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发太空资源宝库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运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跳,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旧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种。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物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产生新物质的富矿。

(1)、文章第段中的“奇特环境”是指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品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第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等。
(3)、外层空间有哪些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
(4)、从写作角度看,文中哪两段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什么?
(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人类利用外空资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太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怪风揭秘

    ①在风的家族中,有许多成员被称为怪风。

    ②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它可以把尘土和一些轻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

    ③有一种风叫“焚(fén)风”,常出现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山谷和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区。一股气流越过山脉下降的过程中,通常会变得干燥,气温也会大幅度升高,这样就形成了焚风。焚风会使天气变得热而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有一种“布拉风”,它常发生在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德里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及地中海西北角。这种可怕的风是由陆地上空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形成的。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常形成冰冻及风灾。其风力可以达到12级以上,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其摧毁力与破坏力极强。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台风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气旋,它的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以上。人们习惯上把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发生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它危害极大,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1970年,台风曾光顾孟加拉湾,掀起高达6米的海潮,顷刻间吞没了20多万人,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和台风相似的龙卷风是一种强烈、迅猛的小范围旋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虽怪,但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在吐鲁番,人们在高敞之处,建成一座座土块垒起的如蜂巢一样的小屋,那是葡萄干晾房。当焚风从一个个洞孔中穿过时,鲜美的葡萄就成了营养颇丰的葡萄干了。

阅读理解

苦 菜

尚建荣

我小时候随父母在山区生活,那时缺衣少食,经常用野菜充饥。所以,我干得最多的活是拔野菜,吃得最多的野菜是苦菜,记得最清楚的是苦菜的形状。苦菜的叶片为长圆形,叶子边缘长有不整齐的尖齿,叶片折断后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

玉米地土质松软,苦菜生长茂盛,叶片肥嫩,也比较容易拔出来。 于是,我经常到玉米地里拔苦菜,每天能拔很多。有一次我到玉米地里拔苦菜,这里真是草盛苗稀。苦菜长得密密麻麻,却看不到玉米。我高兴极了,瞅准一株生长得特别茂盛的,就急忙去拔。刚拔离地面,一群黄蜂从那株苦菜生长的地方飞了出来,嗡嗡地向我猛扑过来。我撒腿就跑,但还是被黄蜂追上了,蜇了我的左眼。 眼皮很快肿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疼得晕头转向。从此,见到生长茂盛的苦菜,我在拔时就特别小心。

树下土质坚硬,很难把苦菜连根拔出,一般要用刀割或斩。有一次,我发现一棵梨树下面有很多苦菜,就去拔,却拔不出来,揪下的全是叶片。 于是,我就用刀斩,没看清楚,刀斩到石头上,被弹起后碰到我左手,中指被划了一条很深的口子,骨头都露了出来,鲜血直流。如果是今天,父母肯定要领到医院包扎,但当时没有这样好的条件。 当然,我也没有今天的孩子金贵。不过,我有一个父母教我的止血偏方。 于是,我立即摘了一些刺儿菜叶片,揉烂后压在伤口处,再用手帕包扎好伤口。血很快就止住了,我就继续拔苦菜。

母亲常把苦菜煮在面条里。苦菜很苦,实在难吃。那年夏收前,家里缺粮,就用苦菜充饥。母亲煮的面条里一多半是苦菜,我实在吃不下去,就将面条拣着吃净,偷偷地把苦菜倒到墙角。母亲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她说:“家里的面很快就吃光了,只能吃苦菜,如果不吃就会饿死。”听了她的话,我再也不嫌弃苦菜了……吃苦菜长大的我,现在吃什么都感觉香甜。

(选自《健康生活》,有删改)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特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中午前后却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下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山顶上的早上和晚上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0℃以下。

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己身上,因此它的表面又包上了一层冰。就这样,它在空中不停地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直到它达到一定的重量,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剖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冰雹在高空中所穿的几层冰衣。

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形成。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