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避免肤浅的因果推论
        ①有人宣布了一个发现: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不太可能有心理疾病。为什么呢?因为经常去健身房的人他大概率更有空闲,生活自律,即便不去健身房,也不太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还有人说:因为听音乐时人们总是身心愉悦,所以经常听音乐的人会长寿。
        ②这类推论看似可笑,却映射出我们日常推论的基本逻辑缺陷。我们容易只盯着并重点强调某个事实,或者将两个事情强行捆绑在一起,好像这样就找到了不一样的角度,有了不一样的洞察。过度简化因果,有可能用结论反推事实。在叙述中,强化一部分,又忽略另一部分。我们随时都在根据观念挑选一些证据,通过错配因果论证一个道理。
        ③多数人更喜欢活在肤浅的因果推论中。分析一件事,最容易落入的陷阱是走过场:我们刚出发就认为自己已经到达。所谓的得出结论 , 只不过是抓住了我们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一种可能性就迫不及待地将它讲出来。
        ④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 , 人们更重视感觉上的真实 , 而不是经过确认的事实上的真实。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往往比陈述客观事实更有影响力。随处可见的热门话题中,有很多真相还没有被验证就广为流传,激起人们的愤怒、兴奋、欢乐等各种情绪;等到我们想着分析事件,验证其真实性的时候,这件事情早就过时,没人关心了。在复杂的媒体时代,诉诸感性的简单思想不会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提倡简单想法的人更容易受到蛊惑,被信息碎片操控。
        ⑤在后真相时代 , 我们如何洞察真相呢?
        ⑥就好比当你要修建一条木筏。每一块木板的稳固都保障了这条木筏的坚固,还要以足够数量的木板形成完整的构架,才能让木筏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驶向目的地。
        ⑦只有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才会导致某事发生,盯着单一原因只能得出可笑的结论。高质量的因果关系分析,必然结合更广泛的原因进行综合考量。想要聚焦于真相,就需要将人的很多行为以及背景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不满足于肤浅的因果推论,尽量考察信源的可信性以及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我们的思考意愿,构建着我们的思想范围。懒得思考的人,思想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
        ⑧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真相很少纯粹,也绝不简单。轻易得出结论,也许只是我们不愿知道更多而已。只有持续地追问,才有可能让我们接近真相。

     

    (1)阅读文章第②-④段,完成表格。
    【答案】
    (2)文章第⑥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告诉我们在“后真相时代”洞察真相的方法,用“木板的稳固”比喻1,用“以足够数量的木板形成完整的构架”比喻2,这就是文章所说的“高质量的因果推论”。
    【答案】
    (3)结合全文,请用“高质量的因果推论”具体分析第①段中“经常听音乐的人会长寿”这一推论的错误之处。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晶莹的泪滴(陈忠实)
            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导处走去。
            ②我敲响了教导处的门板。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捏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书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③“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笔还夹在指缝之间。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④“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以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⑤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我哥哥明年初中毕业,父亲筹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念初中了……
             ⑥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来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最不应该产生这种心理的。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⑦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粘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拿着来找我。”
            ⑧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等等……”她喊了一声。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⑨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仰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⑩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身走了……
            ⑪我今天终于把这段近40年前的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祈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核能的利用

        ①重型直升运输机颤颤悠悠,从空中抛洒下几百米长的水柱;地面白色的核电站建筑冒出的滚滚浓烟,升腾翻滚扑向空中;闪烁的警灯伴着刺耳的鸣笛令人心悸……这是一幅日本竭力化解福岛核危机的画面,或许将会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引发人们对利用核能的深深思考。

        ②自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首座5000千瓦试验性原子能电站以来,人类对核能的商业利用实践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核能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其最大的优势是能量巨大。低浓缩铀1吨就具有相当于约5万吨的重油之能量。利用核能发电还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同火电站相比,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魅祸首”——二氧化碳。

