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阅读《让静电不再噼啪作响》,完成下列各题。

让静电不再噼啪作响

董晓秋

天气渐冷,空气里开始变得“电量十足”。梳头时,头发越梳越乱,甚至立起来;脱衣服时噼啪作响,甚至伴有蓝光;摸门把手、拉铝合金窗户,甚至开水龙头时,手都会感到触电似的刺痛,这些都是静电导致的。为什么会产生静电?有什么消除的办法吗?

生活中,静电多以接触性静电为主,即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有静电的物体时,电荷从高电势处移动到低电势处,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于是不带电的物体就产生了电。干燥的室内往往是“电荷纷飞”的高危地带,由于空气湿度小,化纤衣物、地毯、坐垫、墙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用手触摸带电的水管、电器、金属门把、电视荧屏,甚至开关等,会感觉被“电”一样,有麻麻痛痛的感觉。如果静电聚集达到一定的电压,人接触时,就会产生“触电”现象。静电虽然电压大,但人体的电阻也非常大,其电流小,所具有的能量较小,所以不会危及人的生命。

但是,电压大于7000伏特的静电,便可改变人体内固有的电位差,影响脏器功能。对疼痛较敏感的人被电到时会感觉不好受,一些化纤内衣产生的静电或火花,有时会导致人体瘙痒难耐。带静电的物体极易吸附灰尘,电视机荧光屏上大量的静电荷,对灰尘有很大的吸附力,这些灰尘也可能落在人体皮肤上,导致斑疹、痔疮等皮肤病。

如何避免静电给生活带来的这些麻烦呢?一是从源头减少静电的产生。尽量选择棉、麻、丝等天然纺织物做成的内衣、床单、被革等,少穿化纤质地的服装;卧室内尽量不放或少放家用电器,避免人体与电器在近距离产生电场而碰触起电;看电视最好距离电视机2米以上,使用电脑、手机时尽量离远些。二是减少静电积聚。可采用增加室内湿度的办法,在地上洒点水、放一盆水、打开加湿器都是好办法:使用电气设备前,简单地用清水洗手、擦干,也可防止静电吸附在人体上。三是释放静电。用钥匙等小金属器件或绝缘的抹布先碰触一下可能会引起静电的物品,再用手触碰,就不会被电到了。

(选自《生命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连续提出两个问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②从大家熟悉的现象写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写了静电的三种表现:头发立起、伴有蓝光和触电般刺痛。

④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从静电产生的原因及消除静电的方法这两方面来介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静电电压大,人体的电阻也非常大,其电流大 B、如果静电聚集没有达到一定的电压,人接触时,就不会产生“触电”现象。 C、卧室内不放或少放家用电器,避免人体与电器在近距离产生电场而碰触起电。 D、电压大于7000伏特的静电,便可改变人体内固有的电位差。
(3)、“电荷从高电势处移动到低电势处,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于是不带电的物体就产生了电。”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作比较 B、打比方 C、下定义 D、列数字
(4)、第四自然段用上“一是”“二是”“三是”等词语,这样表达好在哪?( )
A、条理清楚 B、内容具体 C、通俗易懂 D、科学详实
(5)、“如何避免静电给生活带来的这些麻烦呢”中的“麻烦”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6)、冬天到了,妈妈对噼啪作响被“电”到的现象感到很烦,她换上了纯棉的床单,在手上涂抹护手霜。她采用的是哪些消除静电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怪风揭秘

    ①在风的家族中,有许多成员被称为怪风。

    ②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它可以把尘土和一些轻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

    ③有一种风叫“焚(fén)风”,常出现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山谷和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区。一股气流越过山脉下降的过程中,通常会变得干燥,气温也会大幅度升高,这样就形成了焚风。焚风会使天气变得热而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有一种“布拉风”,它常发生在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德里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及地中海西北角。这种可怕的风是由陆地上空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形成的。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常形成冰冻及风灾。其风力可以达到12级以上,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其摧毁力与破坏力极强。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台风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气旋,它的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以上。人们习惯上把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发生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它危害极大,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1970年,台风曾光顾孟加拉湾,掀起高达6米的海潮,顷刻间吞没了20多万人,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和台风相似的龙卷风是一种强烈、迅猛的小范围旋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虽怪,但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在吐鲁番,人们在高敞之处,建成一座座土块垒起的如蜂巢一样的小屋,那是葡萄干晾房。当焚风从一个个洞孔中穿过时,鲜美的葡萄就成了营养颇丰的葡萄干了。

阅读理解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暝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发太空资源宝库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运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跳,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旧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种。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物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产生新物质的富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