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阅读下面的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3月15日,OpenAl宣布推出ChatGPT-4。该公司发布的一篇技术报告宣称,GPT-4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已经可与人类相媲美。和上一代相比,它拥有了更强的创意能力,它能帮助用户一起创作歌曲、编写剧本或者学习用户的写作风格;在处理长内容上,GPT-4能处理长至2.5万字的文本。把链接丢给它,然后就能让它根据文本分析和提取。除了文本以外,你还能把图片作为输入内容给GPT-4,它不仅能够识别出图中的物件,还能根据这些信息进一步处理内容。实验表明,GPT-4在各种专业测试和学术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与人类相当。GPT-4通过了模拟律师考试,并在应试者中取得了前10%的成绩,而上一代GPT只能超越10%的考生。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①ChatGPT-4的推出轰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真的已经可以媲美人类了吗?其实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到目前为止,虽然ChatGPT看似“聪慧异常”,但也有不少“硬伤”;而我们人类在跨越历史、行走人间中形成的智慧,更是这世界上独一份的珍贵。

②在官网上,ChatGPT早已在“自我介绍”中坦言了自身不足:可能偶尔产生不正确的信息,可能偶尔产生有害的指示或有偏见的内容,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认知有限,并且还不具备对复杂和抽象系统的理解能力。这些不足,有些随着技术进步能迭代修复,有些则注定无法超越、取代人类。

③首先,ChatGPT再“神通广大”,也只是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语言模型,其流畅对话的背后是大量文本数据,机器智能一旦被概念框架限定,就只能在既有框架内运行,有时难免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而我们人类,生而不同,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才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绵、生生不息。ChatGPT可以写关于“童年”的文章,但我的童年里有蝉鸣、有星星、有蒲扇:你的童年里也许有街道、补习班、游戏机,这些又怎么能用固定的答案来形容呢?

④其次,人工智能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而人类的智能还包括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感性内容。就像ChatGPT在回答中所说“我不具备自主意识,我的回答不包含意见或情感”。换而言之,它可以模拟杜甫的写作风格,却模拟不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它可以解出一道客观题,但无法洞悉你此刻快不快乐;它可以提供事实信息,但无法代替人类做出任何判断和选择。而这些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感受力,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⑤在那条看不见前路的黑暗隧道中,也许ChatGPT也可以是给你提供光亮、指引方向的同伴,正视它、直面它、利用它,毕竟,人工智能的前缀依然是“人工”。

(节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1)、阅读以上两篇选文后,补充填空,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有学生想和ChatGPT来一次作文比赛。下面AB文段是两位选手关于题为《深秋的银杏》的作文节选。请依据选文内容判断哪一篇是ChatGPT所写,并给出理由。

片段A:当我们到达公园时,一棵银杏树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银杏树高高的,树叶绿绿的,很漂亮。但是,我们发现树叶不是每一片都是绿色的,有的叶子是黄色的,有的是深黄色的,还有的是橙黄色的。

片段B:银杏果已经成熟,黄黄的,略带点儿橙色;皱皱的皮,摸起来竟没有一点儿平整之处;外面蒙着一层薄薄的白霜,银杏果闻起来臭烘烘的,像饭馊了的味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环境污染在古代

    ①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环境污染只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古代的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十分干净的环境中。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事实。因为,几乎所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都证明,我们的先人也同样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②例如,在古埃及的鼎盛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却肮脏得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到处都是从未修整过的街道,而街道两旁都是破破烂烂的茅屋,人口众多的家庭居住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而屋内同时还是虱子、臭虫、苍蝇、蚊子、老鼠以及各种寄生虫甚至毒蛇的出没场所。考古学家曾经在许多生前身份显赫的木乃伊的身上发现了虱卵。富人尚且如此,穷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还没有厕所,人们通常都在路旁的水沟中便溺,没有被水冲走的粪便在阳光的曝晒下散发着刺鼻的臭气,各种肠道疾病、传染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也在人们居住的地方横行肆虐。那些在作坊里的工人,对那些有害的气体完全束手无策。

    ③在美洲大陆的古代印加帝国,情况也同样糟糕。1542年,一位旅行家曾经描写过一片被烟尘严重污染的山谷,那里整日笼罩在印第安部落篝火的浓烟之中,空气十分恶劣。当代考古学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对加那利群岛的一具古尸进行解剖时发现,其肺叶中有一层厚厚的烟黑,可见当时环境污染已有多么严重。

    ④古代军队的驻地也是传染病的滋生地。为此,古罗马军队还制定了一条纪律:精锐部队不得在一个地方驻扎5天以上。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士兵们就有可能染上伤寒和痢疾等在当时来说很可能会致命的传染病。由于水源污染严重,古代的铁木尔大帝也曾颁令禁止士兵饮用生水。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⑤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环境才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当时的工场和作坊以及市民的住房附近仍然堆满了垃圾脏物,因为没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城市的清洁卫生根本就无法保障。那时,城市里还经常发生火灾。然而,火灾却往往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从卫生角度看,一场大火常常能将那些垃圾连同病菌一起烧掉。

    ⑥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现代人提出来的,这恰恰证明我们对环境问题已有了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决不意味古代不存在这一问题。事实证明,环境污染在古代甚至更为严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青花瓷之美