        ③另外,利用核能发电从燃料资源上而言,地球有望供应。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全球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此外,核能发电运输方便、成本低。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例如,核电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个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

        ④但是,核能发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最让人恐惧的就是核辐射污染。虽然核能发电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包括核泄露和核废料处理对环境生命产生致命伤害的核辐射污染时常遭到部分环保人士的反对。此外,还存在热污染等情况。

        ⑤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强辐射物质喷涌而出,前后近10万人丧生,数百万人因辐射影响健康,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恢复生机需待800年以后。切尔诺贝利及其周围地区成为一片“鬼域”。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2350亿美元。

        ⑥日本核泄漏再一次提出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已提出的命题。德国政府已宣布关闭7座核电站,并对所有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瑞士决定停建新的核电站;委内瑞拉政府亦表示谨慎对待核电站建设……核电的发展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⑦但是,核电站的面世,是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一个重大成果。当今地球村中,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作为清洁能源的核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抉择。法国工业和能源部长埃里克•贝松更是明确表示:“在21世纪,世界不可能离开核能。”

        ⑧所以,核电站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将安全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已建、在建和将建的核电站都需要吸取福岛核电站的前车之鉴 , 从选址到结构设计乃至工作人员操作程序,在安全保障上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一旦出现问题后的应对准备。

        ⑨人们注意到,中国政府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人类没有因为飞机失事而停止飞行,没有因为航天飞机爆炸而放弃探索太空,人类也不会因为核泄漏而停止利用核能。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人类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趋利避害能力必将逐步提高,核能也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黑鱼奉亲

    刘清山

        ①那年夏季,刚上初中的我疯狂地迷恋上了钓鱼。

        ②原因很简单,母亲让不愿午睡的我到家门口池塘边的大树上做作业。不经意间,我看到池塘边游来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鱼。竟然出现一条大鱼,真可以称得上奇迹!我定睛一看,那条鱼通体发亮,鱼身粗壮,仿佛大人被晒黑的胳膊。

        ③我知道这是一条黑鱼,不由欣喜若狂,跑到家中,偷偷找到父亲的钓竿,在树下挖了一条蚯蚓,穿在钩上,直接把鱼饵送到了那条黑鱼的嘴边。黑鱼显然饿久了,毫不客气地狠狠咬住了鱼饵。我顺势提竿,钓钩准确地钩住了黑鱼的嘴巴。但我既缺少力气,又缺少钓鱼经验,难以把这足有两公斤重的大黑鱼拖出水面。黑鱼怒目圆瞪,盯得我更是心惊胆战。我手腕一软,黑鱼找到了脱身的机会,它甩掉了钓钩,转身游进了深水里。

        ④我痛恨自己手软,失去了抓到大鱼的机会。不甘心失败的我,开始在中午一边捧着课本,一边留意池塘里黑鱼的举动。果然没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黑鱼再次游到水面上,我赶紧把早就穿好鱼饵的钓钩抛到了它的嘴边,黑鱼警觉地把嘴凑近了鱼饵,碰了两下,然后擦着鱼饵游走了,害得望眼欲穿的我瞎激动了半天。

        ⑤两天后,黑鱼再次浮出水面,这一次,它游到了岸边的芦苇丛。我赶紧把鱼饵甩到它面前,它理也不理,向芦苇深处游去,我匆忙提起鱼饵向它的前方抛去。这一次,鱼饵没有落到黑鱼的嘴边,而是钩住了芦苇主干,我费了好大劲,怎么也无法把鱼钩收回来。黑鱼怪模怪样地望着我,好像在嘲笑我的愚蠢无能。气急败坏的我使劲拉着鱼钩,“啪”的一声,鱼线断了,鱼钩宛若一枚牙齿,仍旧咬着芦苇不松口。被晃倒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条不知天高地厚胆敢戏弄我的黑鱼钓上来。

