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对选文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感动。 B、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C、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D、白求恩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既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C、选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凝练。 D、“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3)、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D、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4)、品味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 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⑪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⑫“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⑬“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⑭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⑮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⑯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⑰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⑱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⑲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⑳“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 , 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⑪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⑫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⑬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⑭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⑮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⑯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⑰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⑱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⑲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⑳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画在手腕上的表

    ①小时候,由于个头过于矮小,那份自卑让我变得孤僻内向。父母担心我长期下去会得忧郁症,所以变着法儿地想让我走出家门。

    ②有一天,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然后偷偷锁上家门,借故先离开了。那些孩子过来招呼我和他们一起玩,我却没搭理他们,他们就对我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③我气急了,捡起地上的石块儿朝他们扔过去,正巧砸中了一个小孩的头,他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受伤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与父亲理论。父亲自知理亏,小心地赔着不是,还赔了不少医药费。

    ④我不安地蹲在墙角,等着父亲的责骂。可是,父亲并没有责怪我,我只是听到了他很沉重的叹息声。那两声叹息,就像两根毛线,缠到一起,纠结成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

    ⑤我是一个问题孩子,我也想打开自己的心,可是我做不到。我害怕这个世界,害怕闪电,害怕陌生人的眼睛,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我宁愿锁上房门独处。

    ⑥老师对父亲说,“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太孤僻,几乎从来不与别的孩子交流。”老师没有“灵丹妙药”,父亲亦无计可施,叹息的声音越来越沉重。

    ⑦生日那天,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个礼物——足球。对于我们家来说,这真是一个很奢侈的礼物。我却表现得不那么惊喜,因为足球要好几个人踢才好玩,而我只有和我自己的影子踢,它是我唯一的好伙伴。

     ⑧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倒是懂得,只是我很难走出拥抱世界的第一步。父亲开导我说:“个子矮怕什么,这并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

     ⑨父亲拿出一支圆珠笔,轻轻地在我的手腕上画了一块表。然后对我说:“你看,这画在手腕上的手表,虽然不动,却不耽误时间在走。”

    ⑩当时,我傻没听懂父亲的意思。父亲摸摸我的头,接着说:“孩子,你就是这块画在手腕上的手表,你停留在自己的时间和世界里,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天气、什么样的景致。我希望有一天,送你一块真正的手表,那样你就能和世界同步了。别忘了,这个世界不光只有你自己,你要融进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我知道,父亲送我足球,给我画手表,都是想让我走出自己狭小的世界。我想,既然可以不再怕自己的影子,那么也可以不再怕那些活生生的人啊。仿佛被点破了一层窗户纸一样,我开始试着与别人交流。从向同桌借一块橡皮开始,到帮助别的同学讲一道习题,我发现,当我主动与他们交往时,他们不但没有排斥我,反而给了我极大的热情,就像那红彤彤的阳光,泼了我满满的一身。同学们不再把我当作孤僻的“怪物”,我又重新回到了阳光里。终于懂得了,不管疼痛还是快乐,都不该一个人。要学会承担和分享,有人与你承担疼痛,疼痛就减轻了一半,有人与你分享快乐,那快乐就成了海洋。

    我拿出足球,和伙伴们一起奔跑在草地上。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快乐的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原来,生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绽放的!

    又一个生日到了,父亲依然没有给我买来一块手表。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了一块手表。父亲看到,摸摸我的头说:“这个假手表,不会动啊。”

    “不,爸爸。它在走动,不信你听。”我把手腕送到父亲耳边。

    “嗯,是在走动。”父亲应和着我。

    我们绝非掩耳盗铃,我真的听到了它在走动,走得不疾不徐,不卑不亢。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文

    ①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②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小事情。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③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④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别操心。有空了再回来看看。”

    ⑤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很少和他说话了。不是我们不想和他说话,而是他再也听不清楚我们说什么了。他又不会唇语,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索性就不说了。

    ⑥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所以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⑦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⑧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⑨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蒙对的。

    ⑩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⑪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⑫听了父亲翻译过来的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⑬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娘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⑭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然后挂了电话。

