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萤火虫发光不只是照亮夜空

①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萤火虫繁衍生息。提到萤火虫,大家或许会在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暮色下的森林里,萤火虫自由飞舞,宛如浩瀚宇宙中的颗颗恒星,萤火微光为森林增添神秘的光圈。

②那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吗?它又是如何发光的?

 A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的昆虫,全球有2000多种。(批注: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句子)古代希腊人称萤火虫为“朗皮里斯”,意为“屁股上挂灯笼者”,法语中则称它为“发光的蠕虫”。

④萤火虫发光和人靠衣装马靠鞍是一个道理。

⑤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种类的萤火虫只有雄性腹部末端会发光,而有些种类雌雄都会发光。萤火虫发光有两个目的:一方面,通过一闪一闪不同节律的“光语”,来传达相互之间的求偶信号。另一方面是为了警示,蜥蜴误食萤火虫会死亡,证明萤火虫发光还有警告其他生物的作用。

拥有发光细胞,闪亮却不会被烧伤

⑥萤火虫发光需要具备荧光素酶、荧光素、金属离子等条件。

⑦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里面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两种物质。其中,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催化下,与氧气反应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它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会释放光子发光。萤火虫反应中的能量95%都转化成光,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发出热量,因此它的腹部末端虽然很亮,却不会被烧伤。

⑧有学者认为,荧光素酶活性口袋的大小决定了嵌入口袋的荧光素发光颜色,这是因为活性口袋大小可以引发相互作用的水分子不同,导致活性口袋极性的差别,从而使得发光颜色有差异。

 B 

⑨萤火虫的光很美,但正因为这美丽的光,使其容易被一种妖扫萤属的雌虫盯上,因为这些雌虫可以模仿另一种萤火虫发出一整套光信号,当雄虫接收到信号赶来时,萤火虫就会被它们残忍吃掉,由此可见,萤火虫的世界相当险恶。

⑩在我们心中,萤火虫是浪漫和美丽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肉食动物,以小型蜗牛、蛞蝓、蚯蚓,甚至贝壳和螺丝为食。尤其是萤火虫的幼虫,都是肉食动物,而成虫却可能会以植物花蜜或花粉为食。

⑪萤火虫散发的光不仅照亮黑夜,其发光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医学领域中,荧光素被用于研究细胞和分子活动,将荧光素标记在细胞或分子上,通过发光情况来研究其活动和变化。另外,荧光素还被用于环境监测,尤其是在水质检测中,科学家可以将荧光素标记在水中的微生物上,通过观察其发光情况来判断水质的好坏,这种方法不仅快速、准确,而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荧光素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我们将深入研究,让它发挥更大作用,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日常生活中。

⑫萤火虫是环境良好的重要指标,最近几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药化肥滥用,导致萤火虫的环境受到影响,难觅踪影。为保护“夏夜精灵”,呼吁公众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选择低碳出行,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夏夜精灵”一个美好的家园。

(刊载于2023年8月18日,有删改)

小敏在科学活动课堂上分享了这篇文章,同学们阅读之后围绕这篇文章展开了探讨,请你加入讨论,和同学们共同解决问题。

(1)、【补充标题】小智认为在A、B两处加上小标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请你补充两个合适的小标题并写在下面空白处。
(2)、【寻找原因】(中考新考法·对话交流)你与星宇围绕萤火虫发光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

星宇: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呢?

我:因为它不仅要,还要

星宇:原来如此。读完文章我才知道不是所有萤火虫都会发光,而是要具备一定条件呢!

我:是啊,萤火虫要发光必须具备等条件,且必须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它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会释放光子发光了。

星宇:萤火虫发出的光的颜色还有不同呢,有红有绿,这是为什么呀?

我:我了解到萤火虫发出的光颜色不同,一方面是受氨基酸残基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本文可知是受

星宇:这样看来生物界还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3)、【赏析文本】(中考新考法·做批注)梓涵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做了如下批注,请根据批注内容分析下面的句子。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的昆虫,全球有2000多种。(批注: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句子)

(4)、【体会语言】小可觉得第⑤段加点词放在这里很巧妙,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告诉他好在哪里。

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种类的萤火虫只有雄性腹部末端会发光,而有些种类雌雄都会发光。

