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3)、材料三汉武帝所采纳的建议是什么?反映的史实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举一反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基业,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材料三: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绅士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材料四:据(某赴美公使)奏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

——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五:“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