    ⑮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⑯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在尘世久了,人心就难免会蒙上厚厚的尘埃。此时,不妨到山林里走一走。

在山林间穿行

汪宸国

①早晨的山林静悄悄,只有露珠在晨曦中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此时,从山林的深处传来一声小鸟的鸣叫声,紧接着,前后左右的鸟鸣声也跟着响了起来。瞬间,山林从一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林中顿时变得热闹了。

②据说,地球上最早的鸟儿出现在晚侏罗纪时期,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一八六一年,考古学家在德国南部发现了第一个鸟化石,将它命名为始祖鸟。传说在始祖鸟出现之前,世界一片沉寂。就在这寂静无声的某一天,这只始祖鸟张开喉咙对着蓝天“啊——”了一声,竞奇妙地产生了声音。而且,这一声在林间往复回响。A.于是,沉默的山川迎来呼啸的山风,流淌的河流奔腾起震耳的激流,无边的森林回荡着兽的欢唱,辽阔的大海掀起滔天的巨浪。

③贝斯顿在《追远的房屋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想知道这成千上万的鸟儿在哪里过夜?”其实,我在童年时代也有过这样的好奇。

④年幼的我在阅读童话时,鸟儿在巢中叽叽喳喳的生活场景令我心生无限的好奇和憧憬。后来,终于在某一个夜晚,我跟在几个大孩子的屁股后面,借助加长的手电筒去山林寻找鸟儿的房屋。那天晚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鸟巢,却看到很多的鸟儿站立在树枝上睡觉。当手电筒的光束照上去时,笼罩在强光下的鸟儿们一只只呆若木鸡、一动不动。B.一个大孩子用弹弓射下了好几只儿后,其它的儿依然站在树枝上纹丝不动,好像根木不知道身边的伙伴已经害。

⑤时至今日,每每想起此事,我依然深感愧疚。

⑥在山涧的一个隐秘之处,我偶然看见一朵小花。这是一朵色泽艳丽的小花,独自在春风里微微地摇曳着。

⑦就在我为这朵小花喑暗惋惜之时,顾城的一首诗浮现出来:“一个小虫子,拉着它的琴,在一个很小的土洞里,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只是因为热爱。”

⑧是啊,这朵小花开在如此偏僻的角落里,并不是为了威得关注和喝彩,只是因为热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⑨植物知识的贫乏令我无法叫出那朵小花的名字。可是,当我刚刚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遗憾时,我的耳边又响起这样的诗句:花儿是无我的,它们并不在乎自己叫什么名字,它们只是在乎能否按照自己的心意盛开。

①看到这棵古银杏树的第一眼,我就不禁肃然起敬,在心里发出一声惊叹:啊,好大一棵树!

①这是一棵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古老、最美丽的银杏树。由于它的高大,我必须站在远处仰望,才能看清它挺拔的身姿。它浓密的树冠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遮蔽着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土地。因为古老,这棵银杏树已是独木成林。走近古银杏树的身边,我发现它的主干要七八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起来。树干笔直,到了十几米的高处才开始向四处分权。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古银杏树主干的不远处,还从地下冒出了几棵银杏树,这些树的树干也得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

作家周涛曾《森林》一文中发出感叹;“让那些大都市里密密麻麻的人们在这些巨树下站一会儿,哪怕只有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就像对待宗教那样虔诚 , 那么即使最傲慢、最愚蠢的人,也会立马明白,自己不过是只蚂蚁。”

③与蚂蚁相比,我们人类似乎是顶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与眼前这棵古银杏树相比,与远处高耸的群山相比,我们不也是微小的蚂蚁吗?

①穿行在山林深处,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扬起头,张开双臂,深呼吸。植物的味道清新,沁人心脾。人真的不能跟植物相比,一比,就会自卑起来。我想可能是人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混沌不清的浊气与俗气。这样的气息特別伤害人的心灵。久而久之,人心就会蒙上厚厚的尘埃,变得越发容易产生怨气与怒气。因此,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到山林里走走,跟植物们亲密地站在一起,好好地待上一段时间,以便使自己这颗蒙尘的心灵渐渐苏醒、通透、空灵起来。

——选自《阳光》2022年第5期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