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望

包利民

①大客车飞快地行驶在险峻的盘山路上,我坐在第一排,从这个角度看出去,就像巨大的窗口在不停地吞噬着路面。客车里的人们昏昏欲睡,一片沉默。

②随着山势的增高,路况也越来越不好,看着每一个转弯处前方空荡荡的山谷,无形的恐惧把我的心提得很高。脑海里不停地想着,如果出事我该怎样去应对,越想越是绝望,似乎在每一种情况下,我都只能听天由命。

③我努力稳定下心神,又暗骂自己胡思乱想。其实,我有些乌鸦嘴,坏事说得很准,甚至有些不好的念头,刚在头脑里成形就会得到验证。比如坐船的人忌讳说“船翻了”那一类话,可是即使不说,他们当中又有哪个人心里没或多或少地想过呢?梦想难成真,乱想往往会瞬间变成现实。

④大客车在一阵剧烈的抖动后猛然停住,把很多人的梦都颠碎了,东倒西歪醒来的人们先是迷茫,再是惊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司机的大嗓门儿穿透嘈杂的声浪,他说:“车为了躲避一块落石,被迫停在悬崖边上,随时都有坠崖的可能。”我向窗外看了一眼,确实离悬崖边极近,却似乎没有司机说的那么严重。司机又说:“车一时发动不起来,由于坡度较大,角度不好,车可能会慢慢地滑下悬崖。”

⑤人们的吵嚷声又起,淹没了司机的话,有人喊着快开车门,有人已经站起身,还有人对着手机大声说话,更有男人的骂声、女人的尖叫声、小孩子的啼哭声,一时之间万声入耳,仿佛世界末日一般。恰好一缕阳光从远处的山隙间奔跑过来,透窗而入,把一些人脸上的惊恐描摹得极为生动。坐在我身后的那三个年轻人吵得最凶,司机杵在车头声嘶力竭,却没人听他说。

⑥忽然一声断喝横空出世:“都闭嘴!”这一声极为响亮和有震慑力,盖住了男人们的骂声,掐断了女人们的尖叫声,止住了孩子们的啼哭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挺身而出,果敢刚毅的脸上透着威严和坚定,他稳稳地站在那儿,混乱的世界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⑦他很简洁有力地说:“现在都听我的!司机同志请打开车门,小孩、老人和女人按顺序先下车,不许拥挤,其他人最后下!我曾经是军人,是真刀真枪和武装匪徒交过火的,谁敢不守规矩,别怪我对他不客气!”说着,他的目光如刀子一般划过我身后的三个年轻人,刚才吵得最凶的他们正拿着手机录视频。

⑧有个雷厉风行的人指挥,果然秩序井然,大家很快便都顺利下了车。这时司机也把车重新启动开到了路中间,人们发出一片欢呼声。这时候,一直拿手机录视频的三个年轻人中的一个站出来说:“感谢大家!我们是某电视台的记者,这次‘事故’其实是我们在司机的协助下,做的一次关于人性的测试。是想看看在危急情况下,人们的各种反应所暴露出来的人性问题。说实话,起初我们是挺失望的,直到这位大哥站出来。我们很感谢也很欣慰,说明只要有一个人能保持理智,那么人性……”

⑨他话没说完,那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一个箭步蹿上来,一脚把他踹倒在地,大声说:“你们就是吃饱了撑的,有那工夫干点儿对大家有利的正经事儿,别整天琢磨这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车上有生病的老人,有不懂事的小孩,你们这样做有想过他们受惊吓会有什么后果吗?测试人性,你们想过你们有人性吗?”

⑩倒地的人无言以对,另外两个年轻人怒目而视,似乎想冲上来,可五十多岁的男人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想测试人性吗?你们信不信,现在大家都挺生气的,只要我鼓动鼓动,大家就敢把你们几个扔到山沟里去!对,还有你——”这时那个司机也下了车,站在旁边,“你身为一个司机,有为乘客着想过吗?这种事也能测试?要是真掉下去怎么办?你的职业道德呢?你的人性呢?要是我说,我现在测试一下你们的人性,你们四个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说吧,到底是谁出的主意?我们只追究主犯!”

