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2)、陶渊明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名句传世,本文作者在告诉我们如何读经典时,也有类似的意思,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读经典应该“不求甚解”的理由是什么?
(3)、文章围绕“经典和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请从以下选项中找出错误的一个方面(    )
A、人们之所以读书,无非是有三种目的。 B、真正的阅读不仅要读经典,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 C、只有阅读被时间筛选出来的经典才能获得自我发现和成长,才算真正的阅读。 D、提议普通人要用一种轻松的心态阅读经典。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典可以使每一个阅读者在精神上得到启迪或享受,使他们的灵魂填充智慧。 B、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C、经典需要人们用心去品味涵养,是需要灵魂参与的高级活动,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 D、作者为那些阅读经典的人感到荣幸和自豪,同时也对从未接触过经典的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畏自然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却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图书馆里的空位

宋耀良

       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

       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这泪中有悲,更有喜。”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一学老师总带着一制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他的平方加上她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⑪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⑫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⑬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⑭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⑮“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⑯“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⑱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⑲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认识病毒

    ①“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了,严峻的疫情下,人类对病毒的探究一直在持续。病毒和病菌有什么区别?病毒有毒吗?病毒算是生命吗?病毒是怎样让人生病的?有药物能杀死病毒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病毒和人类同行的历史,消除未知或许是我们当前理性面对疫情的有效做法。

    ②19世纪末人类发现病毒,它们比细菌小很多。

    ③人类知道细菌的存在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而对病毒的认识更晚。19世纪末,人们发现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出液汁滤过,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没检查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称为“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结识了病毒,后来慢慢发现,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其罪魁祸首也是病毒。

    ④病毒是生命吗?科学界对此莫衷一是。

    ⑤病毒太小了,一直到1931年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人类才开始能看到它们。病毒最小的成员仅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仅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构造也比细菌简单得多,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一种记录遗传密码的物质)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⑥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科学界对此也尚无定论。要知道细菌、真菌这样的细胞生物,其细胞就像一个城池一样生机盎然。在细胞膜这道“围墙”里,蛋白质催动着千万种生化反应,吸收利用能量,合成分解生物分子,维护复制遗传信息,有序度不断增加,就像一个文明城市的运行。病毒也有自己的“围墙”,但与细胞正相反,它们都会有一层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壳,称为衣壳。相对于柔软、流动的细胞膜而言,病毒的衣壳是坚实而固定的。“国墙”里面是一片死寂,没有盎然的能量交换,没有复制。这样一个“死”的生命碎片,如果离开“活”的生命,就永远只能保持“死”的状态。

    ⑦于是,病毒必须要入侵活细胞,利用活细胞的分子机器以及能量和物质,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病毒颗粒来。

    ⑧病毒怎么肆虐的呢?复制自己杀死细胞。

    ⑨病毒的杀伤力比细菌大得多,它入侵到植物或动物细胞内的“目标”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而新病毒的生产过程都会把细胞自身的能量和物质储备耗尽。最终,当这些病毒从细胞释放出去时,也就导致了细胞膜的彻底破裂,随着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扩散,细胞一个接一个失去功能、死亡瓦解,宿主也就生病了。这正是病毒真正杀死生命体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⑩冠状病毒是“病毒王”吗?称不上。

    ⑪别以为戴着皇冠就是王者了,其实冠状病毒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我们平时的普通感冒也有10%到15%是由温和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温和的冠状病毒会长期潜伏在我们的呼吸道中,只等我们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出来兴风作浪。但只要我们的免疫力恢复正常,就又会被压制下去。

    ⑫但是,为什么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那么厉害?因为“新”呀!人体对于新的病毒往往是防不胜防的,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办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阻止它识别并入侵细胞,一种是在细胞内阻止它利用细胞的资源去生产新的病毒颗粒。

    ⑬除了免疫系统,现代人类手中其实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置任何一种病毒于死地。抗病毒药物还面临一个困难,就是病毒的变异。细胞中的核酸复制机器本就有一定的错误率,结果就是基因突变,像冠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这样的RNA(核糖核酸)病毒,变异速度尤其高,从而逃避抗体的识别。

    ⑭疫苗是人类控制和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接种灭杀活性的病毒,使人体从根本上产生抗体免于病毒感染。不过,就像前面所说,像艾滋病病毒这种多变的病毒,目前疫苗的研制仍然没有成功,往往针对的疫苗才出现,艾滋病病毒早就变异,疫苗也就没了作用。不过,变异也并非无限的,艾滋病病毒再怎么变异,也还是艾滋病病毒,它的一些关键环节不能发生改变,一旦这些环节发生改变,病毒就无法再侵染细胞或是无法复制了。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就有希望找到抗病毒的药物。

    ⑮对于冠状病毒来说,主蛋白酶就是它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有药物能够抑制主蛋白酶的活性,就有希望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现在,各个团队研制药物都取得了成绩,但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更为关键的因素仍旧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健程度,以及我们是否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应对突发疫情的正确态度,把病毒阻挡在身体之外。

(选自《北京广播电视报》2020年9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