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列举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8届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列举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三条主要航路及开辟者。
举一反三
粮食见证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良渚文化时期(公元前3300-前2300年),稻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稻田划分规整呈条块状,田间还有人工挖掘的水渠用于灌溉,稻米成为良渚先民们的主食首选。良渚人还会狩猎各种野生动物来补充营养,也会用渔网捕鱼,并用黑陶烧制网坠,提高捕鱼的成功率。从目前良渚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来看,良渚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猪。从良渚内城河道以及外城遗址中发现的各种植物果实和种子来看,良渚人食用的水果有桃、李、杏、梅、柿子、甜瓜、山葡萄等,种类十分丰富。

——摘编自蔡璐《良渚:五千年前的都城》

材料二

时期

相关资料

汉代

中原地区已经普遍使用铁制工具、马耕和牛耕进行耕作

唐代

垦田面积扩大,发明并推广了   ①     , 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宋代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农利用秧马进行拔秧耕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在宋朝朝廷的提倡下,由越南传入的     ②    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材料三   16世纪许多美洲作物随着西班牙、葡萄牙商船不断向外传播。一些海外新作物在明末清初先后被引入我国,其中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三种来自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尤为重要。随着它们的推广种植,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剧增带来的粮食压力,丰富了广大人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饮食品种,也使我国很多地区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摘编自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人民饮食生活的影响》

文明交流互鉴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在历史的黎明时期,古代世界繁荣着许多大河文明……与此类似,还有海洋文明……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世界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材料二


①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②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③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④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111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人类创造文明财富的重大特征之一是它的共享性。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人类共享的财富。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从材料二的组图中选择一个(标明序号)并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三中的观点加以说明。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四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   文明观是指人们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的观点和态度,是对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如何、人类文明走向何方等问题的解答。不同的文明观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同的发展图景。

——《光明日报》2023年6月9日11版《文明观的中国表达》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材料四中两种不同评价产生的原因,并具体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文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