举一反三
阅读《千年极寒只是臆测》,回答问题。
①波兰一个叫米哈伊尔·科瓦列夫斯基的科学家指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流向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有所减缓。它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预热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季。
②消息一放出,引起了北京很多市民的担忧,担心这种极寒的天气会波及北京。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波兰科学家研究的只是墨西哥湾暖流对全球局部地区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拉尼娜”现象出现后,对我国中低纬度(比如沿海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北京等内陆地区。
③【甲】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专家认为,全球的大气环流是一个系统,“拉尼娜”就像一个信号,它会带来北半球冬季的寒冷,但北京位于中纬度季风气候区,还会受到如北极环流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不能仅靠一个“拉尼娜”现象就作出可能出现极寒天气的判断。
④【乙】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的冬季气温却是逐年升高的。专家还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北京冬季的气温变化规律,北京今年非但不会出现“极寒”,还会出现气温继续升高的现象。近50年来,北京冬季的气温平均升高了2℃,这个升温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按照正常情况,每2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气温浮动范围应该是±0.5℃。
⑤北京出现这种冬季不断升温的情形,人为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专家还提到,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道路不断拓宽,建筑物更加密集,被各种道路或者建筑覆盖的地面积蓄的热量逐渐增加,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北京冬季的气温也在逐渐上升。而这些人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气的环流,使气温在人为和自然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升高。
⑥【丙】由此可见,“千年极寒”这种说法仅仅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倒是“暖冬”却一直没有停下它前进的脚步,如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对大自然的伤害,阻止冬季气温继续上升,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有作为的蓝藻

    ①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什么呢?地质学者说,这是蓝藻。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藻类化石,据测定距今已有34亿年了。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点相似,这说明,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②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物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这生机盎然的景象,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③在自然界里,蓝藻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

    ④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原来这是蓝藻耍的把戏。蓝藻里的红色素能随光线条件的不同,产生从红到紫的美丽颜色。英国一个古战场上的一座纪念碑,是纪念阵亡将士的,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⑤蓝藻是最耐高温的藻类植物。(A)有种蓝藻,在水温达89℃的温泉水中,照样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据说,这种蓝藻的结构特殊,它的细胞内的物质,凝固点高于89℃以上。

    ⑥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固氮蓝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合成氮素化合物,不断地释放出来。它在死亡分解以后,释放出的氮素化合物就更多了。

    ⑦如果把固氮蓝藻放在稻田里大量繁殖,通过它们的固氮作用,就能把原来水稻不能利用的空中氮气变成能利用的氮肥,这样,在稻田里就有了一座小型的“天然氮肥厂”。据估计,(B)地球上固氮蓝藻每年从空气中可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它的功劳可大哩!

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稻田中繁殖固氮蓝藻中的固氮鱼腥藻,获得了水稻增产24%的效果。人们把这种固氮鱼腥藻命名为“万年肥”。因为蓝藻从空气中获得的肥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这是固氮效率最高的一种了。

    ⑨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

(选自《中国地理教学参考》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这样的死猪肉,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大量的羊、猪和鸡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砷元素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多数使用的两种有机砷制剂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计,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摘自果壳网,有删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博拉病毒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临“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专家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该病毒可在低温零下70℃至高温60℃间存活,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出血等,而此次几内亚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中,“扎伊尔型”最高致死率可超过90%。它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死亡率高达50%~90%,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靠对症治疗。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给人类的,且传染速度极快。人与染有埃博拉的动物发生接触,并感染上病毒,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病毒的传播缘于与感染者的血液、其他体液或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汗液和精液)的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当健康人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污染物(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总的来说,埃博拉病毒不经过空气传播,只有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才可能被感染。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国家几内亚再次爆发,随后蔓延至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及尼日利亚。2016年1月14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公布的最新数据,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共计吞噬超过1.13万条生命,确诊和可能感染病例超过2.85万例。

——节选自《羊城晚报》

材料三:我们这里安全吗

    11月初,北京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得到确切消息,有7个从境外归国的乘客被怀疑可能患有埃博拉出血热。旅检处赵良刚副处长说:“飞机到达后,7名乘客中确实有两位正在发烧,我们马上对他们进行了隔离。”事实证明,这就像以前的无数次经历一样,又是一场虚惊。这7名乘客经过确诊不是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北京检验检疫局针对埃博拉病毒已加强各口岸的查验力度,在首都机场开展严密防控,通过体温探测仪等快速检测手段对旅客进行检疫,并对来自非洲等疫区的航班进行重点查验。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材料四:目前,随着西非埃博拉病例数破万,各国都加紧从国家层面采取应对措施,严防病毒进一步蔓延。对于疫区之外的普通百姓而言,如何从个人层面做好防范?

一,个人尽可能不要去非洲疫区旅行。如果非去不可,专家建议,需要出发之前咨询相关疾控部门,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准备常用药物。抵达非洲后,先要了解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避免去已经被划定为疫区的村庄、城镇,尽量避免与确诊和疑似患者接触,减少与人握手的次数。

二,从疫区回来的人最好主动隔离3周。从疫区回国的人员应在入境时接受体检,看看是否发热,即使一切正常,也应该主动按照病毒的最长潜伏期21天,进行居家隔离。不要外出,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去人多的地方。

三,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医。从疫区回国的人员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应及时告知相关卫生部门,接受紧急隔离和消毒,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病人在家中治疗,主张病人或他们的家庭成员寻求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救治。

四,个人应该减少与果蝠、猴子或猿等感染病毒风险高的动物接触。若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就不要再去处理它们。血、肉等动物制品被食用前应确保熟透。

——节选自《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