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人教(部编版)

阅读理解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暝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

(1)、下列对雷声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声最高可以达到210分贝。 B、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人们可以承受,对身体没有损害。 C、正常人可以在100至120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没有任何问题。 D、人们通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
(2)、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

②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

③因为雷电的速度快,所以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关联词造句。
(4)、简述短文主要内容。
(5)、文中说“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声的成语呢?把它们写下来吧。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奇妙的唾液

    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

    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