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应县木塔为什么不怕地震
                                                                                                         高育红
         ①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它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建成近千年来,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据史书记载,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时,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岿然不动。20世纪初军阀混战的时候,木塔曾被200多发炮弹击中,除打断了两根柱子外,别无损伤。
        ②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其奥妙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木材是一种质量轻、力学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外力的作用下比较容易变形,但在一定程度内又有恢复变形的能力。木构架中的所有节点又普遍使用榫卯结合,也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再加上传统木构架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柱网平面和梁架布置,使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柔性的整体框架结构体系,当地震袭来时,建筑便通过自身的变形消减地震力对结构的破坏能量,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级的建筑在梁架和屋顶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坚固,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小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优雅的大屋顶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形成大屋顶需要复杂的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④斗拱是由若干斗形的的木块和方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组合而成的构件,用在柱头或额枋之上,起着承担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屋顶和柱之间的若干组内外檐斗拱像弹簧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建筑的破坏程度。
       ⑤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设施,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连接的构建的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了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1)、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选文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多是       构架,能够通过           消减地震对自身造成破坏。

(2)、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自然段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仔细阅读③~⑤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国古代建筑有哪几种抗震手法。

(5)、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都做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结合,请你举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夕阳爱情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他做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搂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 , 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可爱的中国

①1960年,我考入汇文中学。读初一时,班主任是司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不久,也就20岁出头的样子。他面色黧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气势磅礴,如同高山滚滚落石,先把我们砸晕。

②61年过去了,我眼前总还浮现司老师背诵时的样子。他的背诵充满激情,他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闪闪发光,教室里一下子异常安静,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出哗哗的响声,如同涨潮时翻滚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③“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④当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这几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情景恍如昨日。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激情详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影响竟然是一辈子的。那一年,我13岁。

⑤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司老师朗诵得好,方志敏写得好,那一连串的排比,水银泻地一般,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抒发得那样激情澎湃,像国庆节天空中绽放的璀璨礼花,燃烧得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都火热而明亮。

⑥我渴望读到《可爱的中国》的全文。没过多久,我在前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方志敏牺牲之前写下的著作、几经转,由鲁迅先生保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出版。世上有很多书,有的厚厚如同砖头,有的精装宛似豪宅。但书从来不以薄厚精粗论英雄,正如人的生命价值不以长短为标准。方志敏只活了36岁,却顶天立地:他的这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却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

⑦回到家,我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暗残酷而且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祖国充满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充满那样坚定而不可动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可以写出的。

⑧在《可爱的中国》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我也非常喜爱:“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接着,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将中国温暖的气候比之母亲的体温,将中国辽阔的土地比之母亲的体魄,将中国的生产力、地下宝藏、未曾利用的天然力比之母亲的乳汁,将中国绵延的海岸线比之母亲的曲线……

⑨我不知道将祖国比喻成母录,方志敏是不是第一人,但我是第一次看到,感到那样的贴切、生动、充满情感。他这一连串热情奔放的排比,绝对不是靠修辞可以书写出来的,而是对祖国母亲深厚情感的情不自禁又无可抑制的流露。这是心的回声,是血液的奔涌,激荡着一个13岁少年的心。

⑩如果说少年时代,哪一位英雄让我最难以忘怀,是方志敏!从那以后,方志敏留给我抹不掉的记忆。想起他来,眼前总会浮现那张牺牲前他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为此,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司老师为我们朗诵了《可爱的中国》,在我刚上中学的时候为我推荐了这本让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书。

(作者:肖复兴。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