吗?测试人性,你们想过你们有人性吗?”

⑩倒地的人无言以对,另外两个年轻人怒目而视,似乎想冲上来,可五十多岁的男人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想测试人性吗?你们信不信,现在大家都挺生气的,只要我鼓动鼓动,大家就敢把你们几个扔到山沟里去!对,还有你——”这时那个司机也下了车,站在旁边,“你身为一个司机,有为乘客着想过吗?这种事也能测试?要是真掉下去怎么办?你的职业道德呢?你的人性呢?要是我说,我现在测试一下你们的人性,你们四个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说吧,到底是谁出的主意?我们只追究主犯!”

⑪这几句话一说,大家果然非常愤怒,开始指责起这四个人来。一些男人渐渐地向前靠拢,而他们四个却是互相看着,一脸惊慌……

⑫这场闹剧最后在老军人的劝说下不了了之。他说他只想给那些总想着弄点儿噱头博人眼球的人一些教训。我知道,他很失望,很愤怒。我坐在车上,却再无心去看窗外的种种,而其他人也睡不着了,客车里依旧沉默着,就连空气也都凝滞了。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