        ⑥我不敢把自己一边学习一边钓鱼的事告诉父母。有一天午后,我装作无意地问父亲,黑鱼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父亲说:黑鱼每年夏季,也就是这个时节,产下鱼卵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眼睛看不见,但仍旧会进食……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我不知这条黑鱼是公是母,但冥冥中,我感觉,它是一条母黑鱼。

        ⑦一周后,这条黑鱼果然产下了一团卵。只是它离岸边较远,我无处下钩。两天后,鱼卵里游出成千上万条小黑鱼,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我返身回家取来鱼竿,在鱼钩上穿了一条绿色的蚱蜢,准备抛到黑鱼的嘴边。此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小黑鱼们竟然随着黑鱼母亲鱼鳃的开合,陆续游进了大黑鱼的嘴里,并且没有再游出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到了我身边,他告诉我:这是小黑鱼们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帮助母亲度过这段昏迷期。

        ⑧我默默收起了鱼竿,把它交给了父亲。此后我经常在这片池塘里看到那条大黑鱼,它和孩子们一起在水中快乐、自由自在地游弋。

    (选自《意林》2017第23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陪父亲看戏

    苏正新

        ①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我从城里回家乡的小镇,去看望住在我妹妹家的父亲。由于临时有事,启程晚了些,到了妹妹家已经要吃午饭了。

        ②吃完饭,在客厅里跟父亲喝茶聊天,一向爱聊天的父亲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我问他是否有事,他说没事。妹妹进来说,父亲要去看戏。

        ③原来,镇子里新开辟了一个农贸市场,请来县剧团以示庆贺,演的是老戏。父亲是个戏迷,早就打听着这一好消息。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着看戏的事。

        ④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因为许多年没在老家看戏了。不过,我对那些老掉牙的老戏倒不怎么感兴趣,目的是再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于是,我提出跟父亲一块去看戏,父亲听了高兴得像个孩子,提起马扎就要走。

        ⑤戏台搭在露天市场上,从妹妹家到市场有三里多路。我要搀扶父亲,父亲却不肯,非要自己走不可,父亲一辈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路窄,看戏的人多,说说笑笑,欢天喜地,我跟在父亲后边。年轻时如铁塔一般高大壮实的父亲,如今毕竟老了,腰背弯得非常厉害,人整个地缩了一大截。望着父亲那佝偻的背影,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情形。

        ⑥那时,在农闲时节,镇上有时会请来剧团演出,一般是在晚上。我们村离镇子有五六里地。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十分喜欢看戏,尤其是老戏。他对戏中的那些人物和情节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许多段戏文,高兴的时候还自个儿哼上几句。因此,一有演出,父亲就带上我徒步去镇子上看戏。戏台前面的好位置,早就让镇子上的人占去,我们大都是站在后边,远远地看戏台。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边吃着父亲买来的糖球之类的,一边洋洋得意地看戏。其实,那时我年龄小,根本看不懂那些装扮怪异、拖着长腔的老戏,只是爱跟着父亲来凑热闹。吃完了糖球,不多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父亲就把我驮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几乎每次散场,我都是由父亲背回家的。

        ⑦想着如烟的往事,看看年迈体衰的父亲,心中陡然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楚。

        ⑧人山人海,挨挨挤挤,我搀扶着父亲,终于寻到了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刚刚坐定,戏就开演了,演的是吕剧《王定宝借当》,这是父亲最爱看的老戏。父亲满面喜色,仰着头, 着脸,不停地吧嗒着旱烟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父亲那十分投入忘情的样子,我在心里偷偷地直发笑。

        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是城里一位要好的同学打来的,催促我赶紧回去,说晚上去某宾馆参加同学聚会。我犹豫片刻,看看身旁陶醉于戏中的父亲,断然回绝了同学的邀约,说在老家陪父亲看戏。

        ⑩红日西沉,戏才演完。父亲饶有兴致,似乎意犹未尽,一路上唠唠叨叨,评说剧情和角色,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文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