⑪这几句话一说,大家果然非常愤怒,开始指责起这四个人来。一些男人渐渐地向前靠拢,而他们四个却是互相看着,一脸惊慌……

⑫这场闹剧最后在老军人的劝说下不了了之。他说他只想给那些总想着弄点儿噱头博人眼球的人一些教训。我知道,他很失望,很愤怒。我坐在车上,却再无心去看窗外的种种,而其他人也睡不着了,客车里依旧沉默着,就连空气也都凝滞了。

(有删改)

(1)、请梳理概括文章的情节,填写下面表格的空缺处。

大客车飞快地行驶在盘山路上

乘客们昏昏欲睡

乘客们迷茫、惊慌

危急时刻老军人挺身而出指挥司机打开车门,要求大家按顺序下车

乘客们不再慌乱,秩序井然地下车

闹剧不了了之,客车继续行驶

(2)、“伏笔与照应”的结构技巧在本文中有鲜明的体现,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3)、简要分析老军人的人物形象。
(4)、从文章主题和表达效果上看,你认为下面两个语段哪个更适合做文章的结尾?请简述理由。

【A】人性其实真的不能拿来测试。测试人性,只会有两个姑果,一个是测试的人失望,一个是被测试的人失望。而且,当你测试别人的时候,你自己的人性已先塌陷。

【B】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测试出人性。但这一场人为的人性测试确实测出了些什么。测出了什么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举一反三
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花世界里的人

    他是小镇上有名的老中医,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六十开外了。

    他的家,稍稍有些偏僻,在一条巷子的深深处。三间平房,很旧了,简陋着,却有个大大的院落。旁边住宅楼一幢接一幢竖起的时候,有人劝他搬家,他不肯,他是舍不得他的大院子。

    大院子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他尽情地种草养花。院子里除了一条小道供人走,其余的地方,均被他种上了花。这还不够,他还要把花搬进屋子里。客厅一张条桌上,摆满各色各样的花盆,甚至连吃饭的碗,都用来盛花了。他是花世界里的人。

    也种一些奇奇怪怪的药草,清清淡淡的,开小小的白花或黄花。他把这些药草捣碎了,制成各种药丸,给上门求诊的人吃。他的药丸,效果十分显著,尤其针对小儿的腹泻和咳嗽,几乎是药到病除。

    他在民间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十里的地方,无人不知。他家的院门前,整天车马喧闹,人来人往。外乡人也赶了老远的路来,让他给看病。他坐在簇簇的花中间,给人把脉,轻轻雅雅地说话。他在药方子上,写上瘦长瘦长的字。他一粒一粒数了药丸,包上,嘱咐着病人怎么吃。他的收费极低,都是一块钱两块钱的。有时,甚至不要钱。他说,乡下人不容易。病人到这时,病好似去除掉大半了,———他整个的人,都袭着花香,是那么地让人放心。

    那时候,我在他所在的小镇工作。我的孩子小,三天两头生病,我便常常抱了孩子去敲他家的门。有时,半夜里,他被我从睡梦中叫醒,披一件衣,穿过一丛一丛的花,来开门。薄薄的月光飘着,远远望去,清瘦的老先生,很有种仙风道骨的样。

    其实,不止我半夜里去“吵”过他,小镇上有孩子的人家,大多数半夜里都去“吵”过他。他总是毫无怨言,无比温和地给孩子看病。为了哄哭闹的孩子,他还特地买了不少孩子爱吃的糖果放家里,以至于孩子一到他家,就熟门熟路地去拉他家橱柜的门。孩子知道,那里面,藏了许多好吃的。

    我们过意不去,要多给他钱。他哪里肯收?他摸摸孩子的头,说,宝宝,你长大了,记得来看看爷爷就好了。

    在他的照拂下,我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小镇上许多的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我离开小镇,一别七八年,小镇上的人和事,渐渐远了。却常常不经意地想起他,清瘦的样子,温温和和的笑容,还有他那一院子的花。