李青舫

       ①中国青花瓷除了众所周知的流光溢彩的外观造型美之外,还有二美可以一说。

       ②其一是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青花瓷画继承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但又不拘泥于它的绘画程式,相反地善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笔法,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疏密相间的艺术效果,因而能在瓷器的器形上,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宣纸上的那种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的鲜明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受。

       ③从形式上看,青花瓷画突破宣纸等介质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作画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赋予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出灵动率真的审美内涵。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画法精细,墨色层次鲜明、立体感强,达到“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的艺术美感,令人倾心迷恋。

       ④就内容而已,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传世民窑中最常见的青花“双喜纹罐”,图案简练活泼、风格清丽洒脱,那粗犷的“双喜”大字与茂密的缠枝花纹有其的融汇于一体,不仅给民间的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吉祥的色彩,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质朴淳厚的审美情趣。

       ⑤青花瓷画还拓展了中国水墨画在揭示民族特性上的深度,表现出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意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是“龙”的形象在中国水墨画中较为少见,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龙”的矫健身姿与丰满形象却在青花瓷画中屡见不鲜。其中既有纹饰繁缛、工艺豪华精美,刻画出一种神秘庄严狞厉美的官窑青花龙纹瓷器;也有线条简朴、手法夸张奔放,刻画出一种随和亲切平易美的民窑青花龙纹瓷器。

       ⑥青花瓷画注重①____,突出②____,挖掘③____,因此青花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

       ⑦其二为秀外慧中的人文精神美,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青花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能工巧匠将渊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的融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因此青花瓷器除了实用、欣赏之功能外,还浸透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以及淳厚的人文理想。

       ⑧当然,由于人的社会阶级地位、文化修养学识各不相同,对于精神、气质的理解也难免各异其趣。帝王将相崇尚高贵、华丽、豪气的秉性,所以促成官窑青花瓷表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文人墨客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文理想,所以促成民窑青花瓷表现出端庄素雅、卓尔不群的高尚情怀;普通百姓向往安宁幸福、吉祥如意的生活环境,所以促成民窑青花瓷又表现出勤劳质朴、张扬生命的执著精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候鸟的迁徙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实现制冰自由,究竟靠什么黑科技

宋衍昌

①作为冬奥会的重点比赛项目之一,“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一直以“高科技”的形象出现。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不就是“结冰”吗?有啥稀奇?可是你知道么,人类真正实现“制冰自由”“绿色制冰”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②早在先秦时代,古人便利周天然冰来降温、给食物保鲜和做冷饮。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每年大寒时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冰块,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待来年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工匠和炼金术士们在生产火药时偶然发现:硝石(化学名称叫硝酸钙)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于是他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③1659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把一只乌放入了广口瓶中,紧接着用真空泵吸出瓶内的空气,这只鸟便一命呜呼。但是,蹊跷的是这只鸟被冻僵了。当时的人并没有搞清楚这件事的原理,伴随着19世纪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人们逐渐接受了一项共识:给物质做功或用别的方式输入能量,它的内能会增加;当物质对外界做功或者输出能量,它的内能会降低。内能的涨落给一些物质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温度的起伏,也就能利用这个原理来制冷、制冰了。

④1834年,英国的雅可比.珀金斯试制成功用乙醚为工质的制冷机。1844年,美国的戈里医生利用空气为介质制造了一台给医院制造冰块与低温空气的制冷机。

⑤在机械制造上,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人们早已与19世纪有了云泥之别。二氧化碳这一安全无毒的制冷剂,便从无人问津一跃成为了“当红明星”。

⑥随看人类在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制冰设备的推广,使得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便可以得到足够的冰雪场地。1908 年,第4届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1924年,首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举办; 2022年,首届完全实现 “碳中和”绿色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⑦二氧化碳是怎么制冰的呢?

⑧我们都知道,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相态:气相、液相、固相。而超临界状态则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消失的一种特殊状态。当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它同时存在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也因此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超临界二氧化碳是超临界物质应用之中的佼佼者,它的临界温度

只有31.3℃,临界压力(7.3MPa)和常温时的饱和气压(5.7MPa) 相比也不高。所以,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系统很容易跨过临界点来运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传热能力十分优秀,并且密度高于其他制冷剂,这让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体积可以更小,系统的效率也可以更高。

⑨国家速滑馆正是使用了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机组。制冷循环大致分为以下步骤:二氧化碳气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机械压缩后跨越临界点成为了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流体。高温二氧化碳流体被送入热回收器,流过被冷水包裹的管道,把冷水加热到50-70°,这一部分水将被送往场馆用于生活用水、融冰池融冰以及冰面维护浇水,大幅度减少了电力消耗;另一边,被逐级降温后的二氧化碳最终跌下临界温度成为液态,再通过节流阀膨胀后,其温度大幅度降低达到零下20℃。液态低温二氧化碳经过液体循环泵被均匀输送到埋设在场馆冰面之下的蒸发盘管中,给冰面提供所需的低温。

(节选自《科学大院》)

阅读“手机依赖症”相关材料,完成题目。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调查统计】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网友声音】

①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②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③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模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着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④野百合: 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⑤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

①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模手机150次,除睡觉的八个多小时,平均每小时摸手机10次。这太可怕了。--王忠武

②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都加凡

③“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鲁春晓

④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毕爱红

⑤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一孔屏

(摘自互联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