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压轴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

    ①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③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举一反三
冷冻疗法挽救生命
      ①登山或潜水运动员都深知寒冷给身体带来的危害。然而,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手段,降低体温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在接受使用体外循环机进行的手术时造成脑部后遗症的风险。
      ②伴随心脏问题产生的是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大脑损伤。缺氧5分钟就会给大脑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10分钟即可造成神经死亡。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在手术中有控制地降低体温以减少脑部损伤。这种疗法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地把体温降至35摄氏度以下。因为体温每降1摄氏度,氧气的消耗量就会降低5%—8%。西班牙马德里心脏外科主任恩里克·罗德里格斯指出:“在所有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外科手术中,我们都会用到适中的降低体温的做法,也就是说,降至28摄氏度至31摄氏度之间,以避免在出现危险时给大脑造成损伤。”
      ③此外,冷冻疗法可以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间。例如在成人主动脉切断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完全中断血液循环。为此需要把患者的身体冷冻起来,使接近冬眠状态。当体温降至16摄氏度时,安全时间为40分钟至60分钟。心脏外科助理医师卡洛斯·莫拉莱斯指出:“体温降得越低,我们进行安全手术的时间就越充裕,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④但是,控制体沮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冷冻疗法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是手术后如何使体温回升。按照一般规则,如果身体被冷冻30分钟,那么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就将增加一倍。负责将血液重新灌注到血管当中的医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使患者体温回升。如果体温在28摄氏度以下,那么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风险就会很高。恩里克·罗德里格斯说:“尽管这些威胁依然存在,但是目前医学界使用冷冻疗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可能出现的大脑水肿和血凝紊乱,因为低温破坏了血液蛋白。”重症监护室中的最大难题通常是通常是痉挛和寒热增加的氧气消耗,以及患者免疫系统的改变。因此专家建议给接受了冷冻疗法的患者实施镇静辅助治疗,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冷冻时间长达几天的情况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②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③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放在窗台上,盒盖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内。

    ④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⑤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⑥“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⑦“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⑧“吃?……”

    ⑨“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⑩“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⑪“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⑫母亲愕然。

    ⑬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⑭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⑮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⑯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⑰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⑱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它们的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⑲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⑳“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㉑“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㉒“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到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老班长

李胜今

①只见林跃进装了满满一车蔬菜,用袖子擦了脸上的汗,刚要骑上三轮车,背着药箱的村医刘建就来到了田头。他看着洪河堤下林跃进种的三亩辣椒、三亩茄子,再看看又黑又瘦、嘴上长满火燎泡、腰杆却挺得笔直的林跃进,不禁摇头说:“林支书……”

②没承想林跃进大手一摆:“别喊我支书,退休几年了。”

③刘建笑笑没吱声,他知道林跃进的脾气,就是在村支书任上的十几年,他也不喜欢别人喊他支书,他喜欢别人喊他“老班长”。

④一九七九年中越边境白卫反击作战,林跃进可是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的。他保家卫国流血流汗,身上弹片都能取下小半碗。升任班长,他带领全班战士与敌人斗智斗勇,更是屡立战功。退伍后回到洪河,一起回来的战友叫他老班长,他也一直把自己当成老班长。

⑤林跃进到洪河堤下折了一根拇指粗的青竹,去了梢,绑在三轮车车把的中柱上。刘建轻车熟路地把兑好的吊液拴在竹竿半腰,然后搓住林跃进伸来的左手消毒扎针,边扎边说:“老班长,听我一声劝,你得好好休息,至少吊好液再走。”

⑥林跃进看了手机摇摇头说:“今天去晚了,买菜的等急了。”还不等刘建说话,林跃进已经发动了电动三轮车,在田间小路上颠毁前行了。哪管刘建在身后喊着:“不能开那么快,注意别滚针了!”