    前些日子,有小镇人来城里办事,我们遇见。我们站在街边一棵梧桐树下,聊小镇过往的人和事。我问起老先生。那人轻轻笑,说,他走了,走了已有两年多了。

    那人说,他的葬礼浩大得不得了,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去给他送葬。送他的花篮,多得院子里摆不下,都摆到院墙外去了,绵延了足足有半里路。

    那人说,他有颗菩萨心,好人有好报的。

    我微微笑起来,想老先生一生与花为伴,灵魂,当也变成一朵花了吧。这世上,你若种下善的因,定会结出善的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选自杨绛《老王》

(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三)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选自李森祥《台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竞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文学类文本阅读

雕心

张义

①我姑爷是一个木匠。

②每当我去姑爷家,都能看到他站在那,拿起这一块木头,仔细看看,又拿起另一块,两相对比,又放下……最终,他将手中的这一块木头固定在架上,从容地在工具箱里翻出大大小小的刻刀、刨刀等工具。不久,木屑跟着阳光飞溅,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香味,姑爷便朦胧在木屑中。

③这时,我便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姑爷灵动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干裂,又大又厚,但是他却能变魔术般地把布满苍老皱痕的树皮刨掉,露出白白的带有香味的树心。

④暖春的气息正从尚未解冻的泥土深处慢慢向上流淌,树上的花次第开放,花香与木气的柔和让我心旷神怡,姑爷也要开始教我如何雕木。“刀一定要直,手握刀的时候一定要紧,然后从这边进去,一刀、两刀、三刀,刀抬起来以后,刀尖必须放在这个地方,对了,一刀、两刀、三刀…”姑爷的话朴实得像他那斑驳的刨座。

⑤姑爷决定让我实际操练一番,让我雕一个骰子。这还不简单吗?我选了一块木料,将那块粗糙的木胚固定在架子上,匆匆绘好了草图,便急不可待地开始了。

⑥我拿起锯齿,欲将台上的木块锯成规整的六面体,但这锯齿却不听使唤,时而锯歪,时而卡在里面,我虽急躁却又无可奈何。刻痕时深时浅,有时手一抖,又在本不平整的木胚上徒增伤痕,像极了蹒跚学步的婴儿。

⑦姑爷放下手中的木槌和刻刀,说:“你的心太急,每一件木雕工艺品,必须经过设计、凿粗坯、修光、打磨等工序,道道马虎不得,道道都是考验心境。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啊!来,姑爷给你示范一下。”

⑧姑爷的话,犹如一个个花苞,种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渐次开放。雕木何尝不是雕心呢?我摒弃了一切干扰;深深地吸一口气,拿起刻刀,用锯子慢慢锯出一颗标准的正方体。左手指甲因为用力摁压而微微泛红,我努力保持刻刀的力度均衡,细细打磨不够平滑的地方。

⑨日光渐渐西沉,终于,我刻出了骰子的初模。定形、雕刻、修光、打磨等工序,哪一道工序不是漫长的修炼过程呢?

⑩如今,我已能够让刻刀在原木上翻飞,时而粗犷有力,时而细腻娇柔,我心平如镜,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一块名不见经传的原木就完成了华丽的变身。

⑪而姑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微眯着双眼细细打磨他的木雕,眼睛清澈得像孩子,我知道那是心底浸润而上的一股专注和痴迷。

⑫枝叶抽芽,拔节无声。我越来越明白,雕木者雕心也。

一选自2023年《青年文摘》

班级举行小说专题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一片白云

谢志强

他欣喜地听着从羊圈传来的羊的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起火,炖上铜壶。在水隐约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去。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里出现女儿一张惊慌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他关注着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

女儿说:“昨晚它还欢蹦乱跳呢。阿爸,它硬得像块白石头。”他脑子里还留着夜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①,说:“坐下来,来,羊等着要上山吃草。”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遮蔽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碎着糌粑。

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里充满着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念叨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袄。羊毛稚嫩可爱地曲卷着,一绺一绺曲卷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舒展开来。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冲着羊羔来了。阳光里,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徘徊。