⑦买菜的的确等急了,因为林跃进来到栏杆街菜市场,已经下午三点半了。他的临时摊前挤了黑压压一片人,多是穿着普通的老头老太太,更有几位或坐轮椅或拉拐杖的残疾人。其中一位拄着拐杖的独腿老人站在人群最前面不停地说着:“大家不要乱,老班长今天会来的。”

⑧待林跃进的三轮车开过来,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道。车刚停稳,人群就围上去开始挑拣蛛椒、茄子。林跃进边过秤边收钱边扯着腔吆喝:“新鲜辣椒、茄子,优惠价八毛,限购二斤。”

⑨这时,一辆宝马车停在旁边,年轻的女司机下车刚想往上挤,林跃进连忙摆手:“俺这蔬菜只卖有困难的普通人,您开豪车就别过来了!”气得宝马女当场就嘀咕“死老头”。旁边摊主是位微胖妇女,听宝马女骂,她就笑:“他不卖给你我卖给你。你说这死老头,天天优急价。这茄子零售一块八,他卖八毛。辣椒两块八,他还卖八毛,他就是个傻瓜。”

⑩宝马女看了下那边买菜的人群苦笑:“这老头也是在做好事,那些买菜的大多吃不起你摊上的时令蔬菜。”女摊主似乎不服气,有些咬牙切齿,说:“死老头,这菜市场哪个摊主不恨他?”便捡了摊边上一颗烂土豆,朝着林跃进扔过去,没承想正砸在林跃进的额头上。林跃进并没发火,而是继续扯着腔像吆喝卖菜一样唱着:“你砸我,我不恼,只是大妹子你呀,好瞧不好瞧?”

⑪三百斤辣椒、茄子很快卖完了,林跃进跟前就剩下独腿老人。林跃进掀开三轮车驾驶座,从里面拎起一个鼓囊囊的绿书包递给他。

⑫“这是你嫂子一大早摘的红瓜,有六斤多,分了三份,你一份,咱们战友老刘一份,五保户王大爷一份。”

⑬独腿老人打开书包,就见鲜嫩的丝瓜,每根顶着一朵小黄花。战友老刘本来身体硬朗,春天突然得了脑血栓卧床不起。五保户王大爷是老刘的邻居,孤苦伶仃,林跃进去看老刘时,瞧在眼里。独腿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⑭“老班长,这丝瓜你自己也没舍得吃吧?现在零卖至少三块,不能给我们!”

⑮没承想,林跃进脸一沉,身体突然来个立正,左手握着拴吊瓶的竹竿就像拉一杆步枪,声音严肃:“自己吃要紧还是卖两个钱要紧?方东晨!”

⑯“在!”独腿老人立即站直了身,面向林跃进, 目光炯炯。

⑰“执行命令!”林跃进举起右手向方东晨行了个军礼。

⑱方东晨把身体重量压在拐杖上,抬起右手庄重地回礼:“是,老班长!”

⑲女摊主撇嘴:“弄得跟真的一样。”宝马女边挑番茄边笑:“老班长本来就是真的。”女摊主突然瞪大了眼睛,宝马女也回头看:林跃进竟然拔了自己手上的吊针,拎着他的电子秤红着眼就往宝马车上冲。宝马女心说,我就说了个死老头,你还要砸我的车吗?但见情况不对,轿车怎么在后退?宝马女马上吓出一头冷汗,她忘记拉手刹了,车子在往后溜,后面是斜坡,坡下七个孩子正在玩沙堆。

⑳情况紧急,林跃进拿电子秤去挡宝马车的后轮,车停了一下,但车轮马上把电子秤轧扁了。林跃进大喊:“小孩,快跑!”那些孩子反倒被父发事吓着了,有四个大点的孩子缓过神跑开了,三个小的却不知所措。车子还在加速,再有一米多轿车就撞到这三个孩子了。林跃进容不得多想,他一个飞扑, 一胳膊甩走三个孩子,但宝马车马上把他轧在了下面。

㉑林跃进清醒的时候,已经在“120”的担架上了。女摊主抱着三四岁的男童正向他哭泣,说她不该用土豆砸救命忍人。而平时看林跃进不顺眼的众多摊主,都围了过来,帮着医生护士,把他往救护车上抬。

㉒两个月后,出院的林跃进坐着轮椅,终于回到思念已久的栏杆街菜市场,他发现整个市场整洁了许多。 而他的临时摊位,摆放着他菜田里的辣椒、茄子。一群非常熟悉的买菜人,正井然有序地排队自助购买,自觉把钱放进旁边的钱盒。老方告诉他,在他住院的这些日子,市场的摊主们轮流打理他的菜园,轮流采摘辣椒、茄子,轮流把它们拉到市场摆上摊位。

㉓林跃进眼眶潮湿了,他感激地看着市场的摊主们。摊主们也看到了他,他们停下手中的活儿,站得笔直,右手齐眉向他敬礼,似乎在迎接他们敬慕的老班长的检阅。

(选自《三门峡日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⑪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⑫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⑬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⑭“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⑮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