随后,高阔的蓝天,出现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一个偌大的影子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逼近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

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一片乱乱的鸣叫。乌鸦躲闪开了。不知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

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田地。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一位朋友来他家。喝着奶茶,两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那张羔皮。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地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恢复了那辽阔的平静。

转眼,一片白云在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母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响过来。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了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

(选自《珠子的舞蹈》)

【注释】①糌粑(zān ba):“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阅读下面这篇科幻小说,完成各题。

刹车时代

●刘慈欣

①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②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③地球自转刹车用了四十二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三年。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

看最后一次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

④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⑤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座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股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都像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则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⑥更可怕的是发动机带来的酷热,户外气温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必须穿冷却服才能外出。在这样的气温下,常常会有暴雨,而发动机光柱穿过乌云时的景象简直是一场噩梦!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爷爷老糊涂了,有一次被酷热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冲出门去,我们没来得及拦住他,外面雨点已被地球发动机超高温的等离子光柱烤沸,把他身上烫脱了一层皮。

⑦但对于在北半球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刹车时代以前的人们,看见太阳、星星和月亮很自然一样。我们把那以前人类的历史都叫作“前太阳时代”,那真是个让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啊!

⑧在我小学入学时,作为一门课程,老师带我们班的三十个孩子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颗行星的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所以从我三岁到六岁的三年中,光柱的光度大为减弱,这使得我们可以在这次旅行中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⑨我们很快到达了海边……刹车时代刚刚结束,其对地球的影响已触目惊心: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更给这大洪水推波助澜,波及南半球。爷爷在三十年前亲眼目睹了百米高的巨浪吞没上海的情景,他现在讲这事的时候眼还直勾勾的。事实上,我们的星球还没起程就已面目全非了,谁知道在以后漫长的外太空流浪中,还有多少苦难在等着我们呢?

⑩我们乘上一种叫“船”的古老交通工具,在海面上航行。随着青蓝色霞光的渐渐减弱和粉红色霞光的渐渐增强,一种不安的气氛在船上弥漫开来。我们最害怕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集合在那间用来做教室的大舱中,小星老师庄严地宣布:“孩子们,我们要去看日出了。”

⑪没有人动。我们目光呆滞,像突然冻住一样僵在那儿。小星老师又催了几次,还是没人动。她接着对几位班干部说,“你们先走,孩子们,不要怕,我小时候第一次看日出也很紧张的,但看过一次就好了。”

⑫孩子们终于一个个站了起来,紧紧拉着手,朝着舱门挪动脚步,一起战战兢兢地朝甲板走去,去面对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日出。

⑬“其实,人类把太阳同恐惧连在一起也只是这三四个世纪的事。这之前,人类是不怕太阳的;相反,太阳在他们眼中是庄严和壮美的。那时地球还在转动,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他们对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赞颂落日的美丽。”小星老师站在船头对我们说。

⑭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就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枚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这颗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采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氮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气化了。所以,人类在以后的太阳系中已无法生存下去,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而照人类目前的技术力量,全人类移民唯一可行的目标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恒星,有四点三光年的路程。

⑮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⑯我们的船继续航行,到了地球黑夜的部分。在这里,阳光和地球发动机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凉的海风中,我们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样的景象啊,美得让我们心醉。小星老师一手搂着我们,一手指着星空。看,孩子们,那就是半人马座,那就是比邻星,那就是我们的新家!说完她哭了起来,我们也都跟着哭了,周围的水手和船长,这些铁打的汉子也流下了眼泪。所有的人都用泪眼望着老师指的方向,星空在泪水中扭曲抖动,唯有那颗星星是不动的。它是黑夜大海狂浪中远方陆地的灯塔,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是人类在未来一百代的苦海中唯一的希望和支撑。

⑰……

⑱起航的日子终于到了!

⑲地球上路了,人类上路了。

⑳就在起航时,爷爷去世了,他身上的烫伤已经感染。弥留之际,他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____。

(节选自刘慈欣《流浪